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起点,我们在行动

泰来县蒙古族学校~施老师

<h3 style="text-align: right">——“零起点”教学解读</h3> 什么是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br> 所谓小学“零起点”教学是基于当前“减负”政策下开展的一种凸显教育起点公平、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为依据的教学行为。具体来说,“零起点”教学的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小学一年级学生生源角度理解,指的是学生在入学前,未参加过任何形式的校外学科类辅导学习,儿童也不需要以任何形式的学科知识积累作为入学条件和基础,一年级从零起点接受学校正规教育,只要按照学校和老师的要求来学习,就能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二是从小学一年级教学角度理解,“零起点”就是小学一年级教师在教学中,不以部分孩子超前掌握的知识为教学起点,而是根据全体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国家课程设置方案要求,科学编制课程计划,严格依据教学计划进行教学,不随意增减教学内容,不随意改变教学进度,不拔高教学难度。简而言之,“零起点”教学,就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是为了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学习的开端变得更轻松愉快。 换一种说法,在“零起点”教学理念下,无论儿童在入学前是否学过拼音、加减法或英文字母,对其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都不会有影响。入学前的知识储备量不等同于学习能力,不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训练方式对培养学习兴趣反而会起到负面作用。科学做好学龄前儿童的入学准备,就要准确把握儿童学习发展特点与规律,关注儿童发展的连续性,尊重儿童的原有经验和发展差异,帮助儿童做好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诸方面的全面准备和适应,培养有益于儿童终身发展的习惯和能力,让儿童更快适应小学生活。因此,“零起点”不等于“零准备”,但绝不是单方面学科知识学习与积累的准备,而是反对一切形式的超前教育和非常态教学,倡导从身心、生活、社会、学习等关键素养的全面准备。 “零起点”教学强调的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不以部分孩子超前掌握的知识为教学起点,不随意加快教学进度,不随意增减教学内容,不拔高教学难度,善于根据儿童学习发展特点与规律开展入学适应教育,注重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为什么要实施小学“零起点”教学?<br> 一是有利于遏制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规范幼儿园教育教学行为,引领幼小衔接教育守正创新,给幼儿一个天真快乐的童年。<br><br> 二是有利于落实“双减”政策,减轻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引领、规范学校及校外培训机构的教育教学行为,改变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超标教学、超前学习的状况。<br><br> 三是有利于形成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注重提升核心素养,不“抢跑”、“慢”教育,促进幼儿和一年级新生平稳过渡的教育生态,推动全社会达成转变育人观念、改革育人方式的新共识。 近年来,学龄前儿童提前学习国家规定的小学阶段课程内容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种避免“输在起跑线上”的“抢跑”现象从小学一直蔓延到初中乃至高中,“抢跑”程度呈现递增态势,违背了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抢跑”的结果是扼杀了儿童的天性和创造力,不断消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如果教师因为部分学生的“抢跑”而加快教学进度,则有违教育公平。 小学“零起点”教学怎样齐步走,看得见? 要做到零起点,齐步走,看得见,就要明确不只是在参与“零起点”教学专项课题研究的学校和老师的范围内实施,而是面向所有小学、全体教师,就要问题导向,目标引领,综合施策,多措并举,上下一心,全面推动小学“零起点”教学实施:<br><br> 一是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等作为招生依据,也不得以学生学科知识考试为依据分班。幼儿园满足需要的地方,小学不得举办学前班。<br><br> 二是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小学要强化衔接意识,将入学适应教育作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纳入一年级教育教学计划,教育教学方式与幼儿园教育相衔接。要组织研发小学一年级入学适应课程、设计与实施入学适应教育活动。一年级上学期可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重点实施入学适应教育,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主要用于组织开展入学适应活动,确保课时安排。开学后的前一两周,不要急于开展学科教学,把重点放在习惯养成上,突出做好学生的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的适应,让学生从幼儿向小学过渡时不致于形成陡坡,能够平稳顺利过渡,努力形成幼小科学衔接教育生态。实验校要率先加强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教育教学研究和实施,创新模式,标杆引领,有针对性地减少两个学段在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环境、作息时间、班集体生活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差异,保障儿童顺利过渡。<br><br> 三是坚持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要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国家课程设置方案要求,科学制定一年级“零起点”教学计划,按规定开齐课程、上足课时,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不安排超前超标教学。及时校准教学起点,把握好教学标准,严格执行“零起点”教学实施方案。适度调整一年级课程安排,合理安排内容梯度,根据整体学情减缓教学进度。应公开一年级教学计划,要通过宣传栏、公示栏、学校网站等渠道将一年级秋季学期课程开设和各学科教学计划进行公开,要通过明白纸、班级群、学校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告知每一名一年级学生家长,自觉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br><br> 四是积极探索面向全体学生的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变革。在课程实施中要顺应孩子的天性,更多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强化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开展“零起点”教学教研活动,定期组织教学设计、教学策略、作业设计、命题评价展示,交流教学经验。深研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重视学生个性体验和经验,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习兴趣,重视帮助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正确的书写和阅读习惯,养成文明礼貌、友爱他人的行为习惯,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劳动习惯。充分发挥兴趣小组、社团的作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快乐参与,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根据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规定,研究适切评价方法。