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偶然听说新广路小学对面的房子在2022年春节前拆迁消息会见分晓,不知是真是假 ,于是抽空前往拍些照片留作以后经常可以翻翻回味儿时的生活时光,顺便弯进老弄堂急急忙忙拍了几张,毕竟是从这里土生土长直至上山下乡,还记得众多同学、邻居,石库门的生活气息以后不会再有,如果能保持恢复虬江路新广路二手商品市场的人气,将使老传统重新焕发青春,永丰坊、大德里、恒安坊已刻上优秀建筑的铭牌,不知以后有何创新规划。👇 </h3> <h3>永丰坊弄堂口的铭牌。</h3> <h3>没无人机航拍,只能在新广路围墙外对这座充满感情的教学楼进行拍摄,</h3> <h3>原教学楼,谁说的此大楼已被列为市优秀建筑,我转了两圈都没找到铭牌,网上也没找到这栋楼的历史,</h3> <h3>只见到这些牌子,</h3> <h3>后来新盖的教学楼,新广路小学——星光中学——华师大一附中初中部,现成了街道事务受理中心,历史就是这样不断演变着。</h3> <h3>学堂对过的现状,</h3> <h3>即将要被拆除的老房子,六十年没变。</h3> <h3>拍摄从四川北路沿川公路进去,立了川公路115号转弯角子上,向着新广路方向放眼望去 ,这达块住过众多同学,自家可以对号入座。113弄弄堂早几年与老早住在里厢的徐同学特地转进去看看,但已被封,</h3> <h3>这里原是两位同学的家,现在是变电站,其中一位同学都不认得自家带红领巾的毕业照,难道真是岁月不饶人吗?</h3> <h3>这条弄堂里也曾有董、王、沈等几位美女同学,我步履蹒跚老态龙钟就不弯进去了,</h3> <h3>开明新村的大门位置,小学三、四年级的班主任颜老师从哈尔滨路搬过来就住在这里。民国时期曾经是开明书局的职工宿舍,所以命名为开明新村,那时里面有一块空旷地,课余时间经常去踢足球。</h3> <h3>好像这达也是几位同学的旧居,有张、蒋、崔等,</h3> <h3>川公路二小操场对面,操场也不知哪一年盖起了楼房,底层怎么唔么拆墙开店?</h3> <h3>169号迭幢粉墙青砖“双颜”小洋房改造的不错,旁边的弄堂我像賊骨头一样特地窜进去看一眼,标准棚户区,记得以前住在里面的应姓同学我们都叫他“小开”,直到现在还没联系上,也不知“开”溜到啥地方去了。</h3> <h3>176弄,奇怪的是178号、180号不晓得在啥地方?</h3> <h3>咦,现在是186号了,没记错的话老底子是3号(班长旧居),门牌号都升值62倍,房价哪能不涨呢!</h3> <h3>绕到前门,门口鲜艳的串串红装饰着186号黑漆大门。</h3> <h3>荣光新村,低、中年级时必须在这达集合排队到学堂,那时每天都想早点从家里溜出来,可以在这与同学们一起斗斗“鸡”,刮刮香烟牌子,……<br> ( 荣光新村 , 川公路176弄, 旧式里弄, 1937 年前建造,砖木二层 , 5个门牌号,建筑面积736 平方,)</h3> <h3>立了荣光新村门口,对着川公路拍一张。</h3> <h3>3号线高架(原中国第一条铁路,淞沪线),高架左边是虹口区新广路川公路,右边是静安区启东路,难怪住在附近的同学要到启东去投资买房子,原来近在咫尺(闸北一格子成为高不可攀的静安区,现在路牌已更名为宝源路)。</h3> <h3>正宗太湖大闸蟹,不知哪位同学是老板,可以打8折吗?</h3> <h3>一只转弯到了新广路,路牌都能背靠大树好乘凉,顺便在烟纸店买包劳动牌香烟叼一根过过念头解解乏,</h3> <h3>新广路251弄,包含两条弄堂,正兴里和甄庆里,两块“251弄”的牌子上下挂了一道多醒目啊!上海的石库门弄堂建筑风格,基本上弄堂口都是过街楼,但正兴里口却类似一牌楼,猜想是弄堂口外移了,旁边的到底是五金店还是水果店啊😇 <br>(正兴里,石库门里弄 ,1895 建造,砖木二层,40个门牌号,“此处现为41个门牌号”,建筑面积4200 平方+)</h3> <h3>弄堂口原来🈶爿王记烟纸店,经常在此化几分钱就能买到日常必需的东东,</h3> <h3>弄堂口对过曾经是大饼摊、酱油店、煤球店,记得还有一家私人诊所,现在被饭店取而代之了,</h3> <h3>这爿菜馆要是开在此处才名副其实,哪天聚会可以进去坐坐😜 百年弄堂,百年老店,</h3> <h3>走进正兴里,弄堂口又装上铁门了,老底子就叫铁门口,1958年大炼钢铁,铁门化作了铁砣。