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的名字 “Bach”,在德语里是小溪的意思。据说,当贝多芬第一次听到巴赫的音乐时说:“这哪是小溪(Bach),这明明是大海呀!”<div><br><div>巴赫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包括有将近300首的大合唱曲;组成《平均律钢琴曲集》的一套48首赋格曲和前奏曲;至少还有140首其它前奏曲;100多首其它大键琴乐曲;23首小协奏曲;4首序曲;33首奏鸣曲;5首弥撒曲;3首圣乐曲及许多其它乐曲,总计800多首乐曲。</div><div><br></div><div>让我们走近古典音乐作曲家的鼻祖 ----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感受上帝的恩赐。</div><div><br></div><div>注:图片上,文字说明下。<br><div><br><div><br></div></div></div></div> 一. 巴赫出生地和博物馆 (Eisenach, Thuringia, Germany)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21日出生于德国图林根州的艾森纳赫,<br>艾森纳赫依山势而建,所以地势是高低起伏不平,而且地面都是由青石板铺成的,所以是德国中部一个富有童话气息小山城,这个地方拥有着很深的音乐渊源,在中世纪时,游吟诗人、宫廷乐手都是在艾森纳赫进行表演和比赛的,可以说它是德国音乐的发源地。<br> 一张珍贵的历史照片:1907年,巴赫故居首次对外开放,也可以看作是世界上第一个巴赫的博物馆,当时舒曼出席了博物馆的开馆仪式,站在博物馆门口的前列。 巴赫的这尊全身铜像历史悠久,勃拉姆斯,李斯特等音乐家都为之捐款建造修缮。 有一幢刷成明黄色的房子,门窗呈褐色,看上去方正敦实,故居旁边一座巴赫艺术博物馆,这是一座现代风格的建筑,深色混凝土的敦厚形状覆盖了大面积外墙。 巴赫幼年的卧室。 艾森纳赫巴赫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最著名的巴赫博物馆,珍藏稀世的古代乐器。这是1690年间的古钢琴。 巴赫的手稿。 巴赫曾经使用的水晶酒杯。 1927年第一次显现的巴赫肖像,2013年巴赫基金会以5千欧元收购珍藏于艾森纳赫博物馆内。 1万欧元购得的巴赫手稿:C小调 赋格。 展厅里收藏的巴赫时代乐器。 展室内更有几个透明的泡泡转椅,可以坐在转椅中,慢慢聆听巴赫,那样的氛围,仿佛整个人都沁润在音乐之中。 德国 艾森纳赫 ---- 全世界音乐爱好者向往的圣地。 二. 巴赫在奥尔德鲁夫 (Ohrdruf,Germany) 父母亡故后,巴赫迁至奥尔德鲁夫由长兄扶养,在那里度过了艰苦的5年光阴。<div><br></div><div>然而,奥尔德鲁夫却以这样一个雕塑闻名于世,它就是贝多芬说的“这哪是小溪(Bach),这明明是大海呀! ”。</div> 三. 巴赫在阿恩施塔特的岁月(Arnstadt,Germany) 巴赫15岁时前往吕讷堡修习学业并自立更生,毕业后巴赫在阿恩施塔特得到了他的第一个教堂音乐职位——管风琴师,开启了他的职业音乐生涯。<div>阿恩施塔特教堂原名“ 新教堂‘’,现被更名为“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教堂 ”。<br></div> 巴赫在阿恩施塔特生活了四年,有充足的时间来弹奏管风琴,也是在这里他对管风琴与古钢琴的演奏技艺有了全面掌握,创作出了耶稣复活节的大合唱“你不要把我的灵魂抛弃在地狱里以及古钢琴作品“ 为敬爱的哥哥远行而作的随想曲 ”。 四. 巴赫在米尔豪森任职(Muhlhausen,Germany) 巴赫22岁时,他在1706年得到了一个在米尔豪森布拉休斯教堂的风琴师职位,1707年,巴赫成为米尔豪森布拉休斯教堂的管风琴师。 图片右下角的一个小人是巴赫的全身铜像。 放大的巴赫铜像。 教堂外墙的铭牌上记录了巴赫在米尔豪森的历史踪迹。 五. 巴赫的魏玛时期(Weimar,Germany) 巴赫生活了九年的故居。 箭头所示是巴赫的故居。 巴赫生活了九年的故居,房子本身荡然无存,只见一堵墙,上有一块铭牌指出原址所在。 故居铭牌。 巴赫在魏玛任职管风琴师,因此创作了大部分的管风琴曲,而他创作的重要的形式就是托卡塔与赋格,这一时期重要作品为《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与《管风琴作曲集》等,魏玛时期是巴赫主要创作阶段的第一个时期,是创作臻于成熟的阶段。 巴洛克式宫廷教堂就是巴赫工作的地方,时光在穿梭,巴赫在弹奏。 如今的“ 大象旅馆 ”底楼便是巴赫的故居。 六. 巴赫的科腾时期(Cothen,Germany) 在1717年,巴赫32岁的时候,离开魏玛宫廷,去了科滕宫廷任职。在1718—1723年,巴赫在这里担任乐队指挥,由于亲王喜欢世俗音乐,所以巴赫这一时期创作主要集中在世俗器乐上,其创作了《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布兰德堡协奏曲》等经典作品。 柯腾宫廷。 这是巴赫创作的高峰阶段,很多贡献较大的作品都是这个时候完成的。