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字:张爱玲(选段)</p><p class="ql-block"> 心 蔚</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p> <p class="ql-block"> 《沉香屑. 第一炉香》是这样开始的:“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您这一炉沉香屑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完了。</p><p class="ql-block"> 在故事的开端,葛薇龙,一个极普通的上海女孩子,站在半山里一座大住宅的走廊上,向花园里远远望过去。薇龙到香港来了两年了,但是对于香港山头华贵的住宅区还是相当的生疏。这是第一次,她到姑母家里来。姑母家里的花园不过是一个长方形的草坪,四周绕着矮矮的白石卍字阑干,阑干外就是一片荒山。这园子仿佛是乱山中凭空擎出的一只金漆托盘。园子里也有一排修剪得齐齐整整的长青树,疏疏落落两个花床,种着纤丽的英国玫瑰,都是布置谨严,一丝不乱,就像漆盘上淡淡的工笔彩绘。草坪的一角,栽了一棵小小的杜鹃花,正在开着,花朵儿粉红里略带些黄,是鲜亮的虾子红。墙里的春天,不过是虚应个景儿,谁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墙里的春延烧到墙外去,满山轰轰烈烈开着野杜鹃,那灼灼的红色,一路摧枯拉朽烧下山坡子去了。杜鹃花外面,就是那浓蓝的海,海里泊着白色的大船。这里不单是色彩的强烈对照给予观者一种眩晕的不真实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单看这个海报,这样的光影,这样的制作团队,就已经很吸引俺了!</p> <p class="ql-block"> 这电影算是俺今年计划外的偶拾吧!</p><p class="ql-block"> 虽然之前也看到关于“选角失败”,“不忠于原著”,“如芒刺背”的观影体验,但冲着张爱玲的才华,许鞍华的导演,王安忆的编剧,坂本龙一的音乐,和田惠美的造型,杜可风的摄影,各路实力演员的参与,凝结成了推动俺去一睹为快的强大动力!</p><p class="ql-block">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并没有糟糕到如上境地:干净清丽的画面,孤独柔和的音乐,精美细腻的妆容,华丽奢靡的陈设,每一帧精细的画面,非常用心的细节,不失为一部可玩味的文艺片。毕竟电影和书籍是两种载体,用不同的方式展现思想和内容。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p><p class="ql-block"> 浸入剧情,既然是“战前香港”的背景,大抵是1941年二战期间,是一个巨大的时代亘迭:正在垂死的封建贵族的余晖与不安定的平民世界的交错。可以想象各路人马的恐慌,甚至是没有未来可以期待的死亡挣扎和自我狂乱。放入年代的大背景,就容易理解电影里所呈现资本主义统治下香港富人阶层纸醉金迷生活中腐朽堕落的内里,仿佛死亡前的回光返照,人人都想为自己争夺一个最后的欲念,不负责任地去爱,放纵地去作死。放眼望去,全员恶人,没有一个角色是无辜的:为老不尊,玩世不恭,不务正业,自甘堕落,人穷志短,下贱胚子,买卖情爱,空虚无聊…尽是众生丑态!真是“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p><p class="ql-block"> 应了张爱玲的那句:“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它暗喻了人生看似美丽,实际包含了无限烦恼,体现了张爱玲对人生、对生命的理解,看似辉煌的人生,往往暗藏着最最悲凉的底色,华美的袍子人人可见,但咬人的虱子唯有自知。</p><p class="ql-block"> 张爱玲本尊的出身,情路和生涯造就了她敏感多疑,缺乏安全感的品性,压抑的情绪转化为无法遮掩的才华便从心灵深处的伤痕透出光芒,这光芒充满了犀利的交锋感。许导非常擅长拍女性题材,她的解读和细腻表达,是令人欣慰的。影片从小处落脚,虽没涉及家国情怀,点到即止,诸多之处的不堪很含蓄地带过,给了读者更多想象和思考的空间。(更也许是她不太愿意触及人性之恶吧;其实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还可以更加深刻。)</p> <p class="ql-block"> 先说姑妈,俞飞鸿是俺喜爱的优秀演员之一,从11年前看了自演自导的《爱有来生》就喜欢上了她。自带仙女气质的她还是和原著中淫逸骄奢,徐娘半老,略带阴险的姑妈有点出入的,太过美艳。但似乎也不怎么妨碍这个风情万种,处世圆滑,杀伐果断的姑妈的狡黠诠释:她有着自己的内伤,她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现在所有的随心所欲都是对过去悲惨阴影的弥补。荤腥不忌地玩着感情游戏,来填补自己那深不可测的情感黑洞,在成为富人玩物的同时也玩弄着别人。</p> <p class="ql-block"> 再说男主乔琪,简直就是混沌不清,典型的殖民色彩产物:混血寄生虫,荷尔蒙特发达,爱情周期短,玩世不恭,放荡不羁,外强中干,最不受宠的富家子弟,<span style="font-size:18px;">就一大渣男,他的理想</span>就是娶一个富家千金,吃软饭。其根源就是“时势造孽”。悲情的就是一个习以为常的风月老手,撩拨了一堆女人后,随意就揪住了一个穷姑娘的心,给不了爱,也付不了责,最后画地为牢,害人害己…</p> <p class="ql-block"> 最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是葛薇龙,影片里的她有很多选择的余地,她可以选择不去姑妈家,不主动搭讪乔琪,离开香港,不和乔琪结婚…但是爱慕虚荣,情窦初开,不经世事的她选择自甘堕落一头扎进深渊泥藻…</p><p class="ql-block"> 这也难怪,一个没见过世面,骨子倔强,满脑都是纯真爱情幻想,初中刚毕业的小姑娘怎么会明白对于女人而言,婚姻才是真正开始的人生;抵制不住诱惑的她,怎么会知晓一念之差的选择,会是绚丽与不堪的交织,美好与丑陋的掩映;怎能体会受伤的爱情会是看不见的火,不见血的伤,一生的痛;无法抗衡姑妈的软硬兼施,瞧不起她又模仿着她;更不想离开虚幻的奢靡。说到底还是女性天生的弱点:不理智的感情用事!电影《第一炉香》的英文名是Love After Love,我想也就是这个意思,爱之后的爱,爱过以后我们该怎样去面对,选择未来的人生之路呢?</p><p class="ql-block"> 葛薇龙最后靠窗压抑流泪的画面,让我想起《了不起的盖茨比》,被自己飞蛾扑火自杀式的大无畏爱情感动了!可见这是一个资本主义时代容不得爱情存在的爱情故事,一旦付出了真情,就会被现实甩上一记响亮的耳光,继而万劫不复。</p> <p class="ql-block"> 成长的路上,模糊中我明白了:“没人能帮你,也没人能害你!只有你自己。” 决定一个人选择的,永远是她的价值取向,要做什么样的人,要过怎样的生活,由你自己决定。也许,在那个年代,女人是不容易做自己的选择;那么,今天的我们,也该为自己做各种自主了吧!女人就该活出自己该有的样子:可以消沉, 也可以抱怨, 可以崩溃,但不能丧失自愈的能力;可以向往美好,但不能迷失自己。要学会及时止损,不一定要赢,但决不能毁在过去的错误和愚蠢里!只有你才能拯救自己,谋生亦谋爱:</p><p class="ql-block"> 谋生的路上,不抛弃良知;</p><p class="ql-block"> 谋爱的路上,不放弃尊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