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张通知书 ,相聚校园中 ,从此我们是同学,这一称呼伴终生,一块去上课,一起看电影,一同去郊游,一路谈人生,漫漫风雨求学路,日月可鉴同学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首《同学情》优美迴婉,引人遐想。1978年,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我们38位同学在全国高校、中专录取率不足7%的情况下,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激烈比拼中突出重围,相聚在江西煤校(现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采煤78--1班这个清一色男性的特殊的班级集体,开始了长达三年朝夕相处的共同学习和生活。三年里,我们攻坚克难,不仅圆满完成了学业,而且也结下了不是兄弟胜似兄弟的友谊和师生情谊。忘不了当年我们初入校门时,与我们年岁相仿,刚刚毕业留校的潘建中老师对我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关心;忘不了各任课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倾心施教;忘不了每天迎着启明星的晨跑;忘不了教室里朗朗的读书声;忘不了食堂里的分桌分餐制,偶尔打次牙祭吃餐肉的惬意;忘不了宿舍熄灯后仍点着煤油灯、打着手电筒的挑灯夜读;忘不了北桥电影院看一场电影的奢侈享受;忘不了校运会上的奋力拼搏;忘不了花鼓山、坪湖矿井巷深处头顶上矿灯的星星点点;忘不了炎暑夏日摇着蒲扇,挥汗如雨仍聚精会神的毕业设计;忘不了临近毕业时对前景的憧憬;更忘不了1981年7月底毕业分配,依依惜别,即将奔赴新的岗位的那个日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校时的学校校门</p> <p class="ql-block">我们毕业后,学校更名为“江西第一工业学校”时的校门</p> <p class="ql-block">学校升格为“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旧址)时的校门</p> <p class="ql-block">1981年7月,全班同学毕业照</p> <p class="ql-block">1981年7月,与学校版报组成员合影(前排中为学校政工科廖志才老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载同窗友情深,</p><p class="ql-block">弹指一挥四十春。</p><p class="ql-block">今日相邀武功山,</p><p class="ql-block">举杯共饮话当年。</p><p class="ql-block">莫道青春无处觅,</p><p class="ql-block">人生难忘煤校情。</p><p class="ql-block">岁月如歌匆匆过,</p><p class="ql-block">为人能有几度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1981年7月那个炎炎夏日,我们挥泪一别,不知不觉间,离开母校毕业已经整整40年了!四十年的风雪雨霜,我们早已从青春年少渐变成了两鬓染霜爷爷辈的老人了!岁月的沧桑和磨砺,早已磨灭了我们当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雄心壮志,却洗不尽我们心中那份深深的同学情谊;四十年来我们各奔东西,聚少离多,但距离的远近、时光的跨越,隔不断我们同学之间的真挚友情!毕业40年来,相聚,是让我们充满向往和期待的一件大事,特别是看到别的学校或班级的同学聚会时,我们心中总会升腾起一股渴求的愿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0年来,虽然我们很多同学都参加过母校的40周年、50周年、60周年校庆,2017年和2018年本班分别在吉安吉水、上饶市举行了同学聚会,但就和饮酒没有尽兴一样,总觉得每次聚会过于短暂,很多心里话没聊完就要道别,难以缓解同学之间的相思之苦!今年,是我们从江西煤校毕业40周年整,为做好纪念毕业40周年的准备工作,我们在4月底5月初就由几位热心同学成立了一个筹备组(需说明的是班长王嘉富同学,因其爱人患病住院而没邀请在内,由本人负责向班主任潘老师和王嘉富班长转达),并于五月底六月初在景德镇市召开筹备会议,对聚会作初步部署。</p> <p class="ql-block">1996年,40周年校庆时,本班部分同学合影(后排左四为班主任潘建中老师)</p> <p class="ql-block">2011年10月,本班萍乡同学与班主任潘建中老师(左四)合影于鹅湖山庄</p> <p class="ql-block">2006年10月,母校诞辰50周年,我班部分同学参加庆典,左起第六人为林木生校长</p> <p class="ql-block">2016年10月,本班部分同学参加母校60周年校庆合影。</p> <p class="ql-block">2021年5月31日至6月2日,筹备组会议在景德镇举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筹备组多次商议,最后明确我班毕业40周年同学聚会于10月22日至24日在萍乡举行,由萍乡同学尽地主之谊,考虑到学校早已搬迁,旧址已经拆除,而新校区正在正常上课,不便打扰,故而将本次聚会安排在芦溪县的新泉乡和武功山管委会举行。活动安排是10月22日上午报到,午饭后赴山口岩卢德铭烈士陵园和山口岩景区活动;23日上午武功山景区活动,下午返住地十八湾山庄自由活动;24日早餐后返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2日午餐后,按行程安排我们来到了卢德铭烈士陵园和山口岩景区。卢德铭烈士陵园位于芦溪县上埠镇山口岩村,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为了纪念曾经担任秋收起义总指挥、为掩护部队突围而壮烈牺牲的中共党员卢德铭同志,于1982年修建的一座革命烈士陵园。陵园内有卢德铭烈士塑像、纪念碑和纪念馆。1987年,成为全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评为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进单位;2007年9月8日,即秋收起义80周年的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开国上将杨得志亲自为“卢德铭烈士纪念碑”揭牌。据馆藏资料介绍,卢德铭(1905-1927),又名继雄,字邦鼎,号又新,四川自贡人,中共党员。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二营四连连长;1926年北伐中升任二营营长,兼任四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参谋长。1927年,卢德铭担任秋收起义总指挥,为掩护部队突围而壮烈牺牲,时年仅22岁。2009年卢德铭烈士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在参观瞻仰卢德铭烈士陵园纪念馆之前,我们还抓时间走马观花游览了山口岩国家湿地公园风景区。山口岩湿地公园地处赣江一级支流袁水河的源头,2007年开始,萍乡市在山口岩村附近建设了高达99.3米,被称之为“萍乡三峡”的山口岩大坝,形成了库容1.05亿立方米的山口岩水利枢纽。在萍武万旅游公路开通以前,山口岩是萍乡通往武功山山区(原称大安里山区)的必经之路,顾名思义,山口岩即武功山山区之关口,车出萍乡到此之前,地势都比较平坦,一进入山口岩,只见两侧高山突兀挺立,直插云端,山上怪石嶙峋,十分险峻,峡谷谷底就是咆哮的袁水河,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来形容,真不为过。从这里溯河而上直达新泉乡,一路上奇松挺拨,沿岸竹声涛涛,美不胜收。2012年大坝建成下闸蓄水后,袁水河因大坝拦蓄,形成“高峡出平湖”壮美景观,“萍乡三峡”名不虚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口岩下闸蓄水后,芦溪县抢抓机遇,充分利用山口岩村良好的红色教育资源和山水美景自然资源,由芦溪县城投集团公司和上埠镇双主体投资,着力打造了红色教育培训中心,研学教育基地,水埠景观带,微缩园,军事装备展示区等集红色教育培训和旅游,休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点项目。目前,主体工程接近尾声,配套的商业街、民宿等正在加紧建设。据说,今年“五.一”这里初具规模以后,就迅速上窜成了网红打卡地,特别是水埠景观带的鱼鄰瀑布和阶梯瀑布,更是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一睹为快,“十.一”黄金周每天前来游览的游客更是上千,成为萍乡旅游的又一靓点,在这里,我们不知不觉地美了耳目、醉了心灵!</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p> <p class="ql-block">本篇部分图片取自网络,谨向原作者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