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炬才的美篇 洛阳下清宫

闲云野鹤

<p class="ql-block"> 洛 阳 下 清 宫</p><p class="ql-block">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一听说有战友从怀川府来,我自然欣然赴约。</p><p class="ql-block">记得那年他们几位小弟兄来洛阳,聚会的地方就在邙山的下清宫对面。虽住在洛阳,但对于下清宫在什么地方,只知在邙山上,但具体位置还真不甚了了。那一次,虽有心到下清宫参谒一番,但由于时间关系,只是对其山门一瞥而已 ,未能深究。这一次,我就提前来到此处,在战友到来之前一探下清宫。</p><p class="ql-block">千年帝都洛阳的龙脉,位于邙山翠云峰到龙门伊阙一线,南北穿过洛阳城。这也正是隋唐洛阳城的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分布着玄武门、天堂、天宫(明堂)、天门(应天门)、端门、天枢、天津桥、天街、定鼎门、天阙(伊阙)等重要建筑,道教祖庭上清宫就位于这条龙脉的龙头—翠云峰上。</p><p class="ql-block">下清宫。又名青牛观。是老子拴青牛的地方,位于洛阳上清宫森林公园下岭。正是洛阳八景中“邙山晚眺”的立足点,整个宫观被揽在邙山镇岳村襟怀之内。</p><p class="ql-block">靠广场南侧,新移来一座道士塔,约三层楼高。据说,这塔本来就是属于下清宫的,后来连同地皮被别的单位圈了去,市里进行协调,把此塔移了过来,物归原主。</p><p class="ql-block"> 山门并不高大,朱门红墙,歇山式,黛色瓦,门洞两层,娇小玲珑,却十分紧凑。当门楹柱上有一副对联,上联:紫气氤氲混元洞洞天福地地泽万物;下联:祥云缥缈下清宫宫观传道道济来生。一看对联的用语和用典,便知与老子有关了。</p><p class="ql-block">山门上有匾额,写“下清宫”三字。别看写的是下清宫,其实旧名唤作青牛观。也就是说,这座宫观问世的时候,并不是什么下清宫,只知道自己的名字是青牛观。</p><p class="ql-block">原来,当年老子担任东周守藏室负责人,一直居住在洛阳城中。公元前520年,周王朝内外交困,发生了争夺王位的内讧,守藏室的图书典籍都被王子朝偷运到了楚国。诸侯国势力越来越强大,每每觊觎朝廷。老子见周室日渐衰落,自己又无书可管,只好来到城北邙山上,结庐最高处翠云峰,静心炼丹养生,不再过问政治</p><p class="ql-block">后来,老子在这里悟道,决定西出函谷关传道化胡。他来到翠云谷,牵起正在吃草的青牛就走。那牛眼见要离开此地,对着西方吼了三声,这就是“青牛吼峪”典故的由来。</p><p class="ql-block">到了唐朝,人们为纪念这位道教创始人,在翠云峰巅建了一座庙宇,称为上清宫,在拴牛处建了一座庙宇,称为青牛观。</p><p class="ql-block">青牛观是纪念、祭奠青牛之所在。原来青牛观的建筑规模非常小,而上清宫的建筑规模非常大,所以青牛观的名称,得依照上清宫名称的改变而改变。于是便有了下清宫。</p><p class="ql-block">现在的下清宫规模要比上清宫大的多,但都是依据传说和记载新建的。虽是新建,但也吸引了不少游客,游客不断,香火旺盛。</p><p class="ql-block">但愿能借助老子的名气,下清宫也能为为洛阳增色,为洛阳的旅游事业增砖加瓦。</p><p class="ql-block">随手拍了几张照片,敬请赐教!</p><p class="ql-block">(部分文字来自于网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今年10月份,我国古建筑大师罗哲文来洛阳考察,他与河南省文物局原局长杨焕成和河南省古代建筑研究所原所长张家泰,寻访到了这座塔,并认定它是全国目前仅存的3座道士塔之一。</p><p class="ql-block">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前,中国古建筑中是没有塔的。为高僧建塔是佛教的葬俗,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屠就是梵语中的“塔”。正因为建塔是佛教独有的习惯,所以这座道士塔就显得弥足珍贵。</p><p class="ql-block">像这样历史悠久和规模宏大的道士塔,河南境内,除此外“只有豫北有一座”,而全国目前“不超过三座”,所以这座塔的价值“顶得上整个庙宇”,杨焕成介绍。</p><p class="ql-block">在其周边仍有2座道士塔。一座位于与其毗邻的邙山公墓对面的斜坡上,一座位于一墙之隔的建华玻璃厂的东围墙内悬崖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