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插图/南山 </h5><h5><br></h5><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爸妈,我知道从幼儿园到现在,我一直都让你们失望。比起那些三四岁就能认识上千汉字的小孩来说,我在你们眼中是一个弱智;我六岁开始学钢琴到十二岁放弃,因为我过不了六级那道坎。我在学习上也一直处于中游,直到现在读高二了也依然如此。这个普通高中的尖子班共56名同学,我的名次总在20—25名之间徘徊。你们一直不停地催促我期待我能冲上去,既定目标是先进入前十名,再进入前五名,最后进入前三名。总之,鲲鹏展翅九万里,飞得越高越远越好。你们始终认为,凭着你俩强大的遗传基因,没有理由在我这里断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路径。</p><p class="ql-block"> 爸爸是工商管理硕士,优秀的企业家,从小到大都是学霸;妈妈才貌双全,是大学副教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爸爸的口头禅。可是,我想问一下,这里的书仅仅指的是那几本教科书吗? 从小到大,只要放学回家,你们就要求我关在房间里啃书,并为我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希望我尽快突破中不溜的格局。可是我早就厌烦了这种软禁式的生活。长年累月,每天十多个小时面对毫无乐趣的教科书,我渐渐变成了一棵没有树根的枯木,对生活失去了兴趣。中考不但没有新的突破,反而倒退了几名,失去了上重点高中的机会。于是,遭到爸爸您的 脚拳抚爱。您一边打,一边骂道,你这个没有出息的混账东西!就当我们没有生你!</p><p class="ql-block"> 好吧,我宁愿自己没有出世。我宁愿是天上的一只小鸟、草原上的一只野兔、小巷里的一条特立独行的流浪狗……</p><p class="ql-block"> 打吧!打吧!打死我也拿不到你们想要的名次!当时我就在心里愤愤地想,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了,我只有这点能耐,你们要我怎么样呢?</p><p class="ql-block"> 中考前的一个夜晚,我无意之中听到妈妈在阳台上给大姨电话。妈妈您一个劲儿长吁短叹。 唉!他的成绩吗,还是老样子,一直就是中不溜。本来嘛,加一把劲就上去了,就差那么一两步台阶,他就是迈不开步。唉……你说他没有努力吧,又好像也不是那么一回事,你说他努力了吧,为什么总是上不去?该讲的道理我们都讲完了,学习的方法也都教给他了,可他就是不开窍,唉…不知道怎么说了。你说这个孩子是不是脑袋有问题呀,既不像他爸又不像我……</p><p class="ql-block"> 妈,有你这样说话的吗?随便怀疑自己的孩子是傻瓜。不管怎么样,我还是一个中不溜呢,再说,一个班级、一个学校的中不溜可是占绝大多数呢,难不成70%以上的学生都是傻瓜?说我的脑子有问题?有没有搞错,我看您和爸爸的脑子才出了问题,而且是出了大问题。好像你们的使命就是要把自己的亲生儿子逼上绝路。</p> <h5>插图/南山</h5><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妈,您知道吗,您的那一个疑问对我的刺激很大,搅得我一夜无眠。第二天清早我到了学校,在心理咨询室外面徘徊多时等候心理辅 导老师。我鼓足勇气向她倾诉了我的苦衷,要求做个智商测试。当天下午放学以后在心理老师的指导下,我用80分钟完成了“韦氏儿童智力测试(国际上通用的评估6-16岁儿童智力的测试量表)。这个测验包括语言分测验和操作分测验两大部分。我最后的智商得分是113分,可见智商水平良好。心理老师告诉我,世界上大约一半以上的人智商在90—110之间,有25%低于90,110属于聪明的,高于120的少见,只有5%的人达到125,达到130的人约为1%,也许最后这两类人才是妈妈说的“正常人”,总之,在你们眼里非优秀不正常。可是世界上有几个牛顿、爱因斯坦、李政道、杨振宁、中国有几个莫言、屠呦呦、袁隆平、钱三强呀?</p><p class="ql-block"> 我就是芸芸众生当中的一个普通人,一个智商良好的中不溜。可是你们硬要把我当成一个天才来看待和培养,指望我成为未来的著名的科学家、医学家、哲学家、文学家……可以光宗耀祖,装饰你们的门庭。但是很遗憾,我的考试成绩一次又一次让你们抓狂。 爸妈,其实你们大可不必为我这样的“中不溜”悲哀。</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北宋少年神童方仲永昙花一现的故事吗?