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超级体育迷,喜爱各项体育运动,足球,篮球,乒乓球都打得不错。在一中读书时,是八四、八五两届校足球队的主力,85年随一中校队获得长沙市中学生“三好杯”足球赛亚军,也是校田径队成员,先后在短跑组和跳跃组训练过,曾在长沙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获得过三级跳远第四名。不久前,看到《一中往事》上迈之大姐的《田径场风云》一文,勾起了我对一中体育一些往事的回忆…… 读书时一中高中部(现在的教学区)的田径场还是一个土场子,也没有看台,表面坑洼不平,有的地方杂草很深,有的地方又寸草不生,跑道铺的都是煤渣,跟现在铺着绿莹莹的人造草皮和红色的塑胶跑道相比真是天壤之别。记得高二时田径场翻修过一次,我们每个班都停课两星期轮流参加劳动,挖土,搬砖干得热火朝天,一个个都晒得黝黑,手脚都打了很多水泡。 田径场北边靠围墙一线(当时没有现在临营盘路的门面)一直到现在的北校门设有一条长长的跑道和沙坑,我们跳跃组常常在这里训练跳远,那里地势较高,当我们踏板起跳时身体往往都高过了围墙,可以看到街景,街上的行人也觉得墙上老是有人飞来飞去。一开运动会,田径场就是最热闹的地方,到处人山人海,红旗飘扬,广播声,加油声,欢呼声此起彼伏。那时我们最盼望开运动会,因为一开就是三天,可以不上课,不像现在的所谓体育文化节,只有一天。<div><br></div><div>当时每个下半年学期开学不久,高一和初一的新生还要举行一个迎新运动会。我记得就是在高一的迎新运动会上,我在参加跳远,可能是觉得我爆发力强,身体灵活,省体委的人选中我,要让我去练柔道或者摔跤,同时还选中了我们班的周国兴,体委的人还到我家做过我妈的工作,只是这项目当时太冷门了,我们也不感兴趣,所以都没有去。据说与我们同次被选拔上的一位选手后来进了国家队,在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获得了一枚古典式摔跤铜牌。</div> 当时没有现在的体育馆,篮球场也只有现在的一半大,那块地方是三栋二层的木质小楼,作为教职工宿舍和部分寄宿生宿舍。学校大门的右边即现在临清水塘路的操场这一线当时是一排平房,学校食堂,澡堂,锅炉房就设在这里,但最南头的两间房就是体育组的办公室和器材室,我们上体育课经常都要到这里领取篮球、排球、栏架、跳绳、垫子等体育器材。<div><br></div><div>记得一个炎热夏天的傍晚,我们几个子弟经过这里时突然发现器材室中间的地上堆了一堆西瓜,很是诱人。当时器材室南边的窗户是不关的,但上面安着那种老式的木质栅栏,怎么弄出来呢?我突然发现旁边的围墙边上放着一捆竹竿,于是灵机一动抽出一根从窗户栅栏之间伸进去,把竿头对着西瓜一捅扎了进去,就这样将西瓜拖到窗前,然后再用随身带的钥匙当刀片把西瓜划开,掰成几小块从栅栏间取出来,最后几个人捧着西瓜躲到田径场的主席台后面大快朵颐了一顿。</div> <p class="ql-block"> 老照片:校田径运动会之一 </p> <p class="ql-block"> 老照片:校田径运动会之二 </p> 老照片:校田径运动会之三 一中体育名师很多,刚进初一时,第一位教我们体育的是盛得福老师,盛老师个子不高,但人很精神,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指挥我们队列时口令喊得抑扬顿挫,随着“向右看齐”、“ 向前看”的口令声,他的头不停来回转动,额上的头发也随之而一甩一甩的,一举一动显得很有式样,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很“有范儿”。<div><br></div><div>盛老师还是一个正直勇敢的人,当时一中还分初中部(现在的生活区)、高中部,因场地有限,经常有高中部那边的高中生跑到我们初中部这边来抢场地,他们仗着人高马大,常常欺负我们初中生。