北京印刷学院附属小学课余生活一瞥

云路

北京印刷学院附属小学面积不大,挺新的一个小学。该校位于大兴区,条件和咱苏南的学校比,属于比较简陋。 教学楼中间如医院一般是一条长廊,两边是教室。 教室狭长,只能放三排六组桌椅,数了数,每班大约四十人。 教室外的走廊里堆着一些盒子,看上去有一些乱。我喜欢这种乱,说明常用,不是摆设。墙上贴了一些孩子的作品,一般性。让人惊奇地是,居然有教师厕所,还用一半高的帘子遮住了门口。 教学楼不高,顶层是一个平台,惊喜就在顶层。 平台上居然是一片菜地,写着每个年级的名字。 茄子、菜椒、豆角、西红柿还有西瓜…… 周围高楼林立,忽然间有这么个菜园子,让孩子有了亲近自然的机会。 看着长得郁郁葱葱。 一群低年级的孩子上来摘果实,老师给他们合影。 有的孩子向我炫耀手里的菜椒有多大!好奇地问,你们班才这么多人啊?孩子用奇怪地眼神看着我,表现好的才有机会上来摘果实啊! 另一边,高年级的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饶有兴致的在做些什么。 一群人在一个大的水箱里搅和,里面是一箱的纸浆。 拿起特有的竹制工具,装好。 成为一个盒子。 盛满纸浆溶液。 水迅速溜走,反复几次。 小心翼翼地将盒子拆开 宣纸的雏形。 每一个环节都要小心谨慎。 反放在席上 用抹布反复擦拭,作用是为了吸水。 小心翼翼地用手指将纸和席子分离。 轻轻揭开。 一张纸呈现在我们面前。 我也明白了宣纸上的暗纹是哪来的了,都是竹篾的痕迹。 孩子们郑重其事地抬起作品,放到阳光底下暴晒。 休憩的椅子上一字摆开,都是孩子们的作品。 每组孩子兴奋地在自己组的作品前合影。 北京的暑假要到7月13日才开始。我去参观的那天是6月30日,我的孩子们在参加休业式,而这儿的孩子也正是所谓的紧张的复习期间。就是最紧张的中午,走过教室,要么在午休,要么在看电影,很少有我们这儿奋笔疾书的紧张模样。也许,这,就是学区和非学区的区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