你们知不知道中国科学院少年班的某些毕业生不但没有出息,反而患了自闭症或成为自恋狂的案例?</p><p class="ql-block"> 是的,从小到大我没有担任过班干部,也没有当过三好学生,不但遭到你们的嫌弃,也几乎没有得到班主任老师的青睐。正如那首歌唱的一样:“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我和同伴们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浅吟低唱,互为其乐,所以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p><p class="ql-block"> 爸妈,你们常常告诫我不要做井底之蛙,可是到底谁的目光浅短呢?你们的眼睛只盯住分数,而对我具备的运动才能不但熟视无睹,而且大加诋毁。从初中开始我就喜欢上篮球。我有身高的优势,而且球技不赖,可是你们想方设法阻止我参加学校篮球队,说什么打篮球会过多地消耗体力和时间,必然影响学习。那好,我就改打小球吧。我记得初二的第一学期,有一次放学以后我和同学打乒乓球,回家稍晚了一点。被奶奶告状以后,遭到妈妈声色俱厉的指责: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一点都没有紧迫感。照这样下去中考绝对泡汤!那天深夜,爸爸把我从被窝里提拎出来训斥道,以后什么球都不准去打了。搞体育有个屁用,运动员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我的天,都什么年代了?还用这种老掉牙的标准来妄评运动员。难道郎平、姚明、邓亚萍、刘国梁、樊振东、马龙等运动健将没有充分的智慧都可以夺得世界冠军吗?</p><p class="ql-block"> 我深知自己不是体育潜力股,仅仅是爱好而已,可我相信运动不但会让我成为肌肉美男,还会活跃脑细胞,让我脑洞大开。可是你们却一次又一次地阻止我运动的步伐。直到高中住宿以后我才有了一点儿打球的时间。我很珍惜这个机会。在高一年级的校运会上,我拿了全校乒乓球比赛的亚军,我们班的篮球比赛夺得了年级第一名,作为一名中锋我功不可没,但是这一切我都没有告诉你们,因为在你们的眼里这些全都一文不值。你们的聚焦点永远都在成绩单上。我相信如果哪一天我进入了前三名或者侥幸取得了第一名,即便我累得趴下了,成了一个戴着超厚镜片的弯腰驼背的小老头,你们也会雀跃。</p><p class="ql-block"> 进入高中以后,我的学习成绩充其量不过中上。有一次月考差点进入前10名,这让你们欣喜若狂。那个星期天的中午,你们破天荒地带我去了一个五星级酒店吃两百元一位的自助餐,算是对我的犒劳和鼓励吧。可是接下来的考试我又倒退了8名,你们不禁悲从中来。周末回到家中,桌子上热气腾腾的鸡汤和你们冷若冰霜的表情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所以,现在我宁愿待在学校不回家。</p><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白云苍狗。还剩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要高考了,我这中不溜的名次基本无法逆转了。我估计高考结果会让你们的幻想彻底破灭。而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必须平和地正视现实。</p><p class="ql-block"> 记得姥姥在世的时候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无娘儿天照顾”。是的,春风和阳光雨露就是小草的滋补品,大地母亲就是小草的安全岛。</p><p class="ql-block"> 走过十七个春夏秋冬,经历了无数苦风凄雨,曾经悲观失落的我终于走出了迷雾,看到了天边的彩虹。我宣布我是一个自豪的中不溜孩子,一个活得自在的中不溜学生。因为我没有尖子生头上那顶耀眼而沉重的花冠,不必时刻绷紧头脑中的弦,生怕最牛逼的高光稍纵即逝,让师长们大失所望;作为一个非尖子生不必被老师们过多地关注,也就不必承担过多的甜压力软压力;作为一个逍遥自在的中不溜,更不会遭受所谓“差生”的霉运——让老师一次一次无情地点名批评。如今我很享受中不溜“无人知道”的现状,“从不寂寞,从不烦恼”地偷着乐。</p><p class="ql-block"> “无娘儿天照顾”——姥姥的话真是金玉良言啊。据悉,心理专家的调查显示,在多子女家庭中,最有出息的不是老大和老小,往往是处于中间段的子女,因为他们自小缺乏长辈的关注,有更多的发呆时间,所以较早地学会了独立思考,并且善于规划人生。