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透过邮票看祖国江山</h1><br><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邮票上的中国古镇</h1> <b>(五)浙江江山——廿八都古镇</b><div><b><br></b></div><div> 廿八都古镇位于浙、闽、赣三省交界处。因1100多年前唐未黄巢起义“刊山开道七百里”而闻名于世。它集浙、皖、闽、赣的明清古建筑群,镇上有9种方言和130余种姓氏,并有着“方言王国”、“百姓古镇”等诸多名号,也被称为“沉睡在大山里的文化飞地”。<br> “廿八都”古镇之名,起因于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江山设都四十四个,此地排行第廿八,故得名廿八都,在江山市,至今还保留着四都、八都、廿七都、卅二都等地名,至今已有900余年历史。由于历史上少受战乱,使镇上古建筑风貌依旧,保存较为完好。<b><br></b></div> <p class="ql-block"> 2019年5月中国邮政发行的《中国古镇(三) 浙江江山——廿八都古镇》特种邮票。</p> <p class="ql-block"> 此照即为邮票取景地——东升桥。炊烟缕缕映衬着寂静中清晨古镇的一天。</p><p class="ql-block"> 因所宿住于附近的客栈距其仅10多米,我一早一晚来回到此反复多次选取到这幅较满意的照片,总算不枉此行吧。</p> <p class="ql-block">拾级而上东升桥</p> <p class="ql-block">反向看过去的东升桥</p> <p class="ql-block"> 古镇北入口,立有“廿八都”石碑,远景处为珠波桥,两者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明清风格的珠坡桥,架设在枫溪河上,并建有古色古香的廊亭,成</span>为浙西唯一设有廊亭的风雨桥。</p> <p class="ql-block"> 廿八都古镇是围着一条青石铺就的石板路,石板路一侧是一条细小的沟渠,清澈的水流顺着沟渠哗哗流去。灰砖青瓦的古朴建筑带着挑高的屋檐静静屹立在青石小道两旁。</p> <p class="ql-block"> 长条形布局的城镇,古建筑风貌依旧。枫溪水自北向南穿镇而过,民居依山傍水,缘溪而建。青山绿水间,黛瓦青墙、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错落有致,至今仍保留着19世纪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 在岁月的剥蚀下,带着一股说不出的沧桑。数量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以及深厚的人文内涵就掩藏在这爬满岁月沧桑的古旧房子中。</p> <p class="ql-block">隆兴钱庄</p><p class="ql-block"> 晚清时期,以姜氏家族形成的商业集团,经营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资本,后为扩大业务,促进流通而建立了隆兴钱庄。钱庄总部设在廿八都,在浙江、福建、江西等许多地方设分号,凡是在隆兴钱庄开具的银票,在所有的分号内均可兑现。</p> 钱庄内景一角 <p class="ql-block"> 钱庄里展出的部分古钱币(春秋战国时流通,又称刀币)。我竟然如此神奇地在此处亲眼看到左一、左二两枚刀币与下图邮票上一样(估计是仿币,没能力研究真伪)。其余的几枚我没有再仔细对应邮票查找。</p> <p class="ql-block"> 这是时为中国人民邮政分别于1981年和1982年发行两套《中国古代钱币》的邮票。左图“节墨之法化”刀币和右图的“明”刀币分别对应上图的左一左二两刀币,是不是一模一样?这真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p> 门楣上的红色历史印记,预示着新旧时代的融合交汇。 主题邮局打卡 加盖当天的邮戳 <p class="ql-block"> 在这古镇村落里,竟然隐藏有当年戴笠创建开设的女特工训练基地,至于为什么请自己去寻找答案吧。</p> <p class="ql-block"> 戴笠女特工训练基地及陈列馆外景。</p> <p class="ql-block"> 戴笠培训女特工的地方,除了介绍当时各房间的布局陈设,还有一部小短片介绍他与女特工们的故事和生活片段。</p> <p class="ql-block"> 在古镇南门出口矗立着高大的石牌坊,记录它永久的历史沧桑。</p><p class="ql-block"> 廿八都古镇也曾目睹过工农红军、抗日将士、解放军的来往身姿。20世纪30年代,仙霞岭留下过红军游击队艰苦卓绝的战斗足迹。陈毅元帅于出生入死、戎马倥偬中写下“我行半中国,廿年不暖席。武夷品新茶,仙霞曾游击”,作此诗留念。