那便池及垃圾房背靠的墙,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曾是居委会的黑板报领地,扫盲时定期抄写一些里弄轶事,尚未读书的我也能认出很多字。</h3> <h3>立了弄堂口朝里拍一张,有点杂乱无章的感觉,(后面背景高楼大厦是四川北路新造的写字楼)</h3> <h3>这幢高大恢宏的楼称之为“禺山堂”,当时档次应该是比较高滴,哪怕在四川路上又有几幢楼能被称为“堂”的呢?</h3> <h3>看看禺山堂正面,是否有点西班牙风格,</h3> <h3>正兴里的直弄堂,三只过街楼,这是8号与9号之间的过街楼,1950年遭遇二•六大轰炸,拿3号到8号之间6幢房子前客堂与后面灶披间一炸为二,中间出现了一条小弄堂,过街楼上的房间也遭殃消失了,</h3> <h3>小弄堂现状,里厢曾经住着一位罗姓同学,是班级足球队的头牌“告尔”,在一次班级与班级的足球比赛中那漂亮的鱼耀式扑球守门姿势至今仍存留在脑海里,</h3> <h3>正兴里12号,有位戴同学,小学毕业后搬家远走高飞,曾几何时有同学在江湾五角场那边见过他;右边的11号,门牌可能被住着的同学囥了箱子里一道带去上山下乡了,她当年是69届第一报名去淮北农村 ,“响应号召,功不可没”,现在经常潇洒游四方;再过去9号里,住着一位至今还在忙着事业的同学,门口有两位阿姨在嘎山胡,谈兴正浓,不敢打扰她们,所以没拍,</h3> <h3>里弄管辖机构,现在还有几个居委会设在弄堂石库门里的?当年女儿读书毕业后因户口在虬江路属正兴居委会,一家头寻了老半天到此领取《劳动手册》去报到就业,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听后心里五味杂陈…… (我当时还在安徽工作)</h3> <h3>走近些再拍一张,21、22号客堂间1958年大跃进时办过居民食堂,1959年后又作为横浜桥民办小学的教室, 一幕幕曾经那么熟悉……</h3> <h3>第二只过街楼,1958年大跃进时为家庭妇女参加工作解除后顾之忧,设置了托儿所,过街楼成了临时教室,小朋友从家里自带写上名字的小凳子,每天上下午按时到此上课游戏,好不开心;1960年前后又成为小菜场,噪声烦杂,热闹非凡,没多长时间又撤到虬江路新广路口那里去了,现在墙上是居委会的宣传栏,右边的表格是选民登记,物是人非,唔么寻到自己的名字。</h3> <h3>17、18号,横弄堂里有几位从小在一起白相的棋友、牌友,儿时玩伴今何在;18号里还有掌握几条弄堂的路灯总开关,一到夏天晚上,天尚未暗下来,那些贪玩的小朋友就会到18号门口高喊“开路灯喽,开路灯喽”,陈年往事,无穷回忆……</h3> <h3>五十年前第一次从农村回上海探亲,爬上屋顶以教学楼为背景拍下的照片,心里想着啥辰光再能回到学堂继续学业,(注意看背景教学楼顶楼左侧也被当年轰炸损坏了一间,现已按原建筑风格修复)。那时在晒台上就能远远看得到南京路上的七重天上面六层左右,国庆节搬只凳子坐在晒台上观看人民广场放焰火,清楚得很。</h3> <h3>上上下下走了十六年的扶梯,直至走向“广阔天地”,</h3> <h3>17号的灶披间,正兴里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就安装了煤气,是上海最早使用煤气的弄堂之一。