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学生一起的日子》

四季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和学生一起的日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的教育故事(22</span>)</p><p class="ql-block"> 原创/四 季</p><p class="ql-block">写在前面:</p><p class="ql-block"> 网络时代,隔屏多了素未谋面的朋友,感动亲们常来关注和鼓励。偶尔一次在朋友圈发文,提到了“中考语文成绩”,说了句当年中考有学生只差5分没满150分。朋友郝妹留言说:“一定有秘诀,必请教。”我回复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劳动即是生活,生活即是教育。”郝妹说:“那这种生活不是几个字能说出的深奥…”</p><p class="ql-block"> 也还记得一天晚饭之后,我的电话响了。是彼此也未谋过面的笔友齐妹。电话打给我整整一个多小时,交谈甚深,能听得出她在真做教育,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一直努力实践,期待认可与共识的心情是那般强烈。当年都被看成“另类”的境遇,电话两端却遇知音,真是相见恨晚的感觉,聊到最后,我们共同谈到了一致话题“吃冰棍”,期待日后一定相见……</p><p class="ql-block"> 一直想提笔,也算是诚意答谢“网友们”一直以来的关注、理解和鼓励,也怀着敬佩的心情,给上面两位很有名气,已过半百,依然在教育战线上奋斗的妹妹真诚地交待吧。真实再现我当年生活与工作的故事,和许许多多教育同仁们一样,回想青春奋斗的岁月,那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快乐时光。</p><p class="ql-block"> 此刻,看着文题《和学生一起的日子》——瞧见了课堂,看到了劳动,想到了冰棍,忆起了作文。历届农村孩子们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span style="font-size: 18px;">每一天生活过得真实,每一件事情做得细致认真,一起流汗,彼此动情,一起行路,共同成长。孩子们眼睛里有风景,心中有劳动,脚下有生活,于是,笔下才别有洞天。就用</span>我的拙笔,实实在在忆忆孩子们的勤劳、智慧、善良、纯朴吧。</p> <p class="ql-block">  一晃,从教已三十五载。回想在“营城子中学”当教师那十五个春夏秋冬,没有领孩子们去过什么“教育基地”,或者进行“研学旅行”,但一年四季时刻在“教书育人”路上:春天孩子们骑自行车驮着我去爬山;夏天我带孩子们行走乡间小路去欣赏自然风光;秋天里响应学校号召,适时放下书本拿起刀镰收割;冬天和孩子们拉着爬犁清理校园厚厚的白雪;每个新年元旦到来之际,我会领班级孩子们,用平日卖废品积攒的钱,买些糖果去附近东下坡的敬老院,给爷爷奶奶们表演节目,帮助敬老院工作人员打扫卫生,让孩子们围坐老人身旁一起嗑瓜子,吃水果,听老人们讲他们的故事,而所有的这些生活经历都在孩子们的笔下,写成了文字,是每一届孩子们课外学写的“附加题”——《我知道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比不上现在,三十多年前这些生活体验,没相片,没视频,可我和孩子们的成长故事都铭记于我心。一段段“生活经历”,一次次“劳动体验”,更成为孩子们创作的源泉,孩子们用笔墨对身边熟悉的生活进行着提炼和加工,就如春蚕吐丝,化茧成蝶,历届学生的作文基本上“不犯难”,更不会“万事开头难”!正是有了生活和劳动的经历,加上日久天长阅读的滋养,无数届学生化做笔端的文字,如陈酿米酒,翻开阅览,如品佳酿,也让为师的我在“指导、习作、批改、讲评、改写的“作文五步法”路上,时时享受醇香醉人!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1986年8月,我从五常师范毕业。