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儿童,找得到课程》研读精彩回顾

清清

<p class="ql-block">《看得见儿童,找得到课程》是一本活教育课程故事丛书。由鹤琴幼儿园园长–张俊教授所注。在序中作者提出“灵魂三问”即“儿童在哪里?学习在哪里?课程在哪里?”激励着教师去思考,去反思。让教师对儿童、对学习、对课程有新的认识,同时使教师们从实践者变成反思者,进而成为研究者。从书中可以看到老师们课程观的确立,看到课程意识和课程实践能力的成长。从序中可以看到作者撰写这本书的灵感和意图。</p> <p class="ql-block">将“活教育”思想融入到课程中,体现“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充分体现了“活教育”的灵魂—努力追随儿童的心灵,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关注儿童的天性,关注儿童的生活。虞永平教授在课程故事会中寄语“看得见儿童,找得到课程”,指明了:只有看得见儿童,才能找得到课程。课程故事不是课程本身,它是对课程的叙事,更是对已经实施的课程的反思,不完美的课程也有精彩的、发人深思的课程故事。“课程故事”本质上是一种研究,是一种研究方式,也是一种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是一种回顾、反思、研究、分享、成长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在石桥河幼儿园研讨活动中:</p><p class="ql-block">课程故事是依据陈鹤琴的“活教育”进行的,了解教育要密切联系生活,要激发儿童固有的活力,让儿童自己想自己做,同时通过爱生活爱创造的老师,来培养爱生活爱创造的儿童。</p> <p class="ql-block">陈鹤琴在活教育中提出的方法论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他认为自动自发地学习,乃是以“做”为出发点的,在“做"的过程中去“教”,在做的过程中去求进步,经过自己动手动脑获得知识,才算是真知识,有用的知识,培养现代的中国人,非从“做”不可。在此,陈鹤琴强调通过“做”来连接教学中的主体与主体、主体和客体,使他们产生充分的互动,以促进“教”和“学” 的共同进步。陈鹤琴的这一 观点,批判了传统教育以教师讲为主,将重心放在灌输知识上的教学理论,反对思想的注入式、填鸭式教学方法,提 倡儿童是学习的主体观点,要把儿童的兴趣、 培养儿童动手、独立思考的能力放大。持续推动孩子就问题表达已知与探索未知,尝试解决问题并总结反思。</p> <p class="ql-block">经过两周的研讨,我们对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有了更通俗的认知,教育密切联系生活,激发幼儿固有的活力,要让幼儿自己想,自己做。真实的情境和真实的问题藏在他们的真实的生活中,推动着幼儿去体验真正感兴趣的课程。在研读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具有真实情节、丰富细节的课程故事,它可能不完美,但是它可能更精彩,更触动人心。</p> <p class="ql-block">在中心园的研讨中:</p><p class="ql-block">班本课程我们开展有近一年的时间,所有的教师也在不断的摸索,不断的学习,在一日活动中积极的观察记录发现课程。陈鹤琴的“活教育”更是让我们放开眼界,给孩子更多发展空间。我们认真捕捉孩子兴趣,记录孩子的言行,给予各类策略支持。分享的课程:小种子 大世界</p> <p class="ql-block">在第四幼儿园研讨活动中:</p><p class="ql-block">王园长的提问让我们深思——我们真的“看见”儿童,“找到”课程了吗?</p><p class="ql-block">1.想要看见儿童,我们决定从观察记录入手,我们用下班时间开展研讨,交流观察实录如何做到详实,评价分析如何做到客观,支持策略如何做到具体,四园老师们在业务上要走的路很远,但已经起步,我们正在通过观察记录来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和发展需要,以此作为实施课程、生成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第一部分:观察记录——活动缘起。</p><p class="ql-block">2.我们尝试用平常的语词去讲述课程故事,把生成活动真正实施,打破过去完全预设的传统,这一步是困难的,但是有意义的,是实施“以儿童发展为中心”教育的必由之路,我和老师一起用文字、图片讲述孩子的学习故事,再以案例的形式呈现给大家,这就是第二部分:美篇——案例展示</p><p class="ql-block">3.学科建设离不开理论,老师的实践需要理论支撑,我和老师一起反复推敲活动、打磨语句,让理论真正指导实践,让每一个教育行为有据可依,这就是第三部分:反思——感悟与总结</p><p class="ql-block">4.最后,我和老师交流得失,思考优点和短板,为了教育理念各抒己见,碰撞出数不尽的思想火花,在最后我为每一个老师进行一个关于他的系列活动的评价总结。</p><p class="ql-block">四园老师读书分享的内容:观察记录、美篇、感悟与反思,以及王园长的评价总结。</p><p class="ql-block">大一班:鲁丝丝老师《有趣的测量》</p><p class="ql-block">大一班:许缓缓老师《好玩的枪》</p><p class="ql-block">小班:段燕如老师《温暖》</p><p class="ql-block">中二班:张凯月老师《沙子变形记》</p><p class="ql-block">中一班:颜晗老师《蜗牛唤醒记》</p><p class="ql-block">大二班: 王子胤老师《我们也来升国旗》</p> <p class="ql-block">第二幼儿园研讨活动中:</p><p class="ql-block">我们对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有了更通俗的认知,教育密切联系生活,激发幼儿固有的活力,要让幼儿自己想,自己做。真实的情境和真实的问题藏在他们的真实的生活中,推动着幼儿去体验真正感兴趣的课程。在研读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具有真实情节、丰富细节的课程故事,它可能不完美,但是它可能更精彩,更触动人心。</p><p class="ql-block">分享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课程故事:</span>小班活动—《还吃的水果》、《奇妙的洞洞》,中班活动《有趣的树叶》。</p> <p class="ql-block">《好吃的水果》</p> <p class="ql-block">《奇妙的洞洞》</p> <p class="ql-block">《有趣的树叶》</p> <p class="ql-block">老师们认真倾听</p><p class="ql-block">用心理解</p><p class="ql-block">在尊重孩子们的意愿前提下,给予他们适宜的帮助和支持。</p><p class="ql-block">做到“思考在孩子前面,行动在孩子后面。”</p><p class="ql-block">妥善的处理“进”和“退”的关系</p><p class="ql-block">课程故事我们还在继续……</p>

课程

儿童

老师

陈鹤琴

教育

故事

幼儿

反思

研讨

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