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千里 志广大——记义乌市陈钱林名校长工作室赴“重庆”学习之旅

忘忧草

<p class="ql-block">  巴山映古今,蜀水刻春秋。</p><p class="ql-block"> 秋日雾都,透着朦胧之美!陈钱林名校长工作室一行,参加了在重庆举行的全国第三届基础教育课改试验区课改项目和课例展示活动,并有幸步入 “巴蜀小学”“谢家湾小学”等全国名校,发现“教育美的样子”……</p> “行知”寻根 <p class="ql-block">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30周年之际,我们一行来到了重庆市合川区育才学校(李鹏总理当年的母校),一所被誉为“田坎上的学校”。</p> <p class="ql-block">  一下车,乡村学校的气息扑面而来。朴实中带有民族特色的校舍、连片的生活教学研学基地、草木掩映的古圣寺育才旧址和陶行知先生纪念馆依山而建,错落有致。</p> <p class="ql-block">  在这所偏僻的乡村学校里,陶行知先生提出并完善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并得到充分的实践。</p> <p class="ql-block">  徜徉在陶行知先生纪念馆,追寻着先生的教育足迹,深深折服于其教育救国的思想。“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先生提出“健康的体魄,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改造社会的精神”的培养目标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教育人。</p> <p class="ql-block">  手脑并用,五育合一,传承中发展,发展中创新。先生千古,思想与我们同在!</p> “合”众共融 <p class="ql-block">  合川巴蜀学校地处三江交汇之处,陶行知“生活教育”发源地,是一所极为年轻的学校,践行着陶行知先生的精神“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合学校、家庭、社区之力,合巴蜀文化、行知文化、社区文化,生成学校独特的合韵教育。</p> <p class="ql-block">  在李洪润校长带领下,我们一行先来到位于学校附近的网络安全协同创新产业园,在学生的讲解中,深入了解“讯飞人工智能创新中心”“360安全协同创新产业基地”与学校的协同教育成果和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科技社区教育资源的利用,让学生有机会充分体验科技前沿技术,为孩子埋下探求科学真谛的种子。</p> <p class="ql-block">  接着,我们来到了合川巴蜀小学,学校依山而建,布局精巧,建筑拾级而上,呈“一二三四”之势。学校文化石、荣誉殿堂、别致步道、走廊布置……无处不透出学校“儿童立场”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  随后的教育沙龙,李校长分享了《基于社区型学校建设的思考》,从学校“合韵教育”文化、学校管理架构、系统化的合韵课程体系、行知品质课堂建设、“学科+”课程育人等方面的创新探索。随后双方就“如何借助深厚文化内核促进学校办学”“如何将学校教研优势转化为学生学习优势”进行深入交流,碰撞思维火花。</p> 巴蜀探“源” <p class="ql-block">  步入巴蜀小学校门,温馨有序之感迎面扑来。在重庆市巴蜀小学校长、党委书记,正高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首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马宏校长的带领下,学校老师手拿定制款胸牌和耳麦递给了我们。</p> <p class="ql-block">  一张小小的牌子,已见其管理之美。</p> <p class="ql-block">  “巴适得很!”孩子们大方地向我们介绍着巴蜀之旅!手绘,照片,图标……丰富的成果向我们显示了教育活动之美!</p> <p class="ql-block">  迎宾环节后一起合个影吧!然后我们继续到巴蜀教育文化历史陈列馆中找寻答案!</p> <p class="ql-block">  “真心做,做至真”——巴蜀小学的校史陈列馆正是在这种做事风格的指引下建成的。从1933年建校宣言、最早建校时的学校董事会成员照、早期的教师、名人故事,到如今的巴蜀教育情怀、课程、教育追求、儿童七礼等,吴倩校长将校史,校情娓娓道来!</p> <p class="ql-block">  “手脑并用,学做合一”——巴蜀小学坚守教育是“做”的哲学!马宏总校长为我们带来了《走进巴蜀——让“做的哲学”生长起一所学校文化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让课程真正回归到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动态相互作用的学校生态系统中,形成由“以学生为本,三类课程,三重生活,三种要素”所构成的律动课程体系,形成以“学科+”为主要特征的课程综合化实施模式,让学科育人落到学生身上,实现学生的真实成长,同时持续探索以技术赋能教学改革,开启了对未来学习新形态的探索。</p> “红梅”绽放 <p class="ql-block">  “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p><p class="ql-block"> 走进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主席台、主题墙、会议桌、纸巾等无不透露着“红梅”元素,我们走遍了校园的每个角落,沉浸在学校浓郁的教育理念中。</p> <p class="ql-block">  谢家湾小学罗凤校长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纷呈的讲座,她以“六年影响一生”的办学理念,从落实国家课程、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师职业情怀等方面阐述了谢家湾小学近几年来开发“红梅花儿开 朵朵放光彩”校本课程的心路历程,学校以“小梅花”课程整合为核心,促进学校综合变革。</p> 实践以“真” <p class="ql-block">  受疫情影响,全体工作室学员参加了线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举办的全国第三届基础教育课改试验区课改项目和课例展示活动。</p> <p class="ql-block">  随后全体学员在集体讨论的基本上,分小组派代表汇报。</p> <p class="ql-block">  语文组王巧玲就上午场的“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古文教学”作了观点反馈:</p><p class="ql-block"> 1.关注文本,凸显要素。教学时根据文言文这一文体特点和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明白其中的道理”展开渐进式教学。</p><p class="ql-block"> 2.以读为本,积累语言。教师引导学生读正确 、读通顺、读出韵味,力求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内化。</p><p class="ql-block"> 3.渗透方法,自主学习。教师重点抓注释中“容易被忽视处”“现代不常用词汇”以及“古今差异较大的词汇”,链接现代汉语中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发现贯穿文言和现代语言的那根文化发展线。</p> <p class="ql-block">  “巴蜀问道求真知,渝山取经促成长”。</p><p class="ql-block"> 重庆之行为我们打开了崭新的视野,为期五天的考察结束了,但实践的步伐永远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  让我们积淀沉思、驻足远眺,共创教育美好明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