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走进黄文学 —— 一次震撼心灵的洞庭湖历史穿越</p><p class="ql-block">《走进黄文学,加深了解洞庭湖洲垸文化史》一文在网上传发以后,虽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总觉得意犹未尽。经过再次深入采访黄文学,方知他的内心世界是何等的丰富深邃,虽不比大海大洋波涛汹涌,也堪比洞庭湖波澜壮阔。有必要重新书写刻画他。</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黄文学,何许人也?湖南沅江市茶盘洲镇一文化专干是也。初识其人,印象就是:一个中等个、五十来岁背已微驮的人,外部形象一见就知人生压力不小。他憨厚少言,不善交谈,一副老实巴交的样子,就普普通通一人而已。外表看不出有何大作为,但待他把他所租赁的茶盘洲糖厂大门一打开,把他数十年所搜罗的宝贝呈现我的眼前时,给我带来的岂止只有惊讶,完全是一种震撼!非一般的震撼!那时,除对黄文学这个人陡生敬意外,更多了一份要走进他的世界(内心与人生),去挖掘探究一番的躁动。我敢断言:他就是一座移动的洞庭湖区洲垸文化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在我人生中,因孤陋寡闻,涉猎面不广,谓其让我震撼的事件事物并不多。就人力所为屈指可数的有:绵延起伏的万里长城;阵营威武的秦始皇兵马俑;飞越伶仃洋的港珠澳大桥;集世界巨木一处的天意木国等,无非这几处而已。但对于黄文学自费花巨资专心办起的《洞庭湖洲垸文化博物馆》,却又给我带来一次新的心灵震撼!不仅仅在于它的包罗万象规模,而更在于他的凭一己之力坚持不懈、坚韧不屈的那份执着!对于这座博物馆的馆藏, 窃以为仅仅用“价值连城”来形容远远不够,而他拥有的应该是“无价之宝”!谁敢妄估?谁能擅估?实在是无法估价之宝!</p><p class="ql-block">茶盘洲镇,原是洞庭湖腹地一国营农垦农场。农场在共和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里应运诞生。随着历史的推移变更,逐渐走过由兴起、衰落、淘汰、重组、变迁等历程。原来这叫做幸福港的地方,现在外表看似有些没落冷清,实际上幸福指数应该是更加稳重扎实的在上升。</p><p class="ql-block">敢于舍弃陈旧,涅槃重获新生。比如茶盘洲农场的占地近百亩的从事甜蜜事业的糖厂,已经被历史变迁风物量化所淘汰。人去楼空,机停厂颓,已沦为见证农场农垦发展史上的一座无声历史见证物,仅此而已。但否极泰来,据说这是全国农垦系统糖厂仅存遗址,给人留下无比想象发展的空间。正因如此,黄文学慧眼识珠,给予自己及糖厂提供着新的机遇与远景未来。废物不废,黄文学有头脑有独到眼光,棋高一着,充分利用,变废为宝,租赁整座工厂作为办馆场地,保持糖厂原貌一并纳入“洲垸文化”展览。当然,糖厂不再从事甜蜜的事业,而是历史的呈现过去与未来。糖厂虽然没落颓废,但在黄文学手里将迎来更具特色的兴起,给人们心底留下一份永久的不可同日而语的甜蜜。不可估量,可能比原有糖厂的经济价值与存在价值的意义更大更引人瞩目。</p><p class="ql-block">我等常人,要麽站在远处看糖厂一片废墟,唯有感叹:可惜呀可惜!抑或就站到厂区算计花费了多少资金,拆除可以减少多少损失,收回多少成本而已。而他,黄文学,我估摸着他是爬上了糖厂的最高处——独伫云天的高高水塔之巅来观望这空有其名、谓之“糖厂”这处妙地的。高瞻远瞩这个词现在形容他恰如其分而不为过,我们从他策划的宣传视频里可见一斑。英雄识“美”,待机遇时日,便施展拳脚而一展抱负。黄文学的博物馆目前虽然十分简陋,甚至有些凌乱,馆内收藏却十分丰富。馆内有洞庭湖地区各种生产生活物品万余件,以近现代农耕工具、农用器物为主。进入他的收藏场所,谓之“博物馆”的地方,即可直观洞庭湖区农垦文化、湖垸文化、渔樵文化的延续与演变。可以这麽说:有关洞庭湖的文化物件,在这博物馆内,应有尽有。</p><p class="ql-block">——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在这里找不到的。可以用“包罗万象”来形容黄文学的馆藏一点都不为过。大到国产第一批拖拉机、影院放映机,清末民间雕花宁波床原件。小到各种自行车铭牌、汽灯针,各年代的油灯等等。作家张连喜、傅莉莉由衷感慨:“每一件文物都是一个历史音符,每一个文物都能唤起我们的记忆,唤起我们的乡愁。千年沧桑话洞庭,历史并不遥远,文物里蕴藏着洞庭湖洲垸文化的内涵。”无论谁走进沅江市茶盘洲镇《洞庭湖洲垸文化博物馆》,都会被那满屋杂陈、琳琅炫目的历史文物所吸引,霎时热血沸涌,洞庭湖洲垸文化的魅力如醇酒,让每一个亲临者陶醉其中。