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引深思,教研促成长——记五级部科学教研活动

✨贝颖✨

<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提升科学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把握教材的编排特点,2021年10月26日下午第二节课,五级部科学教师在四楼办公室进行了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的教研活动。本次教研的目的是让老师们不再茫然,不在无从下手,让老师们借这次教研之风,实抓科学备课和教学,让教育落到实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首先,荣老师就第三单元《秋季星空》进行了讲解。仙后座是秋季星空中一个耀眼的星座,其中有5颗较亮的星呈明显的“W”细腻或“M”形。</p> <p class="ql-block">  接着万老师对《冬季星空》进行了讲解。猎户座是冬季星空中的显著星座,猎户座很像一个左手持着盾牌、右手高举大棒、腰间斜挂宝剑的猎人。有4颗亮星组成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在腰带部位,有3颗比较亮的星斜着排成一排。这7颗亮星是识别猎户座的明显标志。</p> <p class="ql-block">  尹老师就《变化的星座》进行了讲解。通过观察发现星座的位置变化规律:每天相同时间观测猎户座,发现猎户座逐日向西移动。每天相同时间观测北斗七星,发现北斗七星逐日绕北天极(北极星附近)逆时针转动,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随时间旋转,一个月转动约30°左右。</p> <p class="ql-block">  范老师就第四单元《微生物》进行了解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知道流感、痢疾等疾病是由肉眼难以观察到的微生物引起的。知道蘑菇和木耳是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通过学习,学生能采用新的方法、利用新的材料探究物品在哪些条件下容易发霉,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  刘老师就《细菌和病毒》进行了讲解。细菌和病毒个体微小,肉眼看不见,只有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大约10亿个细菌才相当于一颗小米粒那么大。细菌有杆状、球状和螺旋状等形态。病毒个体非常微小,绝大多数要在高倍的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大约3万个病毒才相当于一个细菌那么大。</p> <p class="ql-block">  聂老师就《预防新冠肺炎》进行了讲解。新冠肺炎是人类近年来遭遇的全球性大流行疾病,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引起的疾病。新冠病毒会攻击人体的肺、肝、肾、大脑等,一旦感染,部分患者病情发展速度比较快,会出现呼吸困难、呼吸窘迫或休克等症,严重的会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p><p class="ql-block"> 新冠肺炎的爆发,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使人们的衣食住行收到了很大影响,绝大数行业收到冲击,造成全球经济下滑。可通过以下途径预防新冠肺炎:减少聚集,勤消毒,接种疫苗,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等。</p> <p class="ql-block">  秦老师就《安全用药》进行了讲解。药物虽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武器”,但如果使用不当会给患者带来不利影响,怎样安全用药?要注意以下事项:用温开水送服;不要在强光或高温条件下保存药物;要按时服药;要按药品说明书使用,不可忽视药品注意事项等。</p> <p class="ql-block">  王老师就《蘑菇和木耳》进行了讲解。蘑菇和木耳是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平菇、香菇、猴头菇、银耳、虫草菌等是能够食用或药用的食用菌,它们都属于微生物。识别有毒蘑菇得方法:一是看形状,毒蘑菇一般比较黏滑,菌盖上常沾些杂物或生长一些补丁状的斑块;二是看颜色,毒蘑菇多呈金黄、粉红、白、黑、绿等;三是闻气味,部分毒蘑菇有土豆或萝卜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周老师就《发霉与防霉》进行了讲解。发霉是一种因霉菌生长而使食品、衣物等变质、变色的自然现象。有些霉菌会使人和动植物得病,可通过以下方法防止食物发霉:保持干燥、降低温度、隔绝空气等,因此,可采用加干燥剂、低温保存、真空包装等技术。</p> <p class="ql-block">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此次教研为五级部科学教师点亮了灯塔,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而我们也将不断进取,在教学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促进科学教学的多维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p>

教研

讲解

新冠

老师

猎户座

毒蘑菇

发霉

微生物

科学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