有一次我们班的几个男生在打篮球时又碰到几个高中生过来抢我们的场地,其中一位据说是当时某副省长的公子,那家伙长得很高大粗壮,非常蛮横凶恶,我们都不是他的对手。正在纠缠之时,盛老师路过这里看到了,他立马跑过来制止那些高中生,谁知那家伙仗着个头比盛老师还高,竟然不听劝还对盛老师动手动脚,只见盛老师一把抓住对方的手腕一扭,同时腿下一别就把那家伙掀翻在地,这下那帮高中生都老实了,一个个灰溜溜的跑了。</div> 盛得福老师和校女篮队员 第二位教我们体育的是张振初老师,这是一位老教师,高高的个子,腰杆总是挺得笔直,有点花白的头发总是梳得很整齐,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斯斯文文的,看上去不太像教体育的。张老师是比较温和,有耐心的人,我们练习某些较难动作时,他的指导总是很耐心细致。 深具文人气质的张振初老师 初三时,教我们体育的老师又换成了陆剑锋老师,就是那位又黑又高又瘦喜欢用他非凡的握力和我们开玩笑的老师,大多数的男生都未曾逃过他的“魔爪”。陆老师当时除了教学还要负责田径队中长跑组的训练,他为人很风趣幽默,但是带队风格有点“恶”,崇尚大运动量训练,堪称“魔鬼”。高中时有一段时间带我们跳跃组训练的熊伟老师好像是出差了,所以我们日常训练临时转给陆老师带,算是亲身领教了他的魔鬼训练。第一天,他就要求先50米蛙跳50趟,然后跑楼梯,从当时新建的教学楼(现在的一教学楼)1楼到5楼50趟,最后再围绕田径场跑10圈,这个量他说还是照顾我们打了折的,中长跑组队员的训练量比这还要大。练完后当时大家都瘫倒在地,连起身的力气都没有了,第二天上楼下楼都要扶着楼梯一步一步挪,腰都有点直不起了。都心想这要什么时候才能脱离苦海,盼着熊老师赶快回来。 吴太甫老师是我在田径队短跑组训练时的带队老师,他是一位老教师,中等身材,脾气很好。其实以我的水平还不足以进入短跑组,因为我个子比较矮,1.65米不到,进入高中后,我妈想让我去训练一下看能否长点个子,顺便也提高身体素质,于是找吴老师开了个后门。当时短跑组是个大组,汇集了84—88级的多位同学,我记得有:彭伟、彭文光、张雷、尹飚、邹丹、吴莉、李丰、杨耿、汪蓉、邱文、黄见远、刘松涛、冷浩东、李威、倪峥嵘等十多人。吴老师为人随和,和大家打成一片,所以这一大帮人相处也十分融洽。吴老师善于根据每个人不同的项目和身体特点因材施教,因我实际上是一编外队员,没有成绩压力,他没有让我上过多的如压杠铃等力量训练,只是多指导纠正技术动作,在吴老师的指导下,我的最好成绩也达到了50米6秒,100米11秒8, 400米58秒多。虽然100米成绩不突出,但若论三五十米的启动速度,我不输短跑组任何人。 高中3年,教我们体育的就一直是熊伟老师,当时已实行男女同学分开上体育课,每次两个班的学生合并一起上课,熊老师带我们男生上课,张振初老师带女生上课。熊老师当时是体育教研组组长,大高个,黑红的脸庞,身体相当结实,说话嗓门很大,显得中气十足。当时每当升旗、课间操、运动会以及学校大型活动时,广播里总是会响起熊老师洪亮的声音。<div><br></div><div>熊老师当时还负责田径队跳跃组的训练,他发现我爆发力好,弹跳力强的特点,要我进跳跃组跟他练跳远和三级跳远,于是我就从短跑组转到了跳跃组。这两个项目比起单纯的跑步,技术动作相对比较复杂,熊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指导我如何估算步点踏准跳板,起跳后如何挺身收腹,三级跳一、二、三跳之间如何衔接等一系列技术动作。在熊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成绩大有提高,立定跳远达到2.90米,跳远6.50米,三级跳远13.00米,在队内仅次于87级的陈军同学。</div> 周新生老师和康建平老师虽然没有直接教过我,但他们都是一中体育组的大腕。