21岁的我,成为了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任教两个班级的语文课,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历经十五个春秋,在那五十多平米的砖混泥土教室中,我和孩子们一起理解诗词的博大精深,一同阅读篇章的优美感人,在</span>孩子们的心灵上,时时播撒着高贵的精神种子;<span style="font-size: 18px;">走出教室,我和孩子们同甘共苦,一同活动,一道劳动,一起运动,孩子们拥有着强健的体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故事总有开始,我迎来了第一届孩子们,我只大孩子们六七岁。这<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一群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们。三十年前农村孩子们五谷不分的很少,打开自家的窗,抬眼就见小园里的茄子、辣椒、豆角、黄瓜、西红柿;“农忙假”一到,走进田间参与劳动的孩子也不在少数,最熟悉的是麦浪金黄,爸妈忙着下地收割时,洗衣、做饭、喂猪、扫庭院,孩子们也都“当家做主”,大部分孩子还能下到田间,力所能及帮家长收割。因为家家解决温饱是那个时候的大事情。</span>教室里座位是满满的,四组桌椅,四十八名孩子,孩子们衣着打扮朴素,有的裤子膝盖破了,垫上布头,上缝纫机往返跑过无数遍缝线,衣袖短了,尚有拼接的别色的边角。正是这样一届届衣着朴素,素颜面对,从不画装,地地道道的农村少年,让我这个刚毕业,就成了他们的老师的人,享受了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的幸福时光。</p><p class="ql-block"> 三年中,课堂是我和孩子们的表演场,孩子们自编自演课本剧,《多收三五斗》《白毛女》《龙须沟》《茶馆》我们都演过;我常常上课不拿书本,用孩子们的话说,是“背着书”讲课的,老师把文章背着讲,孩子们便跃跃欲试地比赛“背课文”,诸如《春》《岳阳楼记》《劝学》《木兰诗》《捕蛇者说》等等,散文、文言文,古诗词难不住孩子们,都能朗朗上口。课堂上孩子们正襟端坐,从不开小差,走出教室,却是生龙活虎。</p><p class="ql-block"> 先从那“榆树墙“说起吧。新教学楼与旧校舍之间从西到东的“榆树墙”,大约有十二三间教室的长度,是我和孩子们用手一棵棵植埋成活的。孩子们按照我事前讲的方法,按四组座位编组,分工合作。一步一步进行“翻土、刨垄、摆树苗、撒根土、灌水、盖干土、踩实”,之后每天按时待弄经管,成活率百分之九十八。那天早自习,领导把我叫到教室外:“赵老师,孩子们真的很听你的话,你班分的榆树带任务都栽成活了,学校想让你们再把厕所前边没成活的地段给补栽好,多分担些吧。”呵呵呵,怎么办?我和领导讲:“行吧,那我和班级孩子们说说。”</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在自习,我进到班级:“孩子们,咱班的榆树带成活率好极了,谢谢大家每天都能精心管理。这不,校长表扬大家了,还希望同学们能想办法把其它地方死掉的榆树带补栽好,大家又要挨累了,大家看我们什么时候帮着补栽呢?”高大又憨憨的班长笑眯眯地说:“呵呵呵,干得好,也不是啥好事了?早晚得干,下午就带工具干吧。”孩子们也随声附和。其实,孩子们大了,好好沟通交流,都会给老师个面子的。也许植物也是有情感的,被孩子们的付出感动了,校园里的榆树带一时间成了绿化的风景,几乎每处都留下了当年48个孩子的汗水和足印。我常常被十五六岁孩子们的担当,能急人所急感动并心疼着,做为奖赏,或者是理解孩子们的心情,我要亲自掏腰包,买48根大冰棍。在生产队劳动日每天还不到几角钱的岁月里,一场劳动后,坐在教室里吃着班主任给买的牛奶白糖大冰棍,纯朴的孩子们眼里是笑眯眯的,是那般无尚地满足。你一言我一语,谈天说地,讲劳动时的感受,讲耳闻目睹的新鲜事,有时不断向我发问,我就一个个耐心解答,总喜欢把我问倒,然后第二天还追问究竟,所以有好多时候要偷偷“做功课”的。老师和孩子们的心近了,交流畅通无阻了。我和孩子们是师生,更是朋友了。</p><p class="ql-block"> 至今能记得孩子们在作文中这样说:“劳动前,赵老师给我们讲了绿化美化校园的意义,让我们懂得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老师说树苗能不能成活,就看同学们的态度了。栽种时,赵老师和我们手捧柔弱芊芊的榆树苗,是那般小心翼翼,生怕把每一棵弄断了根须。