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中江潜心修 砥砺前行绘蓝图-斗门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工程2.0研训团队培训(三)

何何

<p class="ql-block">  金秋十月凉风起,学习提升正当时。为了了解<span style="font-size: 18px;">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的策略,</span>促进教师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10月27日下午,我们来到中山市雍景园小学进行参观、学习。</p> 课堂观摩 <p class="ql-block">  首先,我们聆听了罗文燕老师执教的精彩课堂——《“贝”的故事》,本节课设计精心、准备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高效融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上课之初,罗老师运用数据反馈的形式进行复习导入,检测上一节课所学知识。罗老师呈现题目,学生利用手中的平板回答问题,罗老师再对答题情况的数据进行分析,全员参与到课堂,同时巩固所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p> <p class="ql-block">  在课文教学中,罗老师也多次运用信息技术使课堂更加高效。</p><p class="ql-block"> 课件中的生字运用的是希沃白板的生字教学工具,清晰规范。学习完生字后,罗老师运用“聚光灯”功能及时检测学生的生字学习效果,“聚光灯”聚到哪一个字,学生迅速反应,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落实了教学重点。</p> <p class="ql-block">  为了教学与“贝”有关的生字,罗老师将本课所有生字呈现出来,让学生运用平板圈出贝字旁的字并截图发送,老师及时收到所有学生的作品,得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反馈评价。</p> <p class="ql-block">  课堂中穿插了与所学内容有关的课堂游戏,两个小朋友进行竞赛,找出贝字旁的生字,学生参与热情高涨,在游戏的同时巩固了所学知识,学在其中,乐在其中。</p> 课后分享 <p class="ql-block">  精彩的课程结束后,罗老师进行了一场以“多技术支持的学科融合教研研究”为主题的分享会。罗老师以具体的课例《“贝”的故事》为依托为老师们讲解自己是如何进行多技术支持的学科融合教学。 </p><p class="ql-block"> 首先,罗老师对自己的这节课例进行介绍,在本节课例中罗老师结合了能力提升工程2.0的三个能力点,分别是:A1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A5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和G3多技术融合环境下教学模式创新。然后,罗老师从教学过程方面为老师们具体讲解如何将这些能力点有效地渗透到自己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让这些能力点服务于课堂,丰富自己的教学环节,提高教学的效率。</p><p class="ql-block"> 紧接着,罗老师谈谈自己信息技术应用效果的反思,她提到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很多优点:推送作业,全班均能参与;不用打印大量的练习题;老师可以通过后台数据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优化教学等等。 </p><p class="ql-block"> 最后,罗老师讲述了自己应用多技术融合环境和智慧课堂的心得,即三个意识:学科意识、技术意识和融合意识,带给了老师们一些思考和启发。</p><p class="ql-block"> </p> 专题讲座 <p class="ql-block">  聆听了课程和以课例为依托的分享会后,宋晓玉主任从宏观方面为我们介绍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的策略与实践。 宋主任从整校推进的策略、教学策略与模式、雍小的三级管理、雍小的具体实践和校本研修的思考五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 </p><p class="ql-block"> 宋主任谈到新机制: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还提到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力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之间要协调配合好。紧接着,宋主任归纳了混合校本研修总体思路:学校指导有研修方案→科组互助有研修计划→教师研修有任务清单,确保全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有序推进。</p><p class="ql-block"> 介绍了思想和思路,宋主任从雍小的实际操作出发为老师们讲解了整校推进的策略,先展示学校信息化负责人和管理团队,然后呈现了科组研修的5条清单和教师个人研修的5条清单,让老师们更加明确做什么、怎么做。 宋主任还谈到教师个人研修的3个微能力点建议:1+1+X,从学校层面选择与希沃相关的微能力点,从科组层面选择与学科教学相关的软件,个人层面可自由选择。</p><p class="ql-block"> 最后,宋主任提出了两条宝贵的建议: </p><p class="ql-block"> 1.把能力提升工程融入常规工作,要常态应用;</p><p class="ql-block"> 2.以课题研究为引领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要融合创新。</p> 交流环节 <p class="ql-block">  宋主任的讲座从方向和实施上都给予老师们一些思考和引导,听完宋主任有逻辑、有层次、有深度的讲座后,老师们都有所感触和思考,几位老师将自己的疑惑提出,宋主任一一进行细致解答。 </p><p class="ql-block"> 最后梁辉晖老师进行总结发言,他对雍小的精心准备和精彩分享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  采他山之石以攻玉,纳百家之长以厚己。今天的雍小之行带给老师们满满的收获与思考,未来的工作任重而道远,相信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还会在专家们的引领下,持续探索,不断前行!</p> <p class="ql-block">撰稿:何海梦 </p><p class="ql-block">摄影:李嘉裕</p><p class="ql-block">审稿:郭永华</p><p class="ql-block">签发:何健良,梁辉晖</p>

老师

教学

研修

课堂

生字

信息技术

学生

主任

教师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