周老师是校男子篮球队的教练,还是垒球的国际级裁判,在他的带领下,一中男篮是当时长沙市中学生篮球比赛的冠军,而且保持了多年,就是跟当时的市体校队比赛,一中每场都要赢20分以上。1980年一中男篮获得首届湖南省中学生“三好杯”篮球比赛冠军,代表湖南参加了全国中学生比赛。之后经过几年短暂的低迷,从87年起,在周老师的努力下,一中男篮又连续六年获得了长沙市中学生篮球赛的冠军。<div><br></div><div>康老师应该是我毕业以后才调到一中的,他也是篮球教练,个子虽然不高,但篮球技术十分出色,运球突破、过人、传球样样精通,特别有一手急停跳投的绝活,几乎百发百中。当时,在暑假中,每天傍晚时分,很多子弟还有学校的年轻教师经常在篮球场进行比赛,比现在打篮球的人多多了,我们经常分为几组,输了的就下位,输球一方还要实行钻裆、顶球入框、做俯卧撑等惩罚,球场上吆喝声、加油声、欢笑声总是响彻云霄。</div><div><br></div><div>当时,我最喜欢跟康老师一起打球,可以说我的一点篮球技术都是跟他学的,他会告诉我如何跑位、掩护、挡拆,运球以及投篮,打反击时,每当我发挥速度优势冲在前面时,康老师的球总会及时传到位,我上篮就变得很轻松了。因我弹跳好,当时我助跑摸高超过3米能摸到篮筐,康老师还要我负责抢篮板,并且告诉我抢篮板不光凭弹跳,还要会卡位和掌握起跳时机,在他的指导下,虽然我个子最矮,但很少有人能抢得过我。</div> <p class="ql-block"> 前排左起:陈军、冷浩东、郭涛、周新生</p><p class="ql-block"> 后排左起:张斗、赵文斌、王磊、盛全 </p> 还有一位老师不能不提,这就是一中体育的元老级人物体育特级教师柯中快老师,柯老师没有教过我,但他是我忘年的乒乓球球友。当时柯老师已经退休,经常在学校乒乓球室打球,他和刘中江老师、谢绍安老师组成的一中老年乒乓球队在长沙市拿过冠军。我当时也很喜欢打球,所以经常找他们切磋。我跟刘老师、谢老师水平大致相当,互有胜负,但我对柯老师总是负多赢少,因为柯老师是个怪球手,他球拍使用的是两面不同性能的胶皮,一面反胶,一面长胶,跟著名的运动员邓亚萍使用的一样,你的球攻过去,他用长胶一档,转球变不转,不转球变转球,旋转变幻莫测,我很难摸清他的旋转变化,所以总是吃亏。<div><br></div><div>当时柯老师的儿子也经常过来打球,他也使用一种独特的打法,即直拍横打,就是在使用直拍反手位击球时不是用推挡,而是用球拍的反面拉一板弧圈。我认为他可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直拍横打的人,比前国乒总教头刘国梁使用的时间要早得多。他经常在对攻中突然使出这一招,常常能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只是他使用得不太稳定,失误也很多。</div> 几位体育老师在60年代<div> 左2吴太甫、左3柯中快、左4黄其超</div> 众所周知,学校中的体育运动队员,往往是同学们心中的明星级人物,我们运动队中就有一大批当时的“名声哥”、“名声姐”。在我心中首推的明星人物是邹硕凡大哥,他比我们高了好几届(我们刚进初一,他已是高二了),是当时一中男篮的队长,个子并不很高,1.80米不到,在队中打得分后卫,球技出神入化,运球摆脱过人特别灵活潇洒,投篮也很精准。那时一中男篮经常和兄弟学校、市体校、还有一些单位球队进行比赛,在这些比赛中,邹大哥突破如入无人之境,妙传飘忽诡异,远投神准无比,总是显得挥洒自如,潇洒无比,惹得我们一帮小粉丝不停在场边鼓掌叫好。邹大哥毕业以后进入省队当了专业运动员,后来又入选过中国青年集训队,代表中国参加过世界军人运动会、世界友好运动会(包括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之间的大型赛会)。