</p> <b>(六)湖南永顺——芙蓉镇</b><div><b><br></b></div><div> 提起芙蓉镇马上就会让我们回想起八十年谢晋导演的电影《芙蓉镇》,其姜文饰演的秦书田和刘晓庆饰演的胡玉音在影片中的故事跌宕起伏、感人至深……想必当年看过电影的人一定记忆犹新,是其对人生生活经历的反思,意味深长。<b><br></b></div><div> 芙蓉镇位于湖南省永顺县境内,原名王村,是土家族重要聚居区和发祥地。古镇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因电影《芙蓉镇》在此取景而出名,此后便改名为“芙蓉镇”。<br></div> <p class="ql-block"> 2019年5月中国邮政发行的《中国古镇(三) 湖南永顺——芙蓉镇》特种邮票。</p> <p class="ql-block"> 这张实景照片是我于2013年4月拍摄的,而上面邮票却是在此六年后才发行的,对比之下两厢如此吻合,乐坏了我,真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啊!</p> <p class="ql-block"> 远眺芙蓉镇,别有一番景致。</p> <p class="ql-block"> 芙蓉镇入口处旁边就建有“芙蓉镇电影院”,按宣传说明此电影院天天都在循环反复放映电影《芙蓉镇》,但我们没进去体验是否真是如此?留点遗憾赶下次吧......。</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电影海报,已成收藏品了。</p> 电影《芙蓉镇》片段,可打开欣赏两分钟。 <p class="ql-block">廊桥,可以在那里一揽吊脚楼的全景。</p> <p class="ql-block">透过廊桥看,又是别样景致。</p> 临水而建的土家吊脚木楼 <p class="ql-block"> 一眼望去土家吊脚木楼鳞次栉比。</p> <p class="ql-block">高高在上的吊脚楼——悬啊</p> <p class="ql-block"> 摆手堂是土家族人民逢年过节跳摆手舞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古镇内曲折幽深的大街小巷、以及青石板铺就的五里长街,独具土家风情。</p> <p class="ql-block">寂静幽深的巷道。</p> <p class="ql-block"> 游逛芙蓉古镇,免不了要逛进街边的刘晓庆米豆腐店铺,来上一碗米豆腐等小吃,值得品尝和回味哦……</p> <b>(七)云南腾冲——和顺古镇</b><div><br></div><div> 和顺古镇古名“阳温墩”,位于腾冲西南4公里处,因有小河顺乡前流过,康熙年间开始称“河顺乡”,后取“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今名,有“和睦顺畅”之意。六百多年来,中原文化、西洋文化、南诏文化、边地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形成了独特的侨乡文化和马帮文化,使和顺成为云南省四个典型的生态文化村之一。<b><br></b></div><div><b><br></b></div> <p class="ql-block"> 中国邮政于2013年5月发行《中国古镇(一)云南腾冲和顺镇》特种邮票</p> <p class="ql-block"> 河上有两座石拱桥,因形如双虹,故名"双虹桥"。</p><p class="ql-block"> 此为邮票实景地,为拍摄此景也颇费周折,要下到河边里有脚踩踏的地方,稍不小心就会掉进河水中,我不得不有时一只手抓着身边仅有的一点点树枝或其他能稳住身体的“救命稻草”,一只手端住相机并屏住几秒钟的气连连抓拍。好在过往的摄影爱好者们都不屑一顾来此景地,任由我随意自如地找到这最佳拍摄点……</p> <p class="ql-block">另一面的双虹桥,如同反转的画面,左右对称——神奇可爱。</p> <p class="ql-block"> 和顺600多年的历史,留下了“三坊一照壁”、“四合院”、“四合五天井”等1000多座传统民居,尤其是那些老宅的各种门窗木雕,牌坊的石雕,栩栩如生,保留下了文化艺术价值很高的古民居建筑群,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 和顺古镇,群山环簇下,特色民居鳞次栉比,安静地躺在群山的怀抱里,不必担心外界任何的纷扰,黄昏夕阳下,古镇的青山绿水,湖光山色让人不由自主地安静下来,就算是再躁动不安的心也会沉静如水。</p> <p class="ql-block"> 和顺图书馆,是中国创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乡镇图书馆,于1928年由该乡旅缅华侨集资创办。图书馆的匾额上悬有胡适、李石曾等人题匾。</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内景一角。</p><p class="ql-block"> 迄今有藏书7万多册,古籍、珍本1万多册。如今图书馆还保持着供居民免费借阅的传统。我也在此翻看一下当地报纸,以此回味一点读书的时光。