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什么叫赶死队</p><p class="ql-block">有一群专门赶丧事的人叫“赶死队”,你们既不道德,也不光彩...</p><p class="ql-block"> 今年10月初,外甥女因病去世,作为逝者亲属和晚辈以及丧主邀请了一些清廉的中老年学者到亡者家中送亡人最后一程是人之常情,也是晚辈和亲朋好友的应尽之责,一为探望亲属遗容,二为给亡者亲属送去安慰…</p><p class="ql-block"> 但是在送葬现场,一些和逝者素昧平生,和家属从不相识的人骑着三轮车,摩托车成群结队赶来混杂在送葬现场,这些来历不明的人只为何而来?群众俗称“赶死队”,他们的到来给庄重肃穆的丧事带来不和谐的场景,给痛失亲人的家属带来额外的经济负担,让事主既无奈又痛恨。</p> <p class="ql-block">丧葬习俗流传至今,丧葬文化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文明史中的一部分,在政府的移风易俗简办丧事倡导以来,程序在不断减化,减少了一些铺张浪费的环节。根据家庭经济情况,家中有人亡故,亡者家属都会给前来探望亡者和前往坟地送别的学者以及亲朋好友散几十元不等的现金,这一习俗流传至今。</p><p class="ql-block">通过了解,这个职业赶丧事的队伍就是奔着几十元不等的现金而来,群众俗称“赶死队”,他们以前只在城市大坟门口聚集,现在向各乡镇蔓延。他们信息互通,谁家有丧事,这些来历不明的的人驾驶电三轮车,摩托车成群结队带着孩子就赶来,到达逝者家附近就开始在门口四处徘徊,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交流得钱经验。</p> <p class="ql-block">在给亡者洗净时,晚辈给洗净的人和端水的孩子们轮流散1元2元乜贴时,有几位服装整洁的中老年也插进去伸出手,当时被丧主说,你们退出去吧,这是给亡人洗净和端水人散的乜贴,说白了受苦钱,你呢?…不一会又进来了,且说‘我是念经人么应该的么’。什么念经人,简直脸皮厚余城墙,想想找找那位品学兼优的学者像你一样无脸无耻…</p> <p class="ql-block">到了坟地,个别有男性“赶死队”成员在前面得钱之后,又偷偷溜到后排,再次冒充,不得不让事主家放专人盯守....</p><p class="ql-block">那么,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呢?可以肯定这是一群好吃懒做想不劳而获的人。你们和逝者素不相识,和家属从无来往,只为得钱赶丧事场子,而且带着老婆孩子,不知道孩子长大以后,会留下怎么样的心理阴影。</p> <p class="ql-block">今年7月,有位堂哥归真了,办完丧事后,亡者家属一为了给这些办丧事的晚辈亲属散吃食物,二为了让亡人得点回赐,也就是宵夜。谁知晚辈和亲朋好友没几个,多数是一些素不相识的人,这些就是目前俗称的“赶死队”</p><p class="ql-block"> 这说明了什么,吃人家的饭不要紧,关键你的动作太过于大了,伤害到饭的主人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瞻仰逝者遗容,给痛失亲人的逝者亲属送去安慰,如果让一群专门为得钱而来赶场子的人混杂其中,这是对逝者的不敬,对亲属的不尊,我不知道你们来自哪里,但请你们自尊自爱,在不要赶丧事的场子,既不道德,也不光彩。如想靠他人的施舍发家致富,那么,你们永远富不起来。</p> <p class="ql-block">以前亡者家属在给女客人散乜贴的时候,都是房门台子上随便一散就结束,有了“赶死队”这个群体的加入,她们前面拉着孩子前面得了又溜到后面冒充再得到一次,有的甚至三五次的冒充。逼得逝者亲属不得不在散乜贴前进行清场,然后出一个人散一个,让真正来探望逝者的女客接钱的时候感到非常不适。即便这样严防死守,待乜贴散结束以后,还有人拉着孩子追着散乜贴的人说这个没有散,那个没有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活要脸,树活要皮。树连皮都没有了,那就枯死了;人连脸都不要了,那就没原则、没信誉度…</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活着就要有尊严,如果脸都不要了,那么就去了尊严,人就会变得一文不值。人可以穷,但要有骨气,要有志气。要努力改变现状,不能老想着求助别人,依靠他人。一个人活着要有自尊心,爱惜脸面。更应该看重自己的影响和维护自己的自尊,维护自己的面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