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听什么?“记录”记什么?----关于“听课记录”的再思考

费县小学教研

<p class="ql-block">大家都知道,备课、上课是老师的基本功,其实听课也是老师的基本功之一,而且还相当重要。为什么这样说呢?听课,不仅能向其他老师学习好的经验、方法,用以借鉴,还可以从他人的课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以更好的反思,更好的实践。但是,在实际中,却发现许多老师不会“听课”,不会“记录”,更有部分老师的听课记录,根本就没什么价值,学校或上级教学主管检查过后,便失去它存在的价值。更有甚者,教师本身并没有参与听课活动,为了应付检查,而去抄其他老师的听课记录,或者拿出自己、他人的备课,编写听课记录。</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不想谈那些抄来的和自编的听课记录,我只想聊一聊真正的听课记录。作为一线老师,听课大体上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情况是学习型听课,既报着学习借签的态度,去听本校骨干老师、优秀老师的课,如新入职教师听老教师的课,年轻教师听结对帮扶的师傅的课,想学习的老师听专家名师的课等;第二种情况是交流型听课,既水平差不多的老师之间相互交流听课,如学校的每人一节公开课,教研组内研讨课等;第三种情况则是指导型听课,如领导、教干听普通老师的课,师傅听徒弟的课,教研员听课、视导检查人员听课等。作为普通老师,更多的是前两种情况下的听课。</p><p class="ql-block">那么,“听课”听什么?“记录”记什么呢?为什么很多老师反映,听与不听似乎没有多大改变,听的时候觉得挺好的,但是自己讲课却运用不起来呢?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老师们不会做听课笔记,不会做笔记就很难有思考,当然就很难结合自己的教学了。那么,应该如何做听课笔记呢?教师应该怎么写听课记录?</p> <p class="ql-block">做听课记录要注意以下几点: </p><p class="ql-block">1、听记要分清主次。听课应该以听为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听和思考上。 要边听边记,把自己的思考、想法随时写在随记中。</p><p class="ql-block">2、记录要有重点。要详略得当,对内容要选择,文字要精炼。一般要记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师的重点提问、学生的典型发言、师生的互动情况、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中的失误等。 </p><p class="ql-block">3、根据听课的类型,有些记录应该全面一些,有些记录则要突出某一个方面。一般来说,记录要简明扼要。讲课中符合教学规律、有创新、有特色的好的做法或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等可以详细地记录,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或见解也可详细记录,以免遗忘。 </p><p class="ql-block">4、要思考。思考什么、怎样思考:</p><p class="ql-block">①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教材,换个角度行不行、好不好;</p><p class="ql-block">②对教师的成功、不足或错误,要思考原因,并预测对学生所产生的相关性影响;</p><p class="ql-block">③如果是自己来上这节课,应怎样上,进行换位思考。</p><p class="ql-block">④如果我是学生,我是否掌握和理解了教学内容;</p><p class="ql-block">⑤课程建设的新理念、方法、要求如何体现在日常教学中,并内化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p><p class="ql-block">⑥这节课是否是反映教师实际水平,如果没有听课者,教师是否也会这样上等。 </p><p class="ql-block">总之,应该根据听课的目的和要求,有所侧重地将听、看、记、思的内容有机灵活地结合起来。如教师讲和学生发言时,以听为主,兼顾观察;教师板书和学生演练时,以看为主,兼顾其他;学生练习时,以思考为主等。</p><p class="ql-block">另外说明一点:再好的一堂课也有不足之处,再差的一堂课也有也有可取之处,可以从授课内容是不是符合课堂要求,学生目标是否达成,师生互动是否积极有效、框架结构是否合理,课堂检测效果如何等方面进行评价!</p> <p class="ql-block">给大家分享几个视导型听课记录,听课的目的是评价老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同时兼顾指导。这种听课,可能记录对优点的评价就会少一些,对课的质疑和思考会多一些,同时听课记录兼有评课稿的功能。</p> <p class="ql-block">听课是一件很累的事,因为听课的过程中需要不停的听、记、思考......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需要思维随时跟进等,因此,如果想真正成长,学会听课,从他人的课中汲取营养是非常重要的。希望亲们看到这些后,能够从中明白一点,能够知道自己以后应该如何去“听”,如何去“记”。</p><p class="ql-block">另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听课记录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根据个人听课的不同需求,可能记录和思考的角度会不所不同,但基本要素不外乎就是那几项。有些学校为了让老师们写好听课记录,为了更好的规范听课记录的内容,规定总评中必须有两条优点、一条不足和建议。这些规定本身并没有错,也是为了让老师更更好的掌握听课记录的写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有些老师却把它当成了八股文式写作,将一些套话、废话写入总评中,便失去了有针对性的思考,也失去了听课记录的真正意义与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