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家隔壁邻居高邮文豪汪曾祺曾说: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此话与“民以食为天”大同小异。我以为,在裹腹的同时,探究一个地方的美食,晓得其蕴涵的文化是一件有乐趣的事。社会进化,历史积淀,鲁、川、粤、苏、闽、浙、湘、徽八大菜系流传至今。当下商贸物流发达,最为熟悉的川菜遍地传香,也影响着其它菜系的坚守。到疆工作前,我不知新疆菜归类哪个系。在疆一年,带给我最真实的感受,新疆菜最大的特点就是混搭,既有西北菜的香浓,又有川菜的麻辣,更具西域的不羁和粗犷,食后顿感酣畅淋漓。<br> 写此系列小文用何标题时,我曾纠结“美食”还是“美味”这两个词。原觉得新疆菜称不上美食,用“美味”来形容新疆某样菜比较恰当,毕竟任何地方某一食物定会有其独特味道。前几日,再读汪曾祺大师《人间滋味》时,才懂得“知味实不容易,说味就更难”。人贵有自知之明,我说不出新疆菜的滋味,只能胡侃新疆美食了。<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抓 饭</font></h3><br> 提到新疆美食,我与全国人民一样,首先想到是冒着油的羊肉串,到疆后逐步知道大盘鸡、椒麻鸡和脸盘大的馕。在众多食品中印象最深的是“抓饭”,一是为何称“抓饭”,二是为何这个美食能在全疆境内会普及。带着这样的好奇心,历经大半年,我才大致懂得“抓饭”了。<br> 来到新疆任何一个城市,都会看到沿街的店门招牌“抓饭”“手抓饭”。抓饭是游牧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食品,是草原牧民最常用和最喜爱的餐食,也是他们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食物。初见抓饭,是在我们借住的海关食堂。一个不大的盘子装着烧好的抓饭,洋葱、胡萝卜、碎肉、米饭混为一体,油光发亮,上面放着一个小羊拐,问了当地人才知叫“抓饭”。第一次吃抓饭,味蕾打开胃苏醒,没有不适的膻腥味,一口羊拐咬下去,满口羊肉香。边吃边品滋味,感到可口的同时又觉得油腻饭夹生,有点硌牙。吃到盘见底,米饭渗出的羊油少说有一两,顿感胃部收缩,好感度一下子下降,觉得到我这个年龄还是少吃为宜。此后日子,每次吃抓饭我就以吃不惯羊肉为借口,只好将这极具新疆特色的美食拒之口外。但一个“抓”字,紧紧抓住了我的好奇心,不敢再吃抓饭并不影响我对抓饭的探究,有意无意中寻找打开心结的那把钥匙。 6月26日周六,同事老舒驾车带我游览101国防公路,沿线奇特风光令人目不暇接。当晚老舒又把我带到他朋友家品尝手抓肉,就是白水煮羊排牛排。“联想”来了,手抓肉与抓饭同用一个“抓”字,吃羊排用手抓好理解,抓饭可是用筷子啊?老舒的一席话让我豁然开朗:过去牧民远行不可能带上许多锅碗瓢盆,开饭时,一家人洗净手后席地铺而坐,煮上一锅饭用一个大盘子盛上,每个人就着盘子用手掇食,慢慢地掇到盘中央吃光,天长地久,人们就把这食物叫上“抓饭”了。 鹿角湾草场已成为景区 鹿角湾是天山北麓最好的草场之一,离石河子97公里,周末我曾去过几次,是个荡涤心情的好地方。7月10日,沙湾的朋友约我再次来到鹿角湾。临近中午,烈日当空,我在哈萨克族的毡房外买了一碗牧民自制的酸奶,特意走进毡房里躲太阳。巧了,这户人家的女主人正准备做抓饭,不费功夫地一睹抓饭制作的全过程,得偿所愿地满足了我的好奇心。<br> 抓饭的食材很简单:大米、带骨羊肉、洋葱、胡萝卜 ,只需用盐调味。洋葱切段,胡萝卜切粗条,待锅里油热,先放入切好的洋葱略炒后放入羊排,不停翻炒,羊肉变色后放入胡萝卜丝,片刻加水大火烧开,文火煮一会儿后,加入事先淘好的米,水没过米,盖上锅盖焖烧。大约一刻钟后揭开锅盖,一股旺盛的镬气往上冲,芳香整个毡房。用锅铲把米、肉、胡萝卜搅拌均匀,就可出锅了。经过高温沸煮,羊肉渗出油,米粒个个油光闪闪,看着就非常诱人。遗憾的是,我不好意思跟女主人要一口尝一下,无法知道与我在海关吃的有啥不一样的口感。<br> 试想,早先的游牧民族随水草迁徙,与牛羊为伍,在与自然的相处中,“抓饭”既当饭又当菜,用这种方法获得生存。“抓饭”能成为新疆全境的美食,不得不赞叹少数民族先民的智慧。<br> 如果你初到新疆,敢自称为吃货,那一定要尝一尝“抓饭”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