通过这些历史文物的展示,有助人们深入了解洞庭湖区的历史变迁沿革、洲垸文化渊源,为湖区人民留下一份宝贵的视觉艺术与精神财富,这是黄文学创办《洞庭湖洲垸文化博物馆》的初衷。</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黄文学介绍,因其个人爱好,自己从30多年前就开始收藏洞庭湖区的老旧器物。初衷,并无开办博物馆之类的雄心远景打算,充其量只是好奇猎奇而已。后来,这种好奇猎奇变成兴趣爱好,变成一种目的目标:为社会为后人留下一笔无形的资产。至此时,形成的是各种困难与阻力都抵挡不住的雄心壮志了。他及他的家人一发不可收,为了这些心仪,为了这些珍爱,他花尽心血而耗尽精力,花尽钱财并债台高筑。对于这些宝贝,每每闻之则欣喜不已,恨不立马见之;常常食不甘味,夜不能寐;每每见之则心痒如挠,恨不立马抱在怀里,携得“美人”归。为了他的这些最爱,他几乎跑遍了洞庭湖周边的县市区乡的每一个角落。有些展品,甚至来自于新疆、内蒙、东北三省乃至全国各地。为了收藏他舍得“出血”,为收购在内蒙古发现的一台1986年产的旧吉普车,购买费用虽才几千元钱,但由内蒙辗转天津,再运到茶盘洲,光运输费用就高达一万多元。</p><p class="ql-block">目前博物馆收藏物品近万件之多,这些器物中,多数已经退出生产生活,成为历史“化石”,成为历史记忆,如水车、纺车、风谷车、碾子、蓑衣、斗笠、木屐等。有的虽然尚有其用,也几近历史使命终结,实属罕见,如蒲滚、浪耙、耘耙、扮桶、禾刷、木桶、水车、篮盘等。他所搜集的物件,大体分为生产、生活两大类,数十上百个小门类。从材质上分有石、金属、木竹、陶瓷、玻璃、丝织、纸品等。按使用类型分大体有农资生产(含近现代农具、机器、机械)、文学艺术(电影放映、各种相机、书刊、图画)、家庭应用(樵、垸民生活必备:吃喝拉撒睡物件面面具有)。可以这么说吧,垸区抗日期间,缴获或日本鬼子遗留下的除飞机、大炮、舰船、马匹没有实物陈列外,几乎都有。枪械马驮、军用水桶、各种炮弹、枪刀匕首、战靴衣帽……还是那句话: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在这里找不到的!可以从他所收藏的物件中,让您能回到清末民初的生活时空;让您可回忆抗日抗美的血腥岁月;让您可回味追溯建国后的火热年代…..</p><p class="ql-block">他的这份执着与偏爱,可以说到了废寝忘食、倾家荡产的地步,自然也赢得了专家学者的重视与喜爱。更获得了益阳市、沅江市、茶盘洲镇等各级政府的鼎力关心与支持以及各界人士的关爱与援助。2018年,省文物局、益阳文物管理处派专家组到茶盘洲镇现场核查,并对其中1000来件文物进行登记备案,批准黄文学在茶盘洲镇原糖厂设立“沅江市洞庭湖洲垸文化博物馆”。建展览馆,这实在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可问题是因为私人建馆,财力和专业知识有限,加之是利用本已破旧的老厂房,场地难免有些简陋,不合展馆要求,不能随心所欲好好布展。大部分藏品依旧尘封埃埋,堆积在仓库中,未见天日,得不到规范化整理和布展。</p><p class="ql-block">“好酒也怕巷子深”,何况,这些宝物却偏于一隅,藏在深闺——离市区偏远的茶盘洲镇哩。亟待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力量、有识之士,在项目资金、业务指导等方面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p><p class="ql-block">当我正在整理这篇文稿时,关于黄文学与博物馆的喜讯频频传来:</p><p class="ql-block">——九月上旬,中共沅江市委副书记侯耀森,由市委办副主任、市史志编纂委主任沈迪文陪同,专程到茶盘洲“洞庭湖洲垸文化博物馆”调研。认真听取了茶盘洲镇党委书记李勇的详细汇报后,侯书记一行饶有兴致的仔细观看了博物馆的几处展藏的一万余件实物,关切询问了博物馆馆长黄文学的藏品的收集整理情况。领导们对黄文学的这份锲而不舍、执着追求,匠心独具、倾心打造的精神给予充分肯定。对其热爱家乡家园、钟情农垦文化、留住乡愁乡情的初衷深表钦佩!对其家人和当地党政组织、人民群众的支持表示感谢!侯书记强调:正因为有了黄文学这样的“痴迷人”,有了茶盘洲历届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有了家人亲人的无私奉献,才成就了“洞庭湖洲垸文化博物馆”、才成就了黄文学;才留住了洞庭乡愁、留住了农垦文化的根。我们要十分珍惜、百般呵护这座省内第一民间洲垸文化博物馆,给予大力支持。要纳入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予以建设提质,要聘请名家高起点布展,要打造成沅江市对外开放的精品名片。