说实在的,在现代人人都在用手机替代一切,这样的场景真的久违了……</p> <p class="ql-block"> 那慢慢转动的水车尤如一本慢慢翻开的史书,得慢慢品嚼。</p> <p class="ql-block"> 元龙阁前龙潭水碧波荡漾,潭水悠悠,有亭翼然,南国风光郁郁葱葱。</p> <p class="ql-block">“艾思奇纪念馆”外景。</p> <p class="ql-block"> 艾思奇(1910年-1966年)原名李生萱,是我国现代著名哲学家。他青年时代所写的《大众哲学》和《哲学与生活》两部著作,曾引导了无数青年走上革命道路。</p> <p class="ql-block"> “艾思奇纪念馆”院内串楼同栏,点缀西式阳台。环境清幽典雅,中西合璧的房屋建筑风格独具。</p> 纪念馆部分馆藏品 <p class="ql-block"> 这本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一书,可是我们当年大学的主要学习课本,仍珍藏至今。</p> <p class="ql-block"> 夕阳之下的古镇廊道显得分外宜人。</p> <p class="ql-block"> 和顺的街巷基本上是赭黑色的石板路,坚实平整。右面土墙上还遗留有历史红色印记。</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中国邮政为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于2015年9月发行《滇西抗战纪念馆》纪念邮票。</p><p class="ql-block"> 荣幸的腾冲竟有两处景地登上邮票……</p> <p class="ql-block"> 顺道参观位于腾冲市城西南来凤山下的“滇西抗战纪念馆”。这是与邮票图(上)完全一致的实景图,这里每天参观的游人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外高悬的警钟,时刻提醒国人勿忘国耻!</p><p class="ql-block"><br></p> 陈列的抗战战利品之一。 <b>(八)广西昭平——黄姚古镇</b><div><b><br></b></div><div> 黄姚古镇位于广西昭平县境内,发祥于宋朝开宝年间(972年),兴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鼎盛于清朝乾隆年间。由于镇上以“黄”、“姚”两姓居多,故名黄姚。</div><div> 古镇内现有300多间明清宅院,岭南风格极其浓郁,其地理位置为典型的喀斯特溶岩景观。<b><br></b></div> <p class="ql-block"> 发行于2016年5月的《中国古镇(二)黄姚古镇》特种邮票</p> <p class="ql-block"> 有名的带龙桥,邮票实景地。建于明万历年间,重修于清朝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石拱桥,是黄姚15座古桥中最大的一座。</p><p class="ql-block"> 早晨金色的阳光映衬了带龙桥的美,手牵手的父子二人迎着温暖的晨光缓步行走在桥上,这情景极好的落入我镜头中。</p><p class="ql-block"> 很可惜的是我们去到时,整条河正在维修中,那些脚手架破坏了我拍美景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 在桥的旁边树立着以邮票为图的景区说明。</p> <p class="ql-block"> 以带龙桥为背景写生的学生们,构成新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黄姚,以三条溪河蜿蜒穿行在古镇之中,古民居的静态与流水的动态自然的结合,共同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绝世美景,俨然一个“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的艺术殿堂”。</p> <p class="ql-block"> 黄姚古镇被群山环抱,被绿水绕行,具有东南风水的全部景致。</p> 随处可见写生的学生 <p class="ql-block">千年时光磨就的赭黑色的石板……</p> 晚霞映照下的石板泛桔红之光,别具一番暇想。 <p class="ql-block"> 透过一眼望不到头的古街光滑透亮的石板,不由地穿越进明清时光中......</p> <p class="ql-block"> 当街挥就的民间书法家,甚是吸眼球,我禁不住停步欣赏他的作品……,哪里去找这样的现场教学?</p> <p class="ql-block"> 霞光初照的古街一隅,但这瞬间即过的温暖时光,甚是留恋迷人。</p> <p class="ql-block"> 相对于浙江一带的古镇,黄姚要少了一份喧嚣与浮华,多了一份宁静致远的感觉,它仍将保持着那份古仆、宁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