每一棵树苗栽培的环节都是如此的细心,摆好间距后,每一捧土都是虔诚的洒落下去,添埋在根部,然后浇足水,再盖上干土,就好像绣花一般的耐心。劳动结束了,有的同学竟然站不起来了,是因为长时间跪着摆树苗,腿都麻了,赵老师就一个个地把她们搀扶起来,老师也是两手泥土,还不停地教同学们用力拍打腿部,活动身体。当老师和同学们望着一排排整齐摆栽下的榆树苗,在西阳余辉里,棵棵精神抖擞,大家才心满意足地回班去休息了。毫不例外,得到了班主任赵老师的犒赏,品尝着又甜又香的牛奶大冰棍,围在老师身旁,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劳动后的疲惫烟消云散,内心快乐无语言表,同学们和老师的笑声也时时从教师窗口传向操场……”</p> <p class="ql-block">  校园里的榆树墙,浓密茂盛,俨然成了道道风景时,孩子们毕业了,各奔前程。我又回来迎接新的班级,拥有42个性格迥异的孩子们。这一年,我比孩子们大了十岁。是孩子们让我越来越成熟,工作越来越有干劲。那个年月,让孩子们买书读,大部分孩子家里的经济条件是不允许的。怎么办?我用工资订了《读者》《写作》《故事会》,购买了《红岩》《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把自己家里妈妈收蔵的一小木箱的旧书也派上用场。农村孩子们,特别能起早,秋高气爽时节,每天第一节课前,孩子们陆续来校,我和孩子们在操场上跑圈,若大操场,出现我和孩子子们的身影,也引来坐在教室里的眼睛观看。但我和孩子只管跑够时间了,便回教室里,然后传来我和孩子们琅琅诵读古诗词的声音,直到第一节课铃声响起。每周孩子们能成诵默写三五首诗词,每个周五的班会上,或读书汇报,或亲自选读好文章给孩子们绘声绘色地朗读,孩子们都瞪着眼睛,听得异常专注。有时,我一个人的声音牵引着孩子们走进主人公的世界,天长日久与书中的英雄对话,与优秀的同龄人对话,喜怒哀乐感同身受,在故事中懂得了道理,明辨了是非。有时就书中的人和事来评判推敲,孩子们竟会争得面红耳赤,哪怕放学的铃响过好久,还不罢休,常常是要老师出来发表意见,打个圆场。三年时光,坚持不懈运动和阅读,<span style="font-size:18px;">无疑是一种潜移默化地鼓励和影响,远远胜过无数遍大道理的教育,当时孩子们的物质生活虽不富裕,但精神生活却很富有。孩子们每一次参加运动会,虽没有短跑的干将,但只要是接励赛,犹如“田忌赛马”那般,我们班级一定是获得团体第一名的。而</span>最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时刻,是迎接了新的劳动任务。</p><p class="ql-block"> 秋收金黄时节到了,孩子们的身影在落叶飘飞中,将出现在校田地里。那日我从办公室走向班级的路上,脑海里就在思考那46条长长玉米垄任务收割的“方案”。等打开教室的们,孩子们也习惯地问:“老师,我们的任务是割哪块地?别的班都去干了。”望眼窗外,可不是吗,兄弟班级已经奔向了劳动现场。“孩子们,大家别急,今天午后的劳动是割玉米,扒玉米棒。咱们的任务是46条垄。咱们班是42个同学,现在呢请同学们认真听,牢记在心里:老师按男女生搭配,一共分四个小组,每个小组10位同学,2位同学做临时联系员,配合和帮助大家,服务同学们……”公布完小组成员,我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12条竖线,比做12条玉米垄,讲解三位同学负责割倒玉米杆,由谁先开好一趟子玉米,互相不干扰放玉米铺子,可以哪几个同学负责掰玉米棒,放在铺垫子上,哪几位同学负责扒皮装袋子。同小组同学分工互换,团结合作,劳动时要照顾体弱同学,一定注意用刀和用玉米签子的安全。最后我说:“这次的劳动,小组长要分配好组员,我依然期待同学们会完成得很好,发挥大家的智慧和合作精神,有两个小组少一条垄,如果早完成就去帮忙好了。我们劳动结束后,吃牛奶大冰棍畅所欲言!一定稳中求胜啊!加油!”说完,我和孩子们挥挥拳头。孩子们呵呵呵笑着,走出教室,由小组长带领着近似小跑着奔向玉米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接近劳动现场,抬眼望去,真的是热火朝天。孩子们的说笑声,拿玉米棒打闹情形各有之,时不时听到班主任老师大声指挥和吆喝……我们经常是最晚一个出去,却最先收工回班,我在劳动现场不必和孩子们多说话,到各小组走走看看,提醒孩子们注意安全,参与到比较“落后”的小组员那里帮忙。