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五年级《植树问题》同一课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磨课赛课</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活动小结</span> </p><p class="ql-block">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双减”工作的文件精神,按照市教科院“十月教科研月”活动方案要求,通过开展系列教学教研活动,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探讨在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基于学的指导”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和方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执教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特组织了同一课题磨课赛课活动。</p> <p class="ql-block"> 经过几天的磨课和赛课,本年级本次的数学活动结束了。通过这次活动,我们的收获颇多。这几节课老师们都运用了现代化教育的手段,课制作实用、能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使数学课不在枯燥,学生学习兴趣盎然。无论是课堂的引入,还是整个教学过程以及课堂的资源利用,无不透着老师们精心设计的成果,在课堂实施中处处体现出师生的和谐关系以及学生之间和谐的学习氛围。</p> <p class="ql-block"> 一、注重知识的铺垫和兴趣的激发 教学的艺术,不是传授而是激发和唤醒,在《植树问题》一课中,有的老师从学生最熟悉的五根手指,然后让学生去数五个手指之间的4个间隔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数学问题处处存在。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接下来的数学教学进行了情感铺垫。紧接着老师又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间隔,如房,安路灯、排队做操等,让学生在具体生活中理解数学现象,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p><p class="ql-block"> 二、充分体验,扎实学习基础</p><p class="ql-block"> 新课程改革中强调,教师要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本节课中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都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引导者,创设了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三、关注学生的起点,引导学生画图理解 </p><p class="ql-block"> 植树问题的思维有一定的复杂性,对于刚接触植树问题的学生来说,则更有一定的难了。老师们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初步感知植树问题(两端都种),则适时引导学生借用画图的方法去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很好的理解题意,找到其数量间的关系,而且能很好的培养其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等学生找到规律后再解决这类问题就简单多了。</p><p class="ql-block"> 四、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植树问题是数学中一个独立的单元,其内容和生活联系非常密切。这一课我们不仅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生领悟研究复杂问题可以从简单问题入手。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猜一猜,画一画,算一算等多种学习形式,自主探究出规律。通过列表让学生去算一算,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在教师的引下学生很快地发现了规律,并构起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