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接种第三针次的新冠肺炎疫苗

水仙花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作者 潘会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我国已开始接种第三针新冠肺炎疫苗(简称新冠疫苗)了。这是一个极好的消息和做法。但新冠疫苗第三针接种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基于我们对灭活疫苗的认识以及我国大规模接种2剂次(11亿人次)仍然不能控制新冠肺炎流行这一事实,我认为新冠疫苗第三针接种的目的应该是让没有获得保护力的人获得保护力,进一步提高接种的阳转率(保护力),因此其应该归于基础免疫程序,是免疫程序中必须接种的免疫剂次。当然通过第3剂次疫苗接种,也可以让已获得免疫人群的抗体滴度进一步升高,免疫保护维持的时间更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我们知道灭活疫苗在免疫原性方面比减毒活疫苗要差很多,一般接种一剂次不能获得很好的免疫(注射减毒活疫苗一般注射一剂次就可获得很好的免疫),第一剂次的免疫只能起到初始化的作用,一般要多剂次接种才能获得很好的免疫作用。因此,很多灭活疫苗完整的免疫程序都是多剂次接种,如百白破疫苗、灭活脊灰疫苗、乙肝疫苗等,基础免疫都是接种3剂次或者4剂次。因为我们接种疫苗的目的是控制疾病的流行,所以免疫接种的保护力要高,一般情况下,要控制疾病的流行,群体保护力要达到85%以上。要阻断传染性很强疾病的流行,群体保护力要达到95%以上,这在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实践中得到很好的验证。这种高水平的群体保护力由两个率来保证,一个是疫苗的效率,也就是疫苗的保护率,通俗说是有效抗体阳转率。(目前接种效率最高的传统疫苗是麻疹减毒活疫苗,通常1岁以后接种1剂次可达到95%左右的保护力,8月龄接种可达到85%左右,而且一旦获得免疫几乎可以维持一生。接种效率最差的是多糖疫苗,如肺炎多糖疫苗,脑膜炎疫苗等,这类疫苗多剂次接种后有效保护力维持的时间较短(3~5年)。我们使用最多的灭活蛋白疫苗或亚单位疫苗的效率属于中等,一般接种2剂次的有效抗体阳转率是60~70%,接种3剂次或4剂次后可达到90%以上。一般可以维持10年左右。)另一个是易感人群的全程接种覆盖率(有效接种率)。从我们国家的情况看,易感人群接种的覆盖率是很高的,我们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接种了11亿人,20多亿剂次,这是一个伟大的壮举,也就是说我们接种率没有问题。那么,疫苗的效率是多少呢,据有限的资料显示,我国灭活新冠疫苗接种2剂次后的保护率在60%左右,这个数据说明2剂次的保护率是很低的,由于新冠肺炎的传染性很强,从目前流行病学获得的信息看几乎和传染力最强的麻疹相似(要控制麻疹流行,易感人群的保护率要达到95%以上),因此这么低的保护力,控制不住流行是必然的。还有灭活疫苗的一个特点是注射进入人体的抗原是多少就是多少,不能增值(减毒活疫苗由于病毒可以繁殖,注射少量病毒即可获得较好免疫)。因此,在疫苗的剂型上有成人剂型和儿童剂型,一般成人剂型的抗原剂量是儿童的一倍,即使这样,在肥胖人群、老年人群、免疫力低下等人群中灭活疫苗接种的阳转率要比正常成年人、青少年和儿童低得多(这种情况在乙肝疫苗的接种中表现最突出)。也就是说老年人群接种灭活新冠疫苗的阳转率要低于60%,这也进一步说明我国近几次新冠肺炎流行老年人发病多的原因。解决这个问题一个是研制更高效率的疫苗(如减毒活疫苗、mRNA疫苗),一个是优化免疫程序,增加接种剂次或接种剂量,提高易感人群的保护力。前一个解决方案需要的时间比较长,难度比较大。后一个方案我们可以比较快的试行,增加第3剂次新冠疫苗作为基础免疫。如果病毒没有发生大的变异,通过接种3剂次或4剂次新冠疫苗的免疫程序,将群体的免疫力提高到85%或90%以上,可以阻断疾病的流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因此,接种第3剂次新冠疫苗非常重要,我们符合接种 的人应及时接种,尽快获得免疫力,建立起群体免疫屏障,阻断新冠肺炎的流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2021年10月26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