说实话,有的孩子劳动中显现的能力,我这个大老师都自愧不如。常言,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农村生活的环境,有许多孩子是经常参加家务劳动的,每到放了学,是要担水,喂猪,养鸡鸭鹅狗,浇稻苗的;秋收时节,有很多孩子能下到农田里,帮家里收割,艰苦生活的打磨给予了孩子们许多劳动能力和生存本领。而我的学生时代,父母靠“做裁缝活”维持家中生计,我还真没下过农田劳动,为了这次劳动,我提前向邻居付婶请教取经,来现学现教了。眼前看着孩子们挥舞镰刀的熟练劲儿,瞅瞅孩子们使用“玉米签子”的稳准样子,我越发感到有许多的知识是来自课堂之外的,劳动就是最真实的教育。</p><p class="ql-block"> “老师,我们班的任务快完成了!”喊声让我收回了思绪,那两个小“联络员”也不停忙碌,给同学们送水,哪里招呼哪里服务,偶尔向我报告各小组劳动情况。劳动结束前十五分钟,我掏腰包,他俩负责去买回两大袋子“大冰棍”!一场劳动即将收工,等待接受学校后勤验収,每个小组一个传一个告捷:“学校表扬咱们了,说咱班割得又快,扒得也干净”!这场劳动比预计提前完成任务了,可喜的是没有谁受一点点儿伤,孩子们额头上是一道黑一道白地汗水,鼻孔里全是黑色的,笑意却显在脸上,牙齿相当地白。我们在地头简单的集合,要展示各小组劳动成果。此时许多学年还参差不齐进度,依然劳动着。孩子们围拥着我,七嘴八舌地说:“这是我们一组的,那是二组的”,无声倒放的玉米桔杆铺子整整齐齐,扒皮的玉米棒子一堆堆干干净净!秋风吹过玉米铺子,掠过金黄,发出的沙沙响声就像祝贺保质保量完成收获的乐曲!我笑着说:“孩子们,好样的,大家管好手中的镰刀,注意安全啊。买冰棍的同学该回来了,我们回班吃冰棍!”</p> <p class="ql-block">  进了班,两个小联络员早已为同学们准备了两盆洗手水,递上了香皂和毛巾,孩子们一个个洗完手,从大塑料袋里拿根冰棍回到坐位上品尝“香甜凉爽”。离放学的铃响还有二十多分钟,又一场“话聊”开始了:有时是由一个同学出个“话题”——劳动淡起;有时是从劳动时出现的“问题”——方法谈起;有时,由我拿出一篇自己亲手写的“作文”——感受谈起。记得那次我给同学们写了大致这样的话:劳动人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民,他们用劳动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人类,创造了幸福生活。是劳动,让偌大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是劳动,使浩翰的荒原变成了亩亩良田。劳动是神奇的,劳动是伟大的。今天午后,我们42位同学也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编织五彩班斓的46条垄,创造了学年任务的更快更好。让我在此刻感谢同学们的认真和团结,劳动是一种态度,态度好,完成得就好。劳动彰显智慧,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能细致又讲方法,敢于克服困难,人人不甘落后,才让劳动保质保量,出色提前完成任务,老师向同学们致敬……”每当这时,我会离开讲台,恭恭敬敬的给孩子们行个礼,孩子们也会给我鼓起热烈的掌声。</p><p class="ql-block"> 今天回忆起来,记不太清是讲了更多什么,但清晰记得孩子们手里的冰棍只剩了“木片”,有的还含在口中品味滋味,我说:“我们的冰棍品尝完了,老师听大家讲了许多生活劳动经历和感受。其实,我们在劳动中品味了人生,就像这手中的小木片,一根轻轻就折断,我们把42个木片牢牢捆在一起,就很难折断了!”有的孩子随口唱了句:“一根竹竿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开大船。”于是教室里又渐渐地声音多起来了,“小木片”敲着课桌,和着节拍,42个孩子们唱响了“一个巴掌拍也拍不响,众人号子声呀声震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晃三年已过,会唱《众人划桨开大船》的孩子们又上了中考考场,这年的语文中考成绩喜人,我排在全市农村学校第二名。这一年,初三是四个班,我又担任了八年二班班主任,教两个班级语文课。又和孩子们在一起编织美丽的感人故事。