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教研之风,展数学之美——数学组教研活动

<p class="ql-block">  阳光和煦,窗外秋意正浓,襄阳五中华侨城实验学校教研之风正盛。为了促进教师发展,提高课堂效率,襄阳五中华侨城实验学校小学部数学组于本周三又一次开展了数学教研活动。刘翠娟老师在三(1)班展示了一节数学公开课——《倍的认识》</p> 课前准备 <p class="ql-block">  本节课刘老师做了充分的准备。在上课前,刘老师和数学第二成长小组成员一起在网上听了一节名师优课《倍的认识》,在与小组成员讨论交流进一步领悟课程后,刘老师结合学情进行了备课。为了使课堂效果更好,刘老师还精心制作了教具。</p> 课堂展示 <p class="ql-block">  在课堂开始刘老师创设了有趣的小兔子拔萝卜的情境,通过让孩子们观察图片,比较红萝卜和白萝卜的数量来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倍”,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p> <p class="ql-block">  数学活动是一节数学课的灵魂。在探究新知环节,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倍”这一抽象的概念,刘老师精心组织了以下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建构“倍”的概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一、动手操作,感知“倍” <p class="ql-block">  在探究红萝卜、白萝卜与胡萝卜之间的倍数关系时,刘老师先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的方式来探究“以2根胡萝卜为一份,红萝卜有这样的几份?”这一数学问题。接着让学生自主探究“以2根胡萝卜为一份,白萝卜有这样的几份?”,并进一步操作感知,将“倍”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p> 二、观察比较,理解“倍” <p class="ql-block">  经历了探究“谁是谁的几倍”的过程后,刘老师又将刚刚的几组图片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比较,从而抽象出倍的概念。</p> 三、应用知识,创造“倍” <p class="ql-block">  为了加深学生对“倍”的理解。刘老师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一组倍数关系,并说一说。这一环节,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应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p> <p class="ql-block">  在教学中,刘老师没有给“倍”直接下定义,而是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带着学生一起观察比较、动手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份数”在“倍的认识”中具有的重要性与关键性。学生在理解几个几的含义的基础上,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用几个几来理解“倍”的概念。</p> 研讨交流 <p class="ql-block">  教而有思,研而有行。听完课后,数学组的教师进行了评课交流。各位数学教师对刘老师的这堂课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同时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p><p class="ql-block"> 在课堂中刘老师始终面带微笑,十分亲切,教学语言精练并极具趣味性。整堂课刘老师带着同学们畅游智慧乐园,让学生在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画一画中建构了“倍”的概念。但数学教学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再多让学生说一说,说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数学概念教学永远在路上。在路上其实是一种最好的状态,这说明我们不仅已经出发,而且找到了正确的路,并正在行进中。数学是一种别具匠心的艺术,学无止境,研无止境!就让我们共乘教研之风,一起探究数学的曲径通幽!</p>

刘老师

学生

数学

探究

教研

课堂

数学组

概念

理解

红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