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随着“双减”政策的逐步实施,教育教学方面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为紧跟教育政策的步伐、落实“双减”政策的目标、深耕数学课堂、切实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新教师的快速成长,落实常规提高教学质量。浏阳河小学语文组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开展了随堂课听评活动,分别是:</p> 授课老师:贺洁<div>授课课题:《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br>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享摘抄喜欢的句子。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明朗”的意思,并能和同学交流理解的方法。能仿照课文、用优美的文字写出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发现平常生活之美,对自然、对生活产生热爱。</div> 授课教师:周洁<br>授课课题:《对韵歌》<div>本文是一篇旋律优美的小韵文,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山清水秀、桃红柳绿的美丽景象,表现出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喜悦之情。这首对子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通过本文的感情朗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任务。同时进行听说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从本课对对子的特点考虑,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时主要采用情境教法。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本节课采取的主要学法有观察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表演演练法等。<br></div> 授课教师:尹培群<br>授课课题:《g、k、h》<div>本节课通过复习巩固单韵母与本课教学相关的声母的读法,导入新课,为本节课的学习铺垫。通过创设情境,运用“情境图”说说在图上都看到了什么,利用“鸽”,“蝌”,“喝”的读音引出要学习gkh。通过观察课本情境图,编儿歌,读准声母。通过编儿歌牢牢地记住了声母的音、形,编创儿歌和顺口溜,很受学生的欢迎。通过游戏互动固新学,先扶后放记音形。通过学生自己想象的事物来记住g k h的形,鼓励学生掌握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记忆方法,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准。通过多种形式检查学生的发音,比如开火车读,读对了请他做小老师领读、男女生读等。<br></div> 授课教师:刘玉洁<br>授课课题:《d、t、n、l》<div>一年级学生学习拼音时,重点在于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拼音,难点在于拼读。基于以上学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拼音d,学会拼读d和a.u.i的双拼音节。课堂采用复习导入的方式,根据书上的情境图引入拼音d的教学,采用多种形式读拼音。本堂课的难点在于拼读两拼音节,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小组内互帮互助,基本学会拼读,再请学生起来带读,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br></div> 授课教师:付子云<br>授课课题:《在牛肚子里旅行》<div>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生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8个词语。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能读出相应的语气。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br></div> 授课教师:符敏<br>授课课题:《蟋蟀的住宅》<div>通过这节课让学生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并且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同时在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及修建的过程中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br></div> <p class="ql-block">授课教师:刘瑶</p><p class="ql-block">授课课题:《精卫填海》</p><p class="ql-block">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让学生感受到神话故事的魅力,理解它们的人物形象和精神,并能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语言,将故事完整的描述出来,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结合生活,联系科学、展开想象,各抒己见,是语言和思维互为表里的训练,真正达到人文浸润,语言积累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授课教师:杨雪</p><p class="ql-block">授课课题:《示儿》</p><p class="ql-block">本节课通过对陆游的介绍、对陆游所在环境背景的介绍,了解到本首诗的时代背景,借助工具书和朗读感悟,体会陆游将死之时,无法亲眼看到祖国统一的无奈、以及对于收复失地的期盼,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p> 课后评课环节,大家畅所欲言提出建议,指出亮点,勇于说不足,优中求精。为新教师传授了宝贵的经验,促进了每位教师的成长。 <p class="ql-block"> 此轮随堂听课,为浏阳河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持续向上向好发展,筑牢了基石,积蓄了力量,开拓了新局。双减政策的带动下,我们定会看到浏小更加美丽的教育风景,享受到更有意义的教育幸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