</p><p class="ql-block"> 校舍周边的农学基地,很多年都种旱田,后来有许多年改造成稻田。于是,最初挑沟渠引水灌溉梯田的劳动是由初三孩子完成的。要说的是,初三四个班级的任务相等,别的班级是全员出动,而我们一班只来了男同学16人,剩下的26位女声在班级打扫班级卫生。</p><p class="ql-block"> 带这届学生,我们实行了“班级管理轮流制”,人人是班级主人,个个有自己的管辖区,事事有人负责。班级也有两条不成文的规定——①男生主外担水出力,女生主内窗明几净。②日常保持地面整洁,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编排值日生。每当放学铃响起,孩子们整理好学具,便陆续走出教室,别的班级里的值日生还在扫地的时候,孩子们已经早早到家了。所以,挑沟渠灌溉农田的任务就由16个大男孩担负。</p><p class="ql-block"> 至今我清楚记得孩子们用“定岗锤”的办法分成两个小组,把沟渠的延长米分成两段,领了各组的任务。事前带了最好的工具:铁锹头亮亮的,锹把子又细又长,光滑坚硬,一看就是好锹!应该是家里父母下农田劳动的时候才可以用的宝贝都带来了。同学们还配了刮泥板,他们商量不用土篮装土,而是拿了家中的尼龙丝袋子替代,孩子们带好白手套,一身劳动装,起初四人挖土、四人运士、最后清沟,彼此配合,每个小组也釆取分段进行挑沟。不知是从哪里还借到了卷尺,挖到差不多时,就由一个<span style="font-size:18px;">孩子丈量宽度和深度,由一个孩子做最后仔细修整,直至平滑。我那一下午,见不到沟渠里孩子们的脸,听不到孩子们讲话,只能听见他们用力挖土的喘息声,见他们都心照不宣的默契配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届孩子,男生少,也最能吃苦,无人偷懒,质朴的性情常常让我内心暖流升腾,爱死他们喽!有两个男孩子,个子很矮,我几次去抢他们手里的锹想帮助一会儿,都被孩子们给拒绝了。地面上是孩子们一锹一锹扔出的的黑土,一袋一袋抬到指定位置,形成“梯田”状,更显孩子们小身板的顽强力量!孩子们又是第一个收工,后勤主任说:“这些任务都是他们干的?女生呢?太能干了!”。又是保质保量告捷,孩子们一个个重重地一屁股瘫坐在地上,用刮泥板清理铁锹上的泥土。时不时地抬头看看我,我们四目相对时,我送去怜惜的目光,同时送上竖起的大拇指!那一个个汗水渐渐地消逝的脸,显示着大男孩的成熟,红红的正在调皮地偷着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当我和孩子们以胜利者的姿态走回教室里,迎接我们的是窗明几净,一尘不染的班级环境,桌椅板凳整整齐齐,地面红砖显现拖过湿润的颜色,图书角、卫生角一尘不染,就连墙壁上铁的标语牌上的字也放着光亮,窗台上的三盆“迎春花”也打理得格外精神,木制的讲台箱上,那块白色的台布虽然用了两年了,孩子们洗得依然洁净如新,不知是哪个孩子拿过家里去,用熨斗烫得平平整整。</span></p><p class="ql-block"> “老师,今天的劳动,我们表现的怎么样?满意不?”这是孩子们常问的话。我回答:“满意度百分之九十九,同学们还得用1%打满分好不好?”孩子们知道1%是作文,异口同声“好”!“那大家找时间赶写作文,题目自拟,周五班会上交流大家的习作,把今天室内外劳动的经历和体会都真实写进去,今天劳动的奖励是冰棍加一场篮球赛!”孩子们欢呼雀跃。</p><p class="ql-block"> 我许了愿,一定要还的,于是找二班的班主任关老师协调,关老师说:“玩什么玩,上回数学考试多数没及格,都玩疯了。”我好说歹说算是答应了能出“运动员”,又找体育老师帮忙,在周四体育课上,打了一场酣畅淋漓的篮球赛,无论输赢,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那届的男孩子们特别爱玩篮球和乒乓球,许多孩子上学来是带着球和乒乓球拍的,有时自习课,我会允许有爱打乒乓球的孩子去开“十五分钟小差”,如能得到一场“比赛”机会,都开心得不得了,而女生们的啦啦队呐喊助威也不示弱,孩子们彼此团结,互助共赢的氛围就是在一次次劳动和活动中养成了。赛后,当然是要兑现冰棍的,孩子们相当讲义气的,额外要给二班的班主任老师和球员们送去冰棍,我也乐意多“破费”些银两。而这一切,孩子们在作文中都一一记录,也让我知道,老师怎么样对待孩子们,孩子们也会铭记于心,用他们特有的形式回报的。