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0月27日下午,通过项目研修平台,我们聆听了咸阳市三原县电教中心主任,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李鹏老师所做的专题报告《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创新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在讲座中,李老师从“2.0云时代”的变革与机遇、备课中的信息技术、工作中的“轻”技术、教研与技术融合思路等四个方面,给全体学员上了一堂既有针对性又有专业性、容易接受也容易复制、便于操作更富于实用性的好课。</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讲座中,李老师引领我们回顾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在李老师的梳理下,我们知道:教育信息化发展经历起步、应用、融合、创新四个典型阶段,中国教育信息化“起步”与“应用”两个阶段,现已基本完成,将进入“融合”和“创新”的新阶段,即从教育信息化1.0向2.0阶段跃升的关键节点。教育信息化1.0阶段,我国教育信息化先后经历了“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两个阶段,凝炼形成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发展理念,以及“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两大基本发展方针。但信息技术对教育而言主要还停留于工具层面的简单应用,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育教学模式变革和学校管理体系重构还很少发生,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还没有得到充分彰显。要准确认识教育信息化2.0的显著特征,以科学的战略规划引领新方向,以交叉的科学研究把握新规律,以信息技术支持的结构性变革推动信息化教育的创生发展。</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如何推进教育信息技术2.0?李老师告诉我们:教育信息技术2.0的推进,需要树立全新的发展理念,探索全新的发展模式,赋予教育信息化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紧紧围绕基本任务,以交叉的科学研究把握新规律,以科学的战略规划引领新方向,以有效的变革管理驾驭新风险。</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当前教育信息化已经发展到2.0时代,“课堂革命”的号角早已吹响,作为一线教师,要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重建课堂价值观。要利用教育信息化,从心灵、观念、技术、行为等方面营造智慧环境,助力课堂变革。李老师还介绍了“智慧环境下个性化学习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等多种智慧课堂的典型模式。信息技术2.0时代的变革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重学习方式转变。构建出教师更容易实施“精准教学”,学习者更容易“投入有效学习”的生态。</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李老师深知一线教师对真正实用、有效、便捷、可操作、易上手信息技术手段和技巧的渴求,在“备课中的信息技术”和工作中的“轻”技术这两个模块的讲座中,主要以实践案例操作和技术分享为主。李老师对信息技术2.0时代各个领域主流平台与教育相关的资源驾轻就熟,信手拈来,演示过程干净利落,操作程序严谨科学,呈现效果让人叹服。实践操作演示过程中,李老师充分关切到一线教师的实际需求,互动交流,适时满足老师们的技术渴求,帮助我们祛除技术盲区和壁垒,构筑教育信息技术的实用堤坝。</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李老师的讲座为我们打开了新视界,让我们了解到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动态,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新思路,促使我们思考信息技术2.0时代应该怎样利用好已有的国家资源,做出自己的特色,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李老师的讲座让我们认识到:信息时代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养成善于学习、肯于实践、热爱创新、乐于交流、利用其器的习惯。当我们专注于专业阅读,潜心于技术创新,习惯于追根溯源,而不只是浏览、围观、点赞时,我们就不容易随波逐流,不会人云亦云,对流行的东西有自己的警惕与思考。因为开放而能不断吐故纳新,不断取长补短;因为兼容而能不断调适系统,不断优化环境;因为发展而能不断超越自己,不断领先世界。不忘初心,是因为心中有梦;逐梦前行,是因为脚下有路。我们愿借信息技术这一支长篙,向课堂教学更深处漫溯!</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