</h3> <h3>19号里的同学退而不休,继续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门口一块显眼的汏衣裳板不知是否还有其它功能😜 </h3> <h3>正兴里21号,一位同学常在卡拉O K一展歌喉;右边是20号,后门好像无人进出,几只花盆堵在门口,20号邢家出了四位复兴中学的学霸,其中三位又考上了清华,要不是那文——革,估计老小(复兴66届初中)八九不离十也是清华高材生,超级正宗书香门第👍 </h3> <h3>25号又是唔么门牌,就用26号来衬托,看来是被先知先觉的同学搬家时拿门牌预先收藏了,俩隔壁邻居牛奶箱都肩并肩,石库门的睦邻关系就是好👍 </h3> <h3>27号客堂几十年来一直是公用,楼梯口原有部公用电话,号码为 2 4 2 9 3 8,传呼范围覆盖新广路川公路,方圆“八百里”。“25号戚家姆妈电话,快点噢,电话唔么挂”,“来喽,谢谢!”以前传呼电话叫一次3分,如挂忒了再打过去又要4分,所以隔壁邻居的电话一般是不会挂的,帮侬节约4分钞票,明早可以买根油条蘸蘸酱油过过泡饭吃了。</h3> <h3>27号客堂间曾作过新广居委会的卫生站,现在布置得蛮漂亮的,农夫山泉摆上桌面,哪天叫些老邻居、老同学坐在一起叙叙旧。</h3> <h3>站在28号门口将28号至17号这条横弄堂全拍下,石库门的前门和后门一目了然。以前17~28号被编为新广居委会第26居民小组。</h3> <h3>弄堂里的童年,斗蟋蟀是夏末初秋必不可少的,</h3> <h3>29号两块门牌号,在正兴里独一无二,里厢还住着广东同乡兼世交,这美篇中有些照片因为拍的不是太清楚就委托他重新拍摄的,</h3> <h3>30号住着位祖籍是广东的女同学,流利的广东话和惊人的酒量无可匹敌。</h3> <h3>隔壁31号里有我们敬重的班主任邹老师,教了我们小学高年级语文、数学,这也是我正宗的最高学历。</h3> <h3>这条横弄堂有好几家是广东人。</h3> <h3>35号第三只过街楼,也有一位同学。晾衣裳竹竿纵横交错,也是石库门弄堂特色。</h3> <h3>正兴里由一条直弄堂三条横弄堂组成,呈“王”字形,往后就是永庆里了,</h3> <h3>永庆里的门牌号,俩同学上山下乡都去了西双版纳,“游览”与接受“再教育”一举两得,哈哈😄 <br> (永庆里,旧式里弄 ,1936年前 建造,砖木二层,14个门牌号,建筑面积1833 平方,川公路176弄)</h3> <h3>住在7号里面的这位范“诸葛”同学上次聚会三顾茅庐都没请出来,架子“大”得来不得了😄 </h3> <h3>这条深深的小弄堂穿出去便柳暗花明,老底子是抄近路去学堂的必经之路,现在不必去学堂,一头也就封忒了。旁边的甲1号老早是荣光新村5号,住着一位事业有成的同学。</h3> <h3>永庆里与正兴里实际上是一条弄堂,难分彼此,</h3> <h3>转到甄庆里,在23号过街楼底拍下甄庆里直弄堂,万国旗迎风飘扬,电瓶车夹道排列,<br> (甄庆里,旧式里弄 ,1900年 前建造,砖木二层,27个门牌号,建筑面积3800平方 )</h3> <h3>一门俩同学,五十多年前在这间亭子间里,我们和环环第一次尝试了自己动手冲印照片,尽管图片黑白色彩模糊,图像不太清晰,但仍享受着成功的喜悦,</h3> <h3>我们的成果,充满少年的稚气,</h3> <h3>甄庆里19号的同学,上山下乡去了淮北,后来高瞻远瞩早早南下奔老家广州去发展了。</h3> <h3>甄庆里的过街楼,楼上同学在吗?我们要上来饮早茶啦!</h3> <h3>到下一条横弄堂,13号的同学也去了西双版纳“旅游”,大学毕业后成为我班屈指可数的高校老师👍 </h3> <h3>甄庆里10号里的一位同学,也蛮欢喜旅游的,上次游到了非洲😎 </h3> <h3> 走到甄庆里头头上,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回头来一张,然后从永丰坊出去,再会了,老弄堂! 不记得已经走过了多少次,不晓得下趟再来看到咯是啥个样子……<br> (弄堂的历史信息均来自杨雁翎先生(同是复兴校友)的《虹口老弄堂》一文,在此表示谢意!)</h3> <h3>搬迁后弄堂门窗全封,空无一人。(2022.9.27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