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观察(三)

张涛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是2021年10月27日,星期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开学已经两个月了,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风平浪静之后,本周,班级中泛起了一些涟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让孩子们的学习的时间更长,作业完成效果更好,可以多练一些题,我让我的学生每周日下午两点半就提前返校。上周日,由于我回兴县办了些个人事务,就让王迪爸爸王老师在班内帮我看学生。还在返回柳林的路上,就接到一位家长的电话,孩子心情不太好,请一会假,迟去教室。挂了电话,我心里有些不太高兴。虽然是自愿提前返校,但是当听到有学生不愿意到的时候,觉得这些孩子,吃不了苦。返校后,找这个孩子聊了一会,才发现,他心里有那么多困惑,而面对他的困惑,我却有些无从下手去帮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教育孩子们的时候,总会说,你们只是看起来很努力,没有把功夫用在点上。反思自己的教育,是不是也是类似的情况,我把该做的看似都做了,实际上也只是神似而非“真是”。所以,当面对孩子们的困惑和问题时,我有时候就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我觉得我给他们说了学习的重要性,我给他们提了为什么要吃苦,也让他们树立目标意识,我觉得能做的,该做的,我都做了,其实,我可能也只是看起来做了而已。作为班主任,教育学生时,一切目的是要使他们去真正成长,而不是让自己心安。近期,发现自己在工作中有些自大,觉得带过初中,高中,带过普通班,重点班,也带过特优班,也创过高考达线记录,还从事过年级管理工作,而且还在兴县读过相当多的教育理论发面的书籍,应付现在的这点工作,应该是绰绰有余。细想想,认为自己知道,其实只是有一知半解的了解,这是最可怕的,这个一知半解一定会阻碍我的继续探究,所以,我应该去拓展自己的圈子,去和经验丰富的同事去对话,去和学生们去对话,理解他人,也理解自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管与谁去沟通,其实我们都应该去思考,我们沟通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关注的是谁?是别人?还是自己?最可怕、最无效的沟通是打着为对方好的幌子,表达自己的内心诉求。好多时候,我们不能真正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根本原因,可能就在于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上午,班长车专来找我,说今天在操场集合时,同学们不认真站,也没有及时背诵,他提醒大家也没效果,回来以后,自修时间,又有几个同学说话,他说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同学说,你不愿意听我说话不听就好了嘛!听后,我一腔怒火,班长的权威我绝对要去维护,给235班上课刚结束,我马上跑回班里,大发雷霆,并且耍脾气:“车专,咱俩今天谁也不要管班里,爱怎么乱怎么乱去”,所以,我下午赌气不到办公室,约好和他们今天傍晚六点五十四分一起看中国空间站过境。我也没到。但还是不放心的打开监控,看空余时间他们在做什么,看到在吉文悠扬的小提琴曲中,同学们安安静静的学习,再看日历,想起来,今天是周三活动日,此时他们应该在操场活动才对。心中窃喜,骂的管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写班级观察的此刻,我却慢慢在想:看到孩子们出问题,我们是否可以认为他们一定是这么想的?我觉得不是。他们的行为有时候并不是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有时候是模仿,有时候是为了掩饰。不了解孩子们的发展规律,正常的问题就会被放大;不了解如何去沟通,孩子们的倾诉的出口就被封死了。就像洛阳读书会时,忻州王老师以前说过的,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如果我们教师明白这一点,就能理解这个时期孩子对我们的管理反抗又依赖的矛盾,理解他们,才能帮助他们。再说说我今天的怒骂和赌气,这样的惩罚看起来起到了短期效果,可是,这样的惩罚是没有相关性的,也就是说,我的赌气和他们犯错误之间,没有关联,这样就无法改变孩子们的错误行为,这样的惩罚,并没有给他们指出怎么做才是正确的行为。同理,学生迟到,我们罚他跑圈,打扫卫生,这样也并没有真正指出他们改正错误的方向。由此,也想到郝晓东院长说的奖励,孩子考试考好了,我们奖励一顿大餐,一部手机等等物质,其实也偏离了真正的教育,这样,孩子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学习的魅力和作用,他把学习和物质的享受联系起来,这样便缺乏了真正的内驱力,久而久之,他会想,我不想学习了,最多,我不要那些奖励了。培养学生的能力,首先应该培养“思”的能力和品质,思其从何而来,去往何处,引导他们真正热爱学习,并能时常保持执着和坚持,教育是引导而非灌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静悄悄的革命》中,提到了课堂上的“虚假的主体性”,我觉得,我的班主任工作中,也出现了“虚假的主体性”。课堂中,要让孩子们呢真正活跃,需要设定能激发他们探究欲望的情境;班主任工作中,也需要激发他们渴求知识和学习欲望的情境。这一切,必须依托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对学生充分的了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怀特海说,在教育这个领域,和其他领域一样“宽广的享乐之路”,往往通向一个糟糕的结局。教育没有舒适区和温水区,既然选择了,就温和而坚定的去思考、研究、去学习、去实践。道阻且长,行将则至。</p><p class="ql-block"><br></p>

孩子

他们

学习

学生

教育

真正

返校

我们

今天

有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