和这一届孩子们相处的日子里,班集体的凝聚力量日渐增强,我也深深懂得了:劳动,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运动,是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寒露携着点点晶莹悄然离开,霜降已带着淡淡霜色翩然而来。深秋的风摘走了树上的金黄,大地变得五彩斑斓,我和孩子们也开始为班里入冬取暖做准备。孩子们来我办公室请示一下,讲讲他们的意见,听听我的想法,于是就像“办喜事”似的,孩子们自己开始了张啰:去学校库房取来红砖,用土篮抬回黄土,把四行桌椅合并成两大组,开始砌火炉,接炉筒,一个下午六七个男孩子就将“搭炉子”的活完成得利利索索。跟着在教室桌椅后边的一角,搭好煤仓,等学校发煤时好存放。那时的孩子是要抜豆茬子的,交给学校做取暖引柴用,等开始烧火炉的时候,孩子们要每天轮流给班级带引柴,所以,都是家中最好的豆茬儿、干玉米芯、小木柈子等等,孩子们都无私地带到班级来。</p><p class="ql-block"> 为了让教室保暖,孩子们从家里拿来稻草或是谷草,女同学就细心地用尼龙绳绑成一截一截的草耙子,男孩子按照门框的长宽度,用锤子把草耙子钉在门框四周,这样关上门,阻挡寒风吹进教室。细心的孩子们还要将门坎上的那段草耙子裹上旧布或是旧铁皮,是怕平时来回走动踢破了。选择无风有阳光的某个下午,男女生合作,将教室的南面三扇玻璃窗,教室北面两扇玻璃窗都用塑料布封好,并且用劈成两半儿的高梁秸秆和小钉子在木头窗框四周固定得结结实实,同学们的劳动不用我指挥,因为他们在家中耳闻目睹,也参与父辈的劳动,可孩子们却常常问:“老师,你看中吗?”我回答说:“中!中!中!挺好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劳动,伴随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孩子们也养成了爰劳动的习惯,班级每个人都有劳动责任区。每个冬天到来,外雨寒风刺骨,路上皑皑白雪,而我们的教室却是整洁干净,非常暖和,黑板一尘不染,地面干干净净,桌面油漆光滑,物品摆放整整齐齐,墙壁上的版报每周常写常画常新。每到冬天,我和孩子们还要共同做件“大事”——我们要凑齐100元钱,奖励每天起早贪晚为班级生炉子的孩子,孩子们每人拿出2元钱,不够的部分由我补上。这个集体里,每个孩子默默地出色地完成着自己的岗位,成为班级的“大当家”,直到毕业时还轮流换岗位,成为了这届孩子们的光荣习惯。</span></p><p class="ql-block"> 生活永远是创作的源泉。路遥说“文章还得在土地上做。”陶行知说:“教师的职责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我说:“是劳动让孩子们学会了求真,感悟了生活,笔下也有了情感和文字。”</p><p class="ql-block"> 记得孩子们为学校秋收土豆时,在作文中这样写到:常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可我们是一群群没有零食的孩子,更没有时尚衣着,却有劳动的本领!更有爱校爱班爱老师的精神,我们在土豆垄上刨来刨去,几乎要挖地三尺,生怕落下一个土豆,学校周围的邻居有的不自觉,来地里拾拣,我们就派专人看管土豆堆……劳动之后,我们总能在广播里听到学校的表扬,班主任会给我们买大冰棍吃,做为奖赏,品尝着香甜,心里美滋滋的,我们时刻也体会着老师对我们的关心和热爱……”</p><p class="ql-block"> 宋代理学家朱子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班主任的岁月整整十三年,当语文老师整整十五年。和孩子们一起朝夕相处,一块劳动,一起阅读,一样习文。劳动教养了身体,阅读教养了心灵,孩子们的习作便有了灵魂和灵感。同学们的课余“习作”,都能得到我的指导,修改完就贴到教室墙面上,共同学们一起欣赏。同学们经常一起分小组批改习作,我教孩子们如何为习作写“评语”,双周周五交流,半月总结讲评一次,在写作方法上循序渐进。现在想想,从来也没有刻意去统计孩子们练笔写了多少文字,只记得阅读是孩子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习作让孩子们获得了无限快乐,因为有了劳动实践,有了生活感受,在字里行间说真话,通篇真情实感,很少喊口号。