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p class="ql-block">  10月23日24日,“和美课堂”第十七届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在太原市新时代双语学校举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短短两天,我们有幸观摩了数学名师八节优质课例和八场精彩讲座,八位老师站在新课程改革最前沿,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各有所长,各具特色。他们课型丰富多彩,教法不一而足,真正体现了“和美”课堂的理念:和而不同,美美与共。</p> <p class="ql-block">  贲友林老师首先执教三年级《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练习)》,贲老师通过一张研究学习单,让课堂学习活动围绕着一道题展开研究。学生从开始横着分、竖着分、斜着分,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到分的两部分大小不同,最后老师引导撕着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加深对周长意义的理解,学生的思维在交流碰撞中顿悟发展,这才是数学魅力课堂</p> <p class="ql-block">  课后,贲老师以《“双减”背景下练习和作业的思与行》为题做精彩的讲座,对于课后练习,不能仅仅是“表现”,更重要的是“实现”。不要仅停留在简单机械重复的做题,要有针对性,布置高质量的作业。让作业成为艺术品而不是作品,不是任务</p> <p class="ql-block">  徐斌老师和大家分享了课例《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徐老师有一种从容不迫的大家风范,徐老师创设了孩子们喜欢的猴子摘桃的情境,善于捕捉到细节,带孩子们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了数学与生活的交融。他平易近人的教学态度,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和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令我们佩服。</p> <p class="ql-block"> 徐老师讲座《无痕教育的美学意蕴》,用武侠境界比喻教育境界。武侠中的高人最高境界是无剑,最高明的教育应该无痕。他指出教育需要手段但又不能拘泥于手段,不能强制灌输,要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自然而然。把教学升华为境界,把教育提升为无痕,这是一门教育的大艺术。理想的教育状态是让学习悄然发生,像呼吸一样自然,是把教育意图与目的隐藏起来,通过间接、暗示或迂回的方式,给学生以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和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p> <p class="ql-block">  罗鸣亮老师的《图形的运动——轴对称》课例教学,幽默大气,简约真实。通过想一想,画一画,玩一玩等活动贯穿课堂,在课堂上他给了孩子们较大的思考空间,让孩子自己寻找办法解决问题,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以轻松幽默的教学方式,缓解了学生的紧张情绪,他告诉学生说对的表扬,说错的也表扬,表扬你举手的勇气。鼓励学生大胆地与之交流并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得整堂课都在轻松愉悦地气氛下进行</p> <p class="ql-block">  罗鸣亮老师的讲座《说理:走向学习的远方》,罗老师通过在实际的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为我们总结方法,指导我们在“双减”政策下,应如何将课堂还给学生,如何将生活还给老师!罗老师在报告中指出:“不要因为求新求变轻易改编教材,按教材上,把课堂还给孩子,也能把课上好。”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问少些,有质些,完整思考留给学生。面广些,多等些,表达机会抛给学生。话少些,再少些省出时间还给学生。”</p> <p class="ql-block">  俞正强老师《体积的认识》一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切入,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观察与想象,凸显思维的逻辑性,在精彩的师生对话互动中加深学生对抽象空间、体积与容积的认知。看似朴实无华,风趣幽默的课堂,却把数学最本质的东西简单明白的教给孩子们。让学生真正明白生活中处处都有“空间”、有“体积”,处处都有数学。</p> <p class="ql-block">  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感受很多。</p><p class="ql-block">“建好承重墙,打通隔断墙”平时课堂的本质追求,扎实累积,为统整打通隔断墙建立基础,数之间联系的一致性的体现更是淋漓尽致,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都是建立在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上。专家们朴素而质朴的课堂给学生带来的是深度的思考,思维的碰撞。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学习永无止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吴正宪老师授课条理性很强,而且特别善于举例,她能够调动同学们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从折纸、画图来形象演示分数的组成,进而推演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最后还打通知识的隔断墙,沟通了小数乘法,整数乘法,分数乘法的联系,让学生明白数可以看成计数单位的累加。数的运算就是计数单位的运算。我们在讲算理时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让其知其所以然。千条大河归大海。我们对数的一致性及运算的一致性都有了新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百分数意义和读写法黄爱华黄爱华老师执教的《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让我进一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黄爱华老师首先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找几个百分数,关注生活中为什么需要百分数来帮助孩子们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其次,着重讲百分数的意义,让孩子们手脑结合,多次理解读题,学会找关键字词,寻找百分数的共同点,“占”、“百”、“份”;再次,让学生同桌互相讨论,“百分数是什么?”最让我惊讶的是,黄爱华老师的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的设计。他把本堂课的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课堂作业让学生自己学会批改并当堂解惑。家庭作业的布置竟然是一个小研究,非常新颖独特</p> <p class="ql-block">  《数与形》刘延革</p><p class="ql-block">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p><p class="ql-block">数形结合万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p> <p class="ql-block">  《数与形》这节课结构完整,思路清晰。清楚的讲解了数中有形,形中有数的互助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如花借蜜蜂传播花粉,蜜蜂采蜜维持生存。通过形和数来分别举例阐述其关系,使学生真正认识数与形之间的密切关系,更让学生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能够在解决问题中把一些数学问题简单化,并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课后,刘延革老师在《渗透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为主题的讲座中强调了课程标准中目标的重要性,从低层的知识技能,到高层的学科素养和问题解决,教师们都得加以重视。她提出:数学是思维的体现,数学的本质就是思维,它是数学的灵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自始至终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p> <p class="ql-block">  强震球老师的《解决问题(假设与调整)》,通过学生熟悉的人民币问题导入新课,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放手、大胆的去尝试交流,把学习的主动权全部交给学生。最后,通过师生合作,总结出用先假设再调整的策略解决问题,为学生搭建了解决问题的模型,让更多类似的题目变得简单。现在的课堂要“以生为本”,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知识,学的轻松愉快。强老师的课堂是轻松的,一节课下来,孩子们没有任何压力,在轻轻松松的对话中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真的希望我能从中学到一些驾驭课堂的本领,在课堂中教得轻松,学生学得高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强震球老师的讲座《基于“策略”视域下解决问题的思考》,指出了数学教学不能只抓题目,要抓住解决问题最本质的内容。在运用课本素材时,不能把素材当作教学目标,要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p> <p class="ql-block"> 水本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名师们的课堂精彩纷呈,宛如一盏盏指路的明灯,给我们指明了前行的方向,在我们的心中播下了一粒热爱教育的种子。向上生长,我们奋力攀登书山之路,探索教育的广度;向下扎根,我们勤力奋舟学海之涯,往知识的海洋搜寻教育的深度。通过这次学习,我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一堂堂生动的示范课让我们领略到了数学深邃的思想,精彩的预设与生成。适当的点拨与启发,作业的设计与使用,让在场的每一位教师都收获满满。通过参与这次学习活动,我受益匪浅。且行且思,在教育之路上务实求新,砥砺前行!</p>

学生

课堂

老师

数学

教育

百分数

解决问题

教学

讲座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