多年后,我在省体育馆还看过一场他代表省队与当时的王立彬时代的中国国家队之间的热身赛,他依然表现得十分出色,独得二十分以上。 80届邹硕凡后成为八一篮球队名将 我初中的同班同学卢曙是一位大帅哥,高高的个子,浓眉大眼,英俊潇洒,当时不知道是多少女同学心中的白马王子。他篮球打得不错,是校篮球队的队员,场上作风勇猛,喜欢玩点潇洒的动作,用长沙话讲有点“拽味”,每当他做出一些“很拽”的动作时,便惹得场下一片迷妹的惊呼。他足球踢得也不错,是校足球队的中锋,抢点头球不错,有时他还发挥篮球特长客串一下守门,守得也不错。难能可贵的是卢同学的学习成绩也很好,高考他没有走体育特长生的路子,凭成绩考入了国防科技大学。我后来在参加长沙市七人制足球赛时还碰到过他代表国防科大参赛。从那之后,一晃近三十年没有见到他了,近年通过微信班级群我们又联系上了,从微信图像上看,当年的卢大帅哥有点风光不再,发际线上推,有点谢顶的迹象,使我不禁感慨:岁月不仅是把杀猪刀,还是把剃头刀啊! 高85届 卢曙 邹丹同学则是我们85级的一位大美女,校花级的“女神”。是我们短跑组的头牌明星,当时长沙市中学生运动会女子100米的冠军。她近1.70米的个子,亭亭玉立;一头乌黑闪亮微微自然卷曲的秀发,一对清莹秀澈的大眼睛,仿佛一泓清泉盈盈流动,让人沉醉。皮肤虽然不是很白,但是那种很健康的小麦色,所以大家都称她为“黑牡丹”。每当她迈开两条大长腿,在跑道上风驰电掣时,那风采不知让多少少男心中泛起了阵阵涟漪。我因与她同组训练,相互熟识,有时早上上学时在校门口碰到,她会主动跟我打招呼并一起有说有笑地走进教学楼,这让我很是得意,我也知道那背后不知有多少羡慕嫉妒的目光在注视着我们。 高85届 邹丹 84级的李戈平大哥是田径队跳跃组成员,主练跳高,曾经打破过一中跳高校记录,当时校运会上在千百人的欢呼声中,一跃而过横杆的场景还记忆犹新。他还是校足球队主力,司职中后卫,在后卫线上一柱擎天,后场的的高空球都被他控制了。他长得极瘦,到现在也没有发福,我们都亲切的称他“瓜皮大哥”。 高84届 李戈平 86级的李丰同学是我们短跑组成员,主练跨栏,是当时长沙市中学生运动会男子100米栏冠军。他长得很“man”,雄性细胞发达,毛发旺盛,有一头乌黑的自然卷曲的头发,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两条健壮的长腿上布满了浓密卷曲的腿毛,每当他跨栏奔跑时,我们就戏称“只看那黒厮,两条黑腿在那栏间上下翻飞,一下就脱颖而出冲到最前了”。 高86届 李丰 86级的赵文斌同学是校篮球队的主力,司职后卫,个子不高,最多1.70米,但相当魁梧结实,球技十分出色,突破分球远投无一不精,当时一中男篮随着邹硕凡大哥那一批同学毕业,实力已经大为下降,但赵同学是当时男篮中唯一具有实力与明星风范的队员。他初二就入选了长沙市少年队,其后多次参加省里的比赛,曾在一次决赛中独得48分。1984年作为一中唯一的代表入选长沙市队(当时长沙市队定点三中),参加了湖南省少年篮球赛获得冠军。1985年代表湖南省少年队参加了在深圳举办的全国青少年篮球锦标赛,获得第六名。文斌同学学习成绩也很优秀,后来考上了当时的华中工学院,在大学中还曾代表高校去日本打过比赛。可是他参加工作后遭遇车祸,腿部截肢,篮球场上从此失去了一员猛将,真是令人十分痛惜。 最左者为86届赵文斌 87级的美女吴莉是一位性格泼辣的短跑与跳远健将,在一中时她就是年级女子100米、200米冠军,参加过在威海举办的全国中学生运动会。读大学后,是湖南师范大学第一批高水平运动队队员,代表湖南参加了在南京举办的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取得了女子跳远第三名的好成绩。大学四年她年年是湖南省大学生运动会的女子跳远冠军,每次能打破省大运会的女子跳远记录,女子100米她也不是第一就是第二。 