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是余光中笔下的谪仙人。李白本来就集盛唐中人俊爽朗健的精神、傲岸不屈的品格、恢宏豪宕的气度、脱尘超凡的情怀以及“任侠”的英雄气质于一身,在阳刚的酒的作用下,使得这一切在李白身上进一步融合、浓化。酒带给李白的是一种飞动的气势、一种飘逸的灵性、一种往来于天地的绝对自由。“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愁再多,一遇到酒就如雪花入春水,即刻便消融得无影无踪了。“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所以酒喝到酣时,心胸自然就朗阔如明月天。“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阴柔的月增添了李白的飘逸潇洒,阳刚的酒又助长了李白的豪迈快爽。心凝神释、物我两忘、超然出尘的境界,体现了诗人的闲适散淡、远致高情。</p> <p class="ql-block"> 晚唐诗人皮日休就说:“吾爱李太白,身是酒星魄。口吐天上文,迹作人间客。磥砢千丈林,澄澈万寻碧”。忘物忘我、一派天真。“太白醉酒”已经成为一个大气淋漓、开放豪情时代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酒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它无孔不入。忧愁要它,欢乐也要它;孤独要它,狂欢也要它;天气好了要它,风霜雨雪也要它;爱情要它,失恋也要它;男人要它,女人也要它。据统计,李清照词集59首词作当中,有25首提到“酒”、“醉”、“樽”这些字眼,差不多占有一半,也难怪有人说她是女酒徒。在我看来,李清照爱酒绝不是为了醉的一塌糊涂,她的词中表露出来的是被酒点燃的精神与灵魂的慰藉。有的浅尝,有的浓醉,有的兴起而为,有的含怨而作。只要不误事,人生在世,不可不醉,不可大醉。</p> <p class="ql-block"> 李清照在不同时间、不同场所、不同心情下喝酒。夏天划船的时候、春天踏青的时候、为友人祝寿的时候、春心萌动的时候、深闺寂寞半夜失眠的时候、怀念亡夫的时候、南渡后忧国忧民的时候、一个人枯坐追忆似水流年的时候、伤春悲秋心情欠佳的时候......真可谓是,无孔不入,如影随形。李清照的人生先甜后苦,只是,不管怎样的际遇,怎样的心境,悲欢离合,恩怨情仇,她都不会忘了以酒慰风尘。醉酒醒来的李清照,担心院子里的海棠被雨打风吹去。“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少女无忧,把酒作乐。</p> <p class="ql-block"> 琴瑟和谐,饮酒赏梅。“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挼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酒从别后疏,泪向愁中尽。“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大概她能从酒精和自欺欺人里获得一些慰藉......</p> <p class="ql-block"> 在其晚年的作品《声声慢》中李清照极强地表现了自身的孤寂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南渡后的李清照,愁浓酒恼,香消酒未消。“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喝酒,有花作伴,心中的情趣也就来了。有酒,有花,酒意诗情即便无人与共,明月清风,已酿为一段素年锦时。</p> <p class="ql-block"> 如若你将李清照所有词作贯通起来读,就会发现,这个世人眼中的千古才女,从丈夫赵明诚去世那一年,也就是45岁往后的日子,过得从未舒展。闲,是幽愁哀怨慢慢退去的闲;苦,是饮尽浓酒淡酒闲酒恼酒怨酒扶头酒、赏罢藕花梅花桂花梨花菊花海棠木樨花之后无枝可依的苦,唯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唯有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不知,走过这样的人生路,酒阑歌尽,为自己煮上一盏团茶,其中的清苦,或者浓涩,是否别有一番滋味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