随行的市委办副主任、市史志办编纂委主任沈迪文表示:待此馆整理开放后,建议市委市政府行文将此馆作为“沅江市青少年教育基地”,每年都分批组织全市青少年来此参观学习,体验农耕(垦)文化,提升思想品德情操,培养一代代革命新人。——十月上旬,湖南省在怀化市召开的(2021)世界粮食日会议上,“洞庭湖洲垸文化博物馆”作为省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第三批授牌。受到省委副书记马兰、省粮食与物资储备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冬贵等领导的亲切接见。——也是十月上旬,湖南省政府参事、高级编辑盛伯骥这位参事热情洋溢的赞扬了我们的主人公黄文学。著文感慨: “面对这个庞大的系列收藏,我在震撼和震动之余,对自己眼下的这个选题更感到震奋。洞庭湖的农垦文化、湖垸文化、渔樵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播与继承有着极其重要意义,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意愿,还有许许多多人在为此努力,而且比我勤奋、辛劳,黄文学就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在他离开沅江,环湖调研时,在不同场合、不同文章里还不断提到黄文学以及他的博物馆。可见印象极其深刻,对他相当震撼。这位资深记者,一路走一路宣传黄文学与他的博物馆,为他鼓劲造势。</p><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黄文学是沅江市泗湖山镇石(当地读杀)子埂人,这里传说是宋朝农民起义领袖杨幺杀违令之子的一处田埂。这里有丰富的历史传说,厚重的历史根基,久远的文物积淀。黄文学祖父一辈是当地一带的大户:虽说不上良田千顷,家财万贯、珠宝成堆,也算富甲一方的书香门第。到父亲一辈兄弟姐妹七个因不善经营,加上兵荒马乱,天灾连连,家道逐渐中落。临到新中国成立,家里已是一贫如洗。家里除堂屋里的一张八仙桌、几条板凳,几只瓷的凉凳外,读过几年私塾的老父手上仅留得有一把花梨木算盘、几串念珠以及一些花鼓戏唱本。因此,因祸得福,家庭成份庆幸划为贫农,未打入地富行列。</p><p class="ql-block">黄文学自小就对父亲手上的这些精致玩意感兴趣,特别是父亲视作珍宝的那把算盘。从互助组,到人民公社,父亲把它随时带在身边,从组会计干到生产队、大队会计,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未离过手,足见珍爱。他往往趁父亲高兴算盘闲置时,他立马拿来作棋局,与人对垒一番。有时输棋而心气不顺,搁置时手重了点,都要受到老父亲的呵斥。他每每看到老父对这些东东呵护有加,就知晓这些东东在老父心中的分量,不容轻待。</p><p class="ql-block">黄文学还对堂屋中那几只长沙铜官出产的瓷圆凳特感兴趣。每只瓷圆凳就是一件艺术文物品,白底带蓝色描绘的飞禽走兽、花草虫鱼、仕女山川等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夏天坐上去,沁凉沁凉的。但他坐着体会那种舒适的时间少,而是围着这几只圆凳子转圈的时间多。经常目不转睛观赏瓷凳上所绘画图,不吭不哈琢磨好长时间,有些痴迷入神的味道。有时还铺开纸墨,提笔临摹一番凳上蓝图故事,憧憬一番所描绘的故事情节,宛若身临其境而陶醉。这可是祖上传下来的上百年的宝贝,也许就是从幼时起就有了对这些历史文化感兴趣,有了对这些文物的兴趣爱好,而由兴趣引发的情有独钟。对历史文物的兴趣爱好除有一定的家学渊源外,还有机遇与悟性的造就。</p><p class="ql-block">记得还是上世纪的1984年,二十刚出头的他,就涉足商界,做起了当时紧缺的液化气生意。在岳阳与茶盘洲两地之间倒腾生意的同时,就留意一些文物的寻找,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记得最清楚搜集的第一件文物就是一个铜香炉,是做液化气生意时的额外收获与惊喜。对这只铜香炉,通过自己平时学习积累所掌握的一些基本知识,认真鉴别,认为这不是一件普通物件,对这香炉有些爱不释手。机不可失,他不顾旁人异样的眼光,下定决心购回此炉。几经来回讨价还价,几番来回软磨硬泡,终于成交。在当时尽管要价不菲,好几千元,那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虽然心痛银子,但并快乐着。后来事实证明物有所值,经不少内行里手把玩鉴赏,有的认为属明朝宣德炉,有的认为至少也是清朝乾隆年间的物件。他倒宽心,不在意是何年的物件,喜欢就是宝贝,就物有所值,值得收藏。是此,他的信心满满,对文物收藏搜集欲望愈加一发不可收。</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