<br><br> 五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战场,突出抓好一年级教师岗前岗中研训工作。要组织教师深入领会“零起点”教学政策,研读国家课程标准精神,准确把握课程设置要求,严格执行“零起点”教学计划。要支持教师开展“零起点”课堂教学实验,积极参与各层次“零起点”教学教研活动,鼓励主动展示教学设计、作业设计,支持参加优质课、示范课、观摩课、“一师一优课”活动,鼓励主动晒课、说课、议课、评课。引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教育公平,不以部分孩子超前掌握的知识水平为教学起点,不得歧视未参加超前学习的“零起点”学生。要切实改变忽视儿童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现象,坚决纠正超标教学、盲目追赶进度的错误做法。<br><br> 六是问题导向,课题引领,组织好“零起点”教学策略研讨攻关。要积极参与安阳市“幼小衔接教育与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专项课题”研究,并围绕教学实际问题,组织攻关小组,开展校级小课题研究,探寻“零起点”教学策略。建立“零起点”教学教研中心组,制定工作制度,加大教研力度,统一教学进度,逐一单元、逐一课时开展研讨交流,不断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br><br> 七是完善家校共育机制。小学要把家长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建立有效的家校协同沟通机制,引导家长和小学积极配合,共同做好衔接工作。要及时了解家长在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零起点”教学方面的困惑问题及意见建议,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要求,宣传展示幼小双向衔接的科学理念和做法,帮助家长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准备、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危害,缓解家长的压力和焦虑,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积极配合幼儿园和小学做好衔接。 办好家长学校,更新育人观念。“入学适应”教育和“零起点”教学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育人观念问题,只有家长观念转变,积极配合,才会取得好的成效。要设计好家长培训课程,编写好《入学指南》,并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委员会、校园开放日等畅通家校(园)联系,多形式、多渠道宣传科学育儿知识,引导家长自觉抵御违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做好教育后备军的角色。要多策并举,探索家校社联动路径,力求社会形成共识,认同“入学适应”教育和“零起点”教学的科学性、正确性,不再带着孩子到处“抢跑”。 教育部门如何营造实施小学“零起点”教学齐步走,看得见的氛围? 自2013年以来,中共中央和教育行政部门从国家层面围绕持续推进遏制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实施“零起点”教学,发布了一系列文件通知。各县(市、区)教育局要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做好小学一年级“入学适应”教育和“零起点”教学工作的精神,政策导航,整体设计,全面推动。要整合各方资源,建立行政推动、教科研支持、教育机构和家长共同参与的机制,综合施策,促进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及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明显转变,基本建立幼小协同的有效机制,基本形成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营造实施“零起点”教学氛围:<br><br> 一要继续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行动,坚决克服和纠正“小学化”倾向。各级教育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小学、幼儿园违反教育规律行为的治理力度,开展专项治理。落实国家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前儿童违规进行培训。幼儿园满足需要的地方,小学不得举办学前班。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不得布置读写算家庭作业,不得设学前班。幼儿园出现大班幼儿流失的情况,应及时了解原因和去向,并向当地教育部门报告。教育部门应根据有关线索,对接收学前儿童违规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肃查处并列入黑名单,按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对办学行为严重违规的幼儿园和小学,要加大惩处力度,追究校长、园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br><br> 二要支持小学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开展“入学适应”教育。要制定区域内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和“零起点”教学的相关计划、措施,抓好工作部署,加强文宣造势,营造工作氛围。要鼓励开展入学准备、入学适应教育实验,政策扶持,工作支持。要发挥幼小衔接实验校示范带动作用,注重标杆引领,发现好的典型,及时推广。一年级上学期重点实施入学适应教育,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主要用于组织开展入学适应活动,确保课时安排。开学后的前一两周,不要急于开展学科教学,突出做好学生的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的适应。<br><br> 三要坚持实施小学“零起点”教学。要加强制度规范,指导小学严格执行国家和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要求,科学制定并严格执行“零起点”教育教学计划,按规定开齐课程、上足课时。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进行教学,严禁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严禁超前教学,严禁超标教学。小学一年级年级组、教研组、任课教师要层层实行“零起点”教学承诺,切实保障“零起点”教学实施到位。<div><br><div> 四要组织幼小衔接教育和小学“零起点”教学科研攻关,推动关键环节研究。持续推动“幼小衔接教育与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专项课题”研究。开展幼小衔接教育和“零起点”教学活动月,启动研读课标说教材、课题研究、课堂教学竞赛、教学设计案例评选、作业设计案例评选等论坛、观摩交流活动。建立联合教研制度,把幼小衔接作为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各级教研部门年度教研工作计划,推动建立幼小学段互通、内容融合的联合教研制度。教研人员要深入幼儿园和小学,根据实践需要确定研究专题,指导区域教研和校(园)本教研活动,总结推广好做法好经验。鼓励学区内小学和幼儿园建立学习共同体,加强教师在儿童发展、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交流,及时解决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发挥教研专家作用,搭建教研科研平台,引领“零起点”教育教学。<br><br> 五要抓好监督检查、过程监控和管理,发现不良苗头,及时纠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紧紧抓住开学初关键时期,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教科研部门要组织各方力量,结合开学督导、日常督学等途径,对各小学以“零起点”教学为重点的规范教学情况进行不定期、全覆盖、无缝隙检查指导,对违反规定要求的行为和问题严肃查处、问责。要将小学一年级教学规范情况与县(市、区)教育质量(群众满意度)评价、校长办学绩效考核、文明校园评选和教师评优评先挂钩。<br></div></div>

零起点

教学

小学

入学

教育

一年级

教研

适应

儿童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