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青山村位于青岛崂山垭口青山湾,是个世代以打渔为生的渔村,近年开始养殖和种植茶叶,码头上开起了渔家宴。800多户人家,2900多口人。民居均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红瓦黄墙,油画一般。垭口到仰口的盘山公路,从村子上方而过,可以全方位俯视渔村。每个经过这里的人,都会对渔村景色赞叹不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前,青山湾是海军军港所在地,对外不开放,青山村也就默默无闻。除摄影爱好者和画家,很少有游客光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来军队裁军,军港废弃,渔民开始利用军港打渔和养殖。青山湾成为开放区域,尤其近年随着国家实施建设美丽乡村战略,昔日的小山村,名声鹊起,成为网红打卡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到过青山湾无数次,也深深喜欢上青山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末,我和太太再次来到青山村,我们沿着村子的主街道,一直转悠到北部村口,在逆光下,村庄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更具立体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前一天,我们已经来过青山村一次,转悠了村庄的南部和码头,所以今天又转悠了村庄的北部。这么多年来,还是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青山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一处民宿,遇到一个穿着摄影背心的老哥,跟我打招呼,问我都在哪里拍摄?就这个话题,我们聊了起来。他感觉,青山村只可远观,不可近看,走进村庄,反而感到没什么可拍的。新老民居混杂,几乎看不到老民居。石板路和台阶都是新修建的。村里没有景观,卫生死角有不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也有同感,村庄缺少文化底蕴,除吃海鲜、住民宿,就没有什么了。民居都是简易建筑,不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联想到以前去过南方一些古村落,以及多年前去过日本的山村,相比之下,我们的乡村缺少文化气息,没有博物馆、民俗馆(体验馆)、艺术馆、电影院、运动场、书屋、酒坊、酒吧、咖啡屋、茶馆、二手店、纪念品商店、跳蚤市场,等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约了个渔民,他十一点半出海回来,到他家买些螃蟹。然后我们又去码头买了些海鲜。太太买海鳗鱼时,遇到缺斤短两问题。太太看到各种新鲜的鱼,打算买五斤海鳗鱼。秤好后,拿到手里,感觉份量不足,因为另一只手提着刚买的五斤扇贝。她让渔妇再秤一遍,告知三斤二两。在太太的质问下,她们又给补足了份量,估计这不是偶然事件。回到车上,已是下午一点,打算离开青山湾,返回市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突然想起,得去一家民宿吃午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早晨七点十分我开车到崂山风景区进山口,被告知不能通行,需要去崂山风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开具车辆通行证明。工作人员态度非常好,解释也详细,强调是免费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于是我们开车来到大河东崂山风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在综合窗口,开具了车辆通行证明。当时太太给这家饭店女老板打电话,请她给风管委打电话,告知我们要去青山村,承诺到他家吃午饭。昨天早饭在她家吃的,感觉态度挺好的。在微信支付里找到她的电话,就临时联系了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崂山风景区管委有规定,凡是到崂山里走亲访友、吃饭住宿的,只要对方给风管委打电话确认,一律免费开具进山通行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太太点了西红柿炒鸡蛋和笔管鱼炖豆腐,还有一个王哥庄大馒头。男老板火了,把笔一扔,说道:“就点这么点儿东西,还让我们开通行证!”太太一头雾水,问道:“怎么了?点多了,也吃不了啊!”老板说:“开个通行证,给你们免费了,我们商家要被风管委扣二百元钱的。”太太说:“你太太也没说啊,早知道要扣你们二百元钱,我就不来了。这样吧,您也别火儿,不能让你们亏,店里有什么土特产,我们买点儿吧!”老板推荐崂山茶叶,二百元一斤。太太就买了二百元的崂山茶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一刻,我们感到,美丽乡村,并不美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right;">2021年10月2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