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之旅——河南七日游(一)安阳篇

阿铁

<p class="ql-block">10月9日至15日我们一行20个人,随鹏飞乐在导游崔立峰的带领下,开始了河南栾川的七日游。</p><p class="ql-block">现将这七天的旅程按每天的景区行程分安阳篇、洛阳篇、鸡冠洞篇、重渡沟篇、邯郸篇向众亲友逐一报道。</p> <p class="ql-block">我们10月9日凌晨,在天津各点接齐人后已近早晨8点,话不迟疑,直奔河南而去。经过将近7个小时,行程530多公里,终于到了河南省最北部的七朝古都安阳。</p><p class="ql-block">安阳,河南省地级市,古称相、殷、邺、邺城、邺都、邺郡、相州、彰德等,简称殷或邺,位于中国中北部、河南省最北部,地处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东接濮阳,西临长治,南接鹤壁、新乡,北临邯郸。</p> <p class="ql-block">安阳市西北25公里的小屯村一带,古名“北蒙”,亦称“殷”。公元前14世纪,商朝第十代国王盘庚,从山东“奄”(今曲阜附近)迁都到“殷”,成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前11世纪,帝乙之子辛继位,即纣王。他宠妲己,排忠良,建鹿台,骄奢淫逸,残酷暴虐,众叛亲离。周武王联合诸侯讨伐,纣王自焚于鹿台。商王室在此共传八代十王。历经273载,史称殷朝,亦安阳市西北25公里的小屯村一带,古名“北蒙”,亦称“殷”。公元前14世纪,商朝第十代国王盘庚,从山东“奄”(今曲阜附近)迁都到“殷”,成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前11世纪,帝乙之子辛继位,即纣王。他宠妲己,排忠良,建鹿台,骄奢淫逸,残酷暴虐,众叛亲离。周武王联合诸侯讨伐,纣王自焚于鹿台。商王室在此共传八代十王。历经273载,史称殷朝,亦称殷商。周灭商后,国都他移,小屯一带的繁华王都逐渐荒芜,光华闪烁的商文化被淹没地下,沦为一片废墟,后人称“殷墟”。称殷商。周灭商后,国都他移,小屯一带的繁华王都逐渐荒芜,光华闪烁的商文化被淹没地下,沦为一片废墟,后人称“殷墟”。</p> <p class="ql-block">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豫晋冀三省交界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p><p class="ql-block">历史上,先后有商朝、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在安阳建都,素有“七朝古都”之称。盘庚迁殷、武丁中兴、奴隶傅说拜相、女将军妇好、文王拘而演《周易》、西门豹投巫治邺地、蔺相如降生古相村、信陵君窃符救赵、项羽破釜沉舟、曹操邺城发迹、三朝宰相韩琦、抗金名将岳飞等名人轶事层出不穷。历史学家郭沫若来安阳时留下:</p><p class="ql-block">洹水安阳名不虚,</p><p class="ql-block">三千年前是帝都;</p><p class="ql-block">中原文化殷创始,</p><p class="ql-block">观此胜于读古书。</p><p class="ql-block">的著名诗句。</p> <p class="ql-block">商后母戊鼎的历史:商后期(约前十四世纪至前十一世纪),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即商王武丁之妻)铸鼎。1939年,商后母戊鼎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消息被日军获悉,村民担心被日军发现,重新埋入地下。1946年6月,商后母戊鼎被重新挖出,运送南京并拨交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保存。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建成,商后母戊鼎从南京调往北京,存于国家博物馆 。20世纪70年代,学术界对商后母戊鼎的铭文提出了新的考释:将“司”改释为“后”。2011年3月底,商后母戊鼎的标牌和解说词进行改名。</p> <p class="ql-block">司母戊鼎是我国商代青铜器的代表作,造型厚重典雅,气势宏大,纹饰美观庄重。很显然,这么巨大的鼎,并非是出于实用的需要而制作的。那么,当时的人们是在什么观念的支配下来制作这一器物的?它又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其腹内壁铸造的铭文“司母戊”究竟是何意呢?对铭文的解释也成为我们了解司母戊鼎用途的关键。令人奇怪的是,同为武丁王的王后,司母戊鼎的体积几乎是司母辛鼎的2倍,重量则是它的6倍。不久,考古人员在当年司母戊鼎出土的下方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甲字型大墓。在殷墟王陵区中共有大墓11座,这些大墓很可能都是商王的墓葬,“戊”的墓葬规格仅次于商王。而武丁的另一位王后——女将军妇好,她的墓葬并没有进入王陵区。在12位商王中,每一位商王通常都有十几个妻子,为什么仅仅只有武丁的王后“戊”,墓葬有如此高的规格呢?这成为历史留给我们的另一个谜。</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1300年左右,商王盘庚亦将都城迁至太行山麓的漳河、洹河冲积扇扇缘,史称盘庚迁殷。商王盘庚迁都于此,历经八代十二王255年,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国殷商文明。在殷墟发现的甲骨文是中国文字始祖,与现代汉字一脉相承,也是世界三大古文字之一,对推动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安阳是殷商王朝后期都城,甲骨文的集中出土地,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阳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有独具的历史文化特色。</p> <p class="ql-block">这两个古汉字笔画少的是“龙”字;笔画复杂的是“凤”字。</p> <p class="ql-block">这个古汉字是“福”字。</p> <p class="ql-block">妇好是商王武丁60多位妻子中的一位,即祖庚、祖甲的母辈“母辛”,生活于前12世纪前半叶武丁重整商王朝时期,是我国最早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据甲骨卜辞记载,妇好曾多次主持各种类型和名目的祭祀和占卜活动,利用神权为商王朝统治服务。此外,妇好还多次受武丁派遣带兵打仗,北讨土方族,东南攻伐夷国,西南打败巴军,为商王朝拓展疆土立下汗马功劳。武丁对她十分宠爱,授与她独立的封邑,并经常向鬼神祈祷她健康长寿。然而,妇好还是先于武丁辞世。武丁十分痛心,把她葬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西北约100米处。</p> <p class="ql-block">墓葬在1976年发掘于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西北,保存完好。其中所出玉器共755件,是商代玉器出土最多、最集中的墓,另有63件石器,47件宝石器。妇好墓所出玉石雕刻种类很多,形态各异,展示了当时很高的制玉水平,这些玉石雕刻品中的人像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了解研究商代雕塑艺术、商代人种、服饰制度、阶级关系、生活情态等方面的宝贵资料。这些雕刻作品供佩戴、插嵌装饰而用,非独立的雕塑,但所反映出的商代雕塑创作中已具备较准确地掌握头部五官位置和身体比例,并能在小型器上有意放大头部的写实能力;注重发式、冠式的服饰等已显示人物不同社会地位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等都是很有价值的。而其中人物面部无表情、双目突出的特点又正是当时流行的雕刻装饰手法的体现(这在许多青铜器的兽面纹饰中较普遍),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p> <p class="ql-block">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东段656号。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一座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也是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该馆是一组具有现代建筑风格和殷商宫廷风韵的后现代派建筑群,由字坊、广场、主体馆、仓颉馆、科普馆、研究中心、交流中心等建筑组成,总占地143亩,总建筑面积34500平方米。共入藏文物4123件,其中一级文物305件,涉及甲骨文、金文、简牍和帛书、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少数民族文字、世界文字等多个方面。2007年11月29日,中国文字博物馆一期工程开工,2009年11月26日正式开馆。</p> <p class="ql-block">晚餐后我们下榻于安阳市的安阳宾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