左图:刘琴与吴莉 右图:吴莉 87级的陈军同学和我同是跳跃组成员,也是一位大帅哥,一米八几的大个,拥有两条令人羡慕的大长腿,他也主练跳远和三级跳远,在我们队内成绩排名第一,是当时长沙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跳远与三级跳远双料冠军。后来他步入商界,最先他在黄兴路上开了一家名叫“龙之杰”的体育用品专卖店,我九几年还在他店里买过苹果牛仔裤,现在他已是上市公司“多喜爱”的老板了,身家几十亿。 87级的冷浩东,一位身高1.90米的短跑与跨栏高手,也是一位颜值与实力兼具的帅哥,他同时也是一中篮球队成员,当时他已经可以扣篮了,87年他们战胜了国防科大附中又一次获得了长沙市中学生男子篮球冠军。他后来考入武汉体院,在体院期间被直接选入中国国家田径队,后又被广东中山市作为体育人才引进,参加广东省省运会时他是中山市代表团的旗手,再后又代表广东参加了第七届全运会,获得男子4x100米接力冠军。 张雷、彭文光两位帅哥是我们85级男子100米的双子星座,我们年级100米前两名基本就是被这两位占据。我高中同班同学李长寿,人称“矮脚虎”,速度耐力超强,初中时就包揽了长沙市中学生运动会男子400米、800米两项冠军,高中时也仍然名列前茅。李红、曹钧红两位美女是我们85级的学霸兼体霸,两位都是中长跑组的成员,特别是曹钧红,是85级女子中长跑项目的冠军。她们学习成绩也非常出色,特别是李红,从初中到高中学习成绩始终是排名全年级第一。后来曹钧红保送进入北师大,李红保送进入清华大学。<div><br></div><div>杨捷和周文健两位帅哥是乒乓球健将,杨捷和我是小学同学,在清水塘小学时就在市里的少儿乒乓球比赛中拿过名次,周文建是84级的大哥,后来考入了上海体院,他毛笔字写得很好,现在成了著名的空心字书法大家,创造了一笔连体空心字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身材娇小的美女郭宇清是我们跳跃组成员,85级的女子跳远冠军,她100米成绩也不错,在年级仅次于邹丹。</div> 从左至右:李长寿、张雷、郭宇清 <p class="ql-block">84级的吴征宙大哥,是足球校队的中场核心,盘带技术十分出色。后来考进西北工业大学,在大学中还被评选过全国高校最佳足球运动员之一。86级的关平和汪蓉两位美女,前者是身高1.70米的长沙市中学生女子跳高冠军,后者是86级女子100米栏冠军,她从小练过武术,很多男生都不是她的对手。还有中长跑组陆剑锋老师从井巷中学带过来的两位瘦瘦精精的小妹妹,一位叫刘桂兰,一位已不记得名字了,只晓得她的小名叫“糖粒子”,这两位耐力惊人,包揽了初中组女子中长跑所有项目的奖牌。在陆老师手下她们练得很辛苦,饭量也很惊人,我亲眼看到早上训练完后她们在食堂要吃4个馒头和1盆稀饭,临走还要带2个馒头说是课间加餐。</p> 第一排中间最高者为关平 85届校田径队部分成员 1984年篮球队参加“三好杯”时的合影<div>前排左起:王磊、赵文斌、周新生、吴太甫、 熊伟、卢曙、王晓武、张斗</div><div>后排左起:朱立新、刘方、张雷、张明、盛全、陈军、孙卒克、候晓东、郭宇波</div> 最后还是来说说我最爱的足球吧!<br>进入高中以前可以说我还不怎么会踢球,小时候在清水塘小学读书时,清水塘小学的校足球队就在长沙市小学生“小老虎杯”足球赛中名列前茅,我的很多同学如王东、周勇民、符向东、谢友文等都是足球队的,当时我很羡慕,也想参加球队,但老师嫌我太矮小不收。王东同学也是一中子弟又是我的邻居,比我高大半个头,长得也很粗壮,所以老师选中了他,他后来也一直踢球,高中时就入选了湖南省青年足球队。我还记得他带我在青少年宫看过一部1974年在德国举办的第10届世界杯的纪录片,那是我对世界足球的最初的印象,不过当时更吸引我们的是片中出现的球员们享用美食的镜头,那一根根粗大的肉肠是当时没有见过的,引得我们一个个垂涎欲滴。