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 美美与共——41校团队参加“和美课堂”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会学习随笔

和雅臻美•逐梦4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一朵云推动一朵云,</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23日,深秋的太原,金风送爽,天高云淡,在这收获的季节,41校小数团队有幸参加了在太原举行的“和美课堂”第十七届全国小学名师观摩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千余名教师与到会的专家、学者、名师共聚一堂,共划了一场小学数学教育的饕餮盛宴!</p>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课是贲友林老师带来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练习》。贲老师通过两个问题研究学习单的交流,让孩子们一步步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认知,整堂课的练习由浅到深,层层递进,练习课,比“练”更重要的是“思”,比“表现”更重要的是在表现的过程中“实现”。</p> <p class="ql-block">  紧接着,贲友林老师带来了座,《“双减”背景下练习和作业的思与行》。让我知道了练习不应该成为“傻瓜式操作”,“傻瓜式操作”意味着亦步亦趋,完全听从教师的安排,埋头做题,从不“抬头思考”,更不会“仰望星空”,去思考自己做了什么样的练习了。《数学》书中的每道题,是否都需要做?《数学练习册》是否每一页都要做完,值得我们深思。</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是徐斌老师带来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徐老师先出示了猴子摘桃,让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步骤,然后通过第三个问题,巧妙设下“埋伏”,缺少条件,激发探究欲望,引出假设法解题策略,接着沟通三个问题的联系——归结为一个数量。把课推向高潮。</p> <p class="ql-block">  徐老师跟大家分享的讲座是《追寻无痕教育》,徐老师从孔子谈到老子,从古龙到金庸,从武功的“无招胜有招”谈到教育的无声胜有声,教育就像苏轼的《春夜喜雨》,润物细无声中开始,潜移默化中理解,循序渐进中掌握,春风化雨中提升。</p> <p class="ql-block">  第三节是罗鸣亮老师的《轴对称再认识》。罗老师直接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探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中质疑,在质疑中辩论,在辩论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p> <p class="ql-block">  《说理:走向学习的远方》报告中罗老师给我很多启发。提问需要技巧,问题需要精准,做深度学习的触发者。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等待,慢一点,放一点,静一点。那么学生就可以多想些,多体验,多做些。一节课,让学生有表达的机会,让知识有建构的过程,让教学有互动的智慧,让教师有成长的抓手。</p> <p class="ql-block">  第四节是俞正强老师的《体积认识》,空间——举例子——套娃活动(体积与容积概念理解与区别)——吹气球(理解体积与面的关系)。体积是物体所在空间的大小,容积是物体所能容纳空间的大小。难点在于学生真正理解体积与容积的联系与区别。俞特抓牢了体积和容积的关键词空间。这样的导入符合 :“儿童数学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人类数学概念发生过程的浓缩和复演。”人类是什么时候,出于解决怎么样的问题来提出体积、容积概念的。这概念经历了怎么样的浓缩与提炼。俞特上这课肯定对这一概念的前因后果想透后才来设计本课。我们要学俞特这样通透思考与追问式功夫,才能从俞特身上学到似与不似之间的干货。</p> <p class="ql-block">  第五节课由吴正宪老师带来的《分数乘除法》复习梳理课。吴老师由分数乘法和除法两道例题入手,依据分数乘除法计算法则,即分数乘分数就是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分数除法,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吴老师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呢?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倒回去推理,选取另一种视角,分母乘分母解决的是产生统一的分数单位,分子乘分子解决的是有多少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然后打通了整数乘法,小数乘法也是解决单位是几,有几个单位问题的联系。道理是一样的。数的运算归结为单位的运算。吴老师说的“解决问题不等于做题”这句话更是引发深入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  第六节课是黄爱华老师的《百分数的意义》一课,黄老师在组织学生学习百分数时,设计了:课前调查寻找——调查寻找身边的百分数,为本节课学习的展开提供现实的有价值的素材,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生成中研究探索数学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黄老师用心去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探索发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第七节课是刘延革老师带来的《数与形》。课上刘老师出示图让孩子们从图中找数或者式子来表达发现的规律,接着出示1+3+5+7+9+11+13式子,让孩子们想对应的图是什么样子?建立数与形关系的初步感知。紧接着出示例2:1/2+1/4+1/8+1/16+1/32+1/64+……,这样加下去和是多少?让学生探究用图形加一加,得出接近1,当图形无法解决求救数,得出结论。数与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后打通了之前数与形互帮互助的关系,巧妙练习设计更是展现数和形的长处。</p> <p class="ql-block">  第八节课是强震球老师的《解决问题》一课,“鸡兔同笼”是一个难点,强老师不用经典,而采用人民币的情境,体现了学生视角,匹配了学生思维的可视性和可操作性,非常便于学生带入思考,而且把教学难度降低了。在教学中把解决问题的具体经验上升为数学思考,不断地增强学生的策略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有效性。</p> <p class="ql-block">  两天的观摩研讨会,我们认真聆听了八位专家的展示课和专题讲座。不仅看到了名师们的教学风采,更看到了名师和学生们在课堂上思维的碰撞。他们博学,机智,幽默,循循善诱;他们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积极的评价所创造的课堂氛围,像春风细雨,润物无声,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名师的课堂魅力!</p><p class="ql-block">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和美课堂,和而不同,美美与共。41校全体小数人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做一名扎根课堂的老师,让学生在“真”中学,在“乐”中学,让数学学习真正走进每一个学生。</p>

老师

学生

课堂

分数

数学

思考

课是

解决问题

练习

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