劳动是素材,习作是情感,讲评是教育。正是一次次课上课下习作指导、练写、评语,孩子们不但会写文章了,也渐渐地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我是最大的受益者,在刊物上发表了“作文五步法”,也受到五常教育学会的肯定表彰。历届学生中考语文成绩也多次名列前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记得航天英雄杨利伟曾说过: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体会过,就不知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拥有过,就不知其中的真谛。”</p><p class="ql-block">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处处是教育。过什么样的生活,受什么样的教育。劳动是最好的教育,在劳动中检验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当班主任那些年,我鼓励孩子们积极参加学校“二课堂”学习,孩子们放下书本,到二课堂去学习做沙发,学习剪头发,学习挂袋木耳的技术,参加种西瓜的劳动,有许多的孩子正是有了当年在学校中的这些经历,学到了各各专业领域的本领,有了自己的一技之长,日后走上了经商致富的道路。然而怎样教育孩子们深爱这片黑土地?将来怎样用自己的知识去改变家乡?讲道理不如体会,一次次劳动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身体的体会在路上,每次习作是灵魂的感受在路上。</span>品尝了艰辛,也就理解了生活的不容易,流了汗水,也获得了丰收,就懂得了勤劳的意义!<span style="font-size:18px;">师生同甘共苦,收获的其实不仅仅是孩子。</span></p><p class="ql-block"> 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教师,只有把自己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与学生同呼吸共命运才算尽了教师的天职。成为孩子王,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岁月幸福而美好。劳动是一种态度,是一种锻炼,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乐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的这篇《和学生一起的日子》从开始提笔到结束,一月有余,一直放在美篇中。迎来了2021年10月金秋,农村勤劳致富的人们正忙收获,眺望田野,更觉回忆的文字就是昨天,倍觉亲切。似乎还有太多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的美好故事,是无法用笔记录完的,只要尚存记忆,总会留在内心最温暖的地方。如今,那几届孩子们,有的当了“乡长”,有的当了“校长”,有的当了“站长”,有的是教育战线上的优秀的教师,他们在各行各业大有作为,他们遵纪守法,贡献着社会,服务于人民,幸福地生活。这就是人民教师的最大的欣慰!我想孩子们不一定记得住学生时代的好多事情,但做为教师,永远记得孩子们的成长模样!感谢孩子们给予自己的快乐和美好,永远默默地祝福每个孩子们人生幸福!</p><p class="ql-block"> 当我打开“美篇”准备对“草稿”从头至尾校正,我见到了全市“读书写作群”中张忠涛局长和前辈们的交流,局长说:“孩子既不劳动,也不运动,更不读书,埋下的隐患非常多。”见到这样的交流,真是感同身受,深受鼓舞,倍感荣幸。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取长补短就是发展和进步,看来闲暇时写写教育故事,意义非凡。于是,想把这篇教育故事分享出来,互相学习。我也给局长的教育举措点赞,并且回复了文字:“ 局长说的很对,每当回忆当班主任的日子,和孩子们一同学习,一块劳动、一起阅读、一道锻炼……总有满满的幸福感。”</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