<br> 王东 进入初中后,1981年我们在当时一中科学馆的梯形教室里收看了丰田杯足球赛巴西弗拉门戈队3比0胜英格兰利物浦队的比赛,这是当时最高水平的世界俱乐部队之间的较量,“白贝利”济科梅开二度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不久我们又收看了多场第12届西班牙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特别是最后一场中国队——新西兰的比赛,中国队最后以1比2失利,第一次失去了世界杯参赛权,我记得当时我们是在周新生老师家里看的,那时家里有电视机的还很少,终场哨响后我们都无比痛惜,陈自强(现在著名的一中足球队总教练)气得抱起周老师那台14吋的黑白电视机就要往地上砸,吓得周老师连忙抱住他,嘴里不停地说:“自坨哎,电视机是我的咧!是我的咧!” 陈自强 1982年举办的西班牙世界杯是对我影响最大的比赛,那次中央台是首次全程转播这种国际大赛,使我们首次看到了世界最高水平的精彩赛事,领略到了济科、法尔考、苏格拉底、马拉多纳、罗西、鲁梅尼格、普拉蒂尼、博涅克等世界顶级球星的风采,当时正值暑假,我们头天晚上是熬夜如痴如醉地看比赛,第二天白天就学着电视里看到的动作在学校操场上练习,所谓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根本不需要什么人督促,一帮小伙伴可以顶着似火的骄阳从下午一直踢到天黑,一个个是黑汗水流,晒得黝黑。我的球技就是那一个暑假突飞猛进的,以前在学校举行的年级比赛中,我在班队中也顶多就是个替补队员,难得上回场。经过那个暑假升入高中后,我在班队中已是绝对主力,在年级乃至全校喜欢踢球的同学中也已经小有名气了。<div><br></div><div>因为场地有限,我们也经常中午在篮球场上踢小场,篮球架两根柱子之间就就当作球门,那时候也买不起真皮球,都是大家凑钱买那种橡皮足球踢。记得有一天中午,我一到篮球场,11班的“翘屁股”(大名江健,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有这样一个小名,实在觉得他的屁股一点都不翘)说他们班全体男同学凑了6块钱刚刚买了一个新的橡皮足球,邀我踢小场,没想到踢了没多久,我一脚爆射打在篮球架的柱子上,“嘭”的一声,球就被我踢爆了,“翘屁股”从那以后整整追了我一个月要我赔他们球,当时6块钱对我来说那是一笔“巨款”,我妈一个月才给我2块零用钱,怎么赔得起?追急了我只能耍赖,他也拿我没办法,最后只能不了了之。<br></div> 1984年,一中开始参加长沙市中学生“三好杯”足球赛,当时一中没有常设足球队,只是比赛前两周才由梁经建老师临时组队集训一下,84年就以84级高三的同学为主,也有少数几个我们85级的,我是其中之一。那时对足球队不重视,条件是真的“硕”,要场地没场地,要跟田径队抢训练场,发的球衣旧得都掉了颜色,不知是哪个年代留下来的,鞋袜等都要自己解决,训练时水都没有喝,休息时我们都是跑到自来水龙头下猛灌一气。<div><br></div><div>当时长沙市中学生足球的老大是5中(雅礼中学),他们大多是长沙市业余体校足球队转入的,后又把我们一中的几个主力如文清、夏涛(他们都是省直体校的)等都转了过去,因此当时他们称霸湖南省中学足球界,是省“三好杯”的冠军。84年他们的确太强,我们和师大附中都遭遇惨败,其他学校就更不是对手了,最后我们取得了第三名。85年的三好杯是以我们85级的同学为主,辅以86级的几个同学参赛,我记得当时校队的主力有:我、曾向阳、“卢阿鼠”( 卢曙)、“赵坨”(赵科锋)、“郭眯子”(郭有林)、“张瓜瓢”(张正平)、“蔡包子”(蔡向阳)“潘老头”(潘湘辉)、“香干子”(陈冀湘)、季晓江、王明辉、王晓武、沈勇,其他队员还有“翘屁股”(江健)、盛惊雷、“老板”(彭也力)、“劲坛子”(王劲)、“张冬瓜”(张冬晓)、“贼配军”(易沛军)、“赵蛐蛐”(赵青)、罗军、“豆腐”(蒋磊兵)、“邹胖子”(邹东)等。</div> 给我印象最深的比赛有两场,一场是小组赛后进入复赛对阵国防科大附中的比赛。