1717年的八月,巴赫担任科腾宫廷中的乐长,他的创作集中在古钢琴和其他器乐体裁上,作由古钢琴曲《平均律钢琴曲集》被后人誉为“钢琴家的《旧约全书》”还作有三套各六首的古钢琴组曲《英国组曲》《法国组曲》《帕蒂塔》。在协奏曲方面代表作是《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在其他器乐曲中《为独奏小提琴而作的六首奏鸣曲与帕蒂塔》和《为独奏大提琴而作的六首组曲》。 小提琴家米岛莉在科腾宫廷演奏巴赫的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 科腾时期则是巴赫创作的高峰期,许多贡献卓著的作品都完成于这个阶段。 七. 巴赫到访瑙姆堡(Naumburg,Germany) 1746年9月,巴赫到访位德国东部的瑙姆堡,视察了圣文策尔教堂的希德布兰特管风琴,并向市政厅提出了修整管风琴的计划。 现在教堂的管风琴已经今非昔比,也许还留着巴赫当年的意念。 八. 莱比锡巴赫博物馆(Leipzig,Germany) 巴赫博物馆位于莱比锡托马斯教堂对面的一个巴洛克式建筑中,馆内有很多巴赫时期的文献,音乐乐器和家具,他向世人展示了这位作曲家在莱比锡的生活。巴赫从1723年到去世都一直在莱比锡圣托马斯学校合唱班工作和生活。16世纪,它是处于一家老商店背后一层。虽然在18世纪它被商人Georg Heinrich完全重新塑造和扩展,这座房子依然保留着1586年以来显著的门廊和强大的圆顶的原始结构。 博物馆进口的巴赫头像。 巴赫和他的朋友们。 古钢琴。 巴赫手稿:六首小提琴奏鸣曲的第一首。 九. 莱比锡尼古拉教堂 尼古拉教堂。莱比锡的另一座大教堂圣尼古拉教堂同样也和巴赫有关,这里是巴赫的主要工作场所。1724年巴赫的《约翰受难曲》首演于这座教堂。圣尼古拉教堂内椰树状巨柱的设计和天花设计非常令人印象深刻,找个位子坐下来,仰起头,好好欣赏一下,真的很棒。 尼古拉教堂内部色调清新淡雅,入口处有一尊巴赫雕像。从1723年直至1750年去世,巴赫一直负责圣尼古拉教堂和圣托马斯教堂的礼拜仪式和特殊宗教节日。 教堂内椰树状柱子设计使它最独特的装潢,粉红和粉绿的色调搭配显得很小清新啊。长椅则是浅黄色,这些配色都不是传统基督教的风格。 尼古拉教堂(Nikolaikirche)是莱比锡最著名的教堂之一,建于大约1165年。该教堂的管风琴是欧洲最好的浪漫风格管风琴之一。 这里所祭祀的圣尼古拉被认为是航海者的守护神。因此,这座教堂也被称为“大海的教堂”。 十. 莱比锡教堂 在1723年,巴赫38岁,巴赫离开了科滕,到了莱比锡,担任托马斯教堂附属学校的乐监和莱比锡市的音乐指导,此后的27年,巴赫就没有离开莱比锡。 巴赫作为教会圣乐指挥,从1723年到1750年去世,一直任职于托马斯教堂。这座教堂见证了巴赫最伟大宗教作品的诞生,如《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和《圣母颂》等。此外,巴赫还在这些创作的巅峰年代里,为教会完成很多宗教剧和清唱剧。<br><br> 圣托马斯学校合唱班和音乐指导房间<br><br> 莱比锡的托马斯教堂,是人类宗教和音乐史上的一座丰碑。教堂右翼偌大的广场上,还屹立着一座高大的巴赫青铜像。青铜像上,这位目光炯炯,昂首高瞻的音乐圣人,穿越时光般守着他心目中最为圣洁的殿堂。莱比锡处处流淌着巴赫的音符和气息。<br><br> 莱比锡处处流淌着巴赫的音符和气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被后人誉为西方近代古典音乐之父。伴随巴赫最后27年创作和表演生涯的圣•托马斯教堂,一座“动听”的教堂。<br><br> 这也是巴赫将宗教艺术送到极致境界的时期。1923年的五月,巴赫任圣汤姆士教会的乐长工作,这时他为教堂创作了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 主要以声乐为主,他创作了大量的康塔塔。最著名的是《太阳神和牧神的争吵》《咖啡康塔塔》和《农民康塔塔》,他的重要声乐作品有《马太受难乐》《约翰受难乐》,这是两首清唱剧风格的受难乐,作有《b小调弥撒》。还有两部重要的器乐作品《音乐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 教堂内彩色玻璃上巴赫的头像。 巴赫去世后,遗体原埋于莱比锡圣约翰教堂。圣约翰教堂后因二战而遭毁,巴赫遗骸旋即被移至托马斯教堂 ,圣托马斯教堂 (Thomaskirche) 成为了他的长眠之地。 圣托马斯教堂主祭坛前面是巴赫的棺盖。 1829年,莱比锡音乐家门德尔松执棒,在托马斯教堂指挥巴赫创作于莱比锡托马斯教堂的《马太受难曲》,开始了巴赫复兴期。<div><br><div>这是西姆拉特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的CD和DVD。<br><div><br></div></div></div>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作曲家,莱比锡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巴赫音乐节。 近代西方古典音乐之父,向巴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