</p><p class="ql-block"> 爸妈,我还要告诉你们一个小确幸。最近我们心理老师在第二课堂上谈及一个“中等理论”。她说,根据教育界人士多年的观察和统计,学习成绩排名中等的学生往往具有后劲,未来的发展空间更大;其创新意识和管理能力往往是一流的,他们很可能会成为某一个行业的领头羊,也就是比爸爸您更厉害的成功人士。心理老师还说,尖子生的未来虽然也不会差,但如果他们长期不拓展自己的空间,往往只适合于做一些默守陈规、按部就班的工作。这种安稳的生活和他们学生时代的辉煌,以及师长们的高度期盼相距甚远。也许是因为读死书和过重的心理负担,限制了他们的眼界和思维。</p><p class="ql-block"> 听了心理老师的劝导,我开始接受自己的平凡。我乐意接纳中不溜的现实,活出属于自己的模样来。接受自己的平凡绝不是自暴自弃,而是心平静气地思考:我是谁,我能做些什么,我将走向何方?</p><p class="ql-block"> 爸妈,事实上你们和大多数父母一样也是平凡的父母。平凡的父母只有接受自己平凡的孩子,才不至于遭受从云端上摔下来的疼痛。</p><p class="ql-block"> 这个学期你们对我的唠叨减少了很多,但对我的态度也更冷淡了。也许是绝望所致,连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都泯灭了。这对于我来说倒是一件好事。多年来,我为了丢掉中不溜的帽子,像堂吉诃德那样对着假想的敌人拼搏得遍体鳞伤,突然在一个早晨清醒过来,开始接纳自我,享受人生。</p><p class="ql-block"> 最近的两个周末我没有回家,我必须老实交代,我并没有分分秒秒刻苦攻读,我打了乒乓球,又读了闲书,然后还发了一阵呆,最后情不自禁地对你们说了这些话。</p><p class="ql-block"> 爸妈,可曾读过《名二子》这篇文章吗?苏轼十一岁那年,其父苏洵曾作《名二子》一文着重讲述苏轼、苏辙两个孩子名字的由来。其中写道:“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完车也。”意为车辐、车盖和车轸都是一辆马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轼不过是马车上用作扶手的横木。相比其他部件,轼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但如果没有轼,也无法组成一架完整的马车。苏洵之所以为儿子取这个名字是想告诉儿子,在无数同类组成的这部机器里,你就是一颗普普通通的螺丝钉,同时也在提醒儿子为人一定要低调。正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苏东坡为人之父以后,在《洗儿》这首诗中写道: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由此可见这位名垂千古的大文豪如自己的父亲一样用心良苦,并没有望子成龙的迫切愿望,而是将平凡和平安作为最美好的祝愿送给孩子。相形之下,当今社会那些将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强加于孩子,用既定的又超难实现的目标来锁定孩子前途的父母们是多么幼稚可笑。历史告诉我们,在培养孩子的时候凡急功近利的大都会事倍功半,相反,那些按客观规律行事的家长却往往会事半功倍,从而达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境界。</p><p class="ql-block"> 为此,我愿意和所有的中不溜同学一起向九百多年前那位用心良苦的父亲苏洵表示崇高的敬意,同时非常愿意和爸爸妈妈分享我的感受。但愿你们和其他的父母们留给中不溜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相信这种改变能带来家庭和睦——父母不累、孩子快乐——的理想状态。</p> <p class="ql-block">此图片来自网络/鸣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行到水穷处 , 坐看云起时。</p><p class="ql-block">亲爱的读者朋友,欢迎分享南山原创,感念生活,领悟人生。</p><p class="ql-block">南山本名卢红,生长于重庆,安居于岭南。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资深心理学教师(退休)。</p> <h5> </h5>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