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在我校举行的,科大的队员大都是北方种,长得人高马大,在场上喜欢身体冲撞,但他们的脚下功夫却不敢恭维,比赛至下半场离结束还差二十分钟我们就已5:0遥遥领先了,他们可能输得太多,动作也更加粗野,场上已经有了些火药味。比赛快结束前,我们中场一个直塞身后,我当时是踢左边锋立即全速插上,这时对方一个后卫迅速横冲过来补防,我虽然比他快了一步抢先触到了球,但还是躲避不及两人猛撞在一起,我知道撞不过对方下意识的有个侧身的保护动作,电光火石之间他猛扑过来可能是被我的肘部顶到了,那家伙一下就抱着肚子倒地翻滚嗷嗷直叫,这一下场上场下都炸开了锅,只见几条大汉直扑我而来,见势不妙我往左一瞄腰,躲开一拳,又往右一跳,闪开一腿,这时队友季晓江跑过来一把抱住我护着我撤到主席台上,我再往下一看,双方已经是场上场下战成一团,我们寄宿的同学连寝室里的撮箕扫帚都用上了,当时是星期天,不像现在没有学生上课,到场助威的只有我们高三寄宿的部分同学,他们科大来一中助威的倒是不少,所以一场混战下来,我们这边还稍微吃了点亏,有几个同学在冲突中还见了血。混战平息后,裁判先是向我出示了一张红牌,后又莫名奇妙的把红牌改判给了我们的队长曾向阳。科大附中的还扬言要报复我,以致于后来一星期每天球队都派两个队员护送我放学回家。 85年中学生“三好杯”足球赛亚军留念<div>前排周新生、熊伟、梁经健3位老师</div> 另一场比赛自然是与5中的比赛,这场比赛在5中举行,85年5中虽然毕业走了一批人,实力有所下降,但综合实力还是要比我们略强。我们对这场比赛作了精心部署,针对他们的中场核心文清,我们派上了沈勇对他进行贴身防守,就是寸步不离,不让他舒服拿球,传球,这样他们的进攻就大打折扣,同时对他们的前锋夏涛也派“郭眯子”进行了重点盯防,比赛至始至终很激烈,场面胶着,大概下半场进行到一半时,“郭眯子”在右边后场斜长传至左前场,我得球之后突破下底传中,“蔡包子”抢点打入致胜一球。这应该是文革后我们一中首次战胜5中,而且是在他们的主场,不过由于当时的奇葩赛制,进入复赛后是采取积分循环制,虽然我们赢了5中,但由于我们第一场跟三十中(贺龙体校)的比赛打平,后互罚点球负于了对方,最后积分跟5中相同,比净胜球我们较少,所以最后只能屈居亚军。 毕业以后,我们一批当时踢球的小伙伴还经常组织在一起踢比赛因为我们经常在东风广场(现在的省人民体育场)踢球,所以球队就叫“东风广场星队”,当时我们场上队长是陈自强,场下的队长我至今都不知道他的大名,只知道他的小名叫“票贩子”,因为他专门做贩卖各种票据的生意,经济条件比我们要好得多,他的球技在我们队内是最“硕”的,但他是一个超级球迷,对足球是真爱,联系对手、场地,交场租,买水等都是他负责,他也很热心做这些,为的只是每场比赛能上去踢那么一二十分钟。我们“星队”当时四处征战,足迹遍布湖大、工大、师大、交通学院、财经学院等各大高校,在长沙市业余足球界也有了一定的名气。我们还参加过长沙市七人制足球赛,获得了第三名,当时的冠军楚云饭店队都是省队退役的专业运动员,亚军是国防科大。九十年代末我们部分一中同学和大学同学又组织了一支“老友队”活跃在绿茵场上,坚持每周一赛,以球会友,其乐融融,2005年我们“老友队”还获得了长沙市业余足球联赛C组的冠军。足球这一爱好一直伴随我到现在,也将一直陪伴下去。 东风广场星队部分队员 老友队部分队员 人生如白驹过隙,如今我们都已是半百之人,步入中年开始向老年进发,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二字,正如歌词所唱:“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唯有在回忆里才能缅怀已逝的青春。因此絮叨这么多,记忆疏漏之处敬请各位校友海涵。<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