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客家人,又被称为“东方犹太人”。在历史空前颠沛流离的六次民系大迁徙中,淬炼了客家人坚韧刚毅、勤劳智慧、轻利重义、乐善好施、刻苦勤俭、勇于开拓的客家文明。当然,生活的磨难也激发了客家人的智慧,造就了客家美食!</p><p class="ql-block"> 大米遇上客家人的智慧,就能绽放出它的多姿多彩,特别是客家的米制“粄”食,品种繁多,五颜六色,口味杂陈,形状各异,既有传统做法,让人记住乡愁;又能标新立异,各有千秋,让人食欲大开!</p> <p class="ql-block"> 近日,听闻玉水古村的朱家阿姨心灵手巧,厨艺高超,要用传统的做法制作锅中玫瑰:客家发粄(又叫“笑粄”、“杯子粄”、“碗粄”、“钵粄”、“发糕”)。特前往拍摄了制作的基本过程并咨询相关要领,集成本篇,旨在传承发扬客家美食,让大家口福满满,幸福满满!红红顺顺,笑口常开!</p> <p class="ql-block"> 客家发粄的精华:于形:越“笑”越好;于意:越“发”越好;于色:越“红”越好;于感:越“弹”越好;于味:甜而不腻最好!于艺:土灶柴火大锅最好!</p> <p class="ql-block"> 制作发粄的基本工具:柴火土灶大锅;陶杯;白糖红糖等。</p> <p class="ql-block"> 制作客家发粄的第一道工序是浸米、打浆、发酵。在制作前一天晚上用冷水浸泡农家粘米,浸泡10个小时左右后淘净加红粬和发酵粉一起打浆,打好浆后加适量的粘米粉搅拌后继续发酵约四五个小时,发酵完成后加入适量白糖和红糖(加红糖能让发粄更红更香更亮更有嚼劲)进行搅拌,完全搅拌均匀后,可根据粘稠状况再加些粘米粉,粘稠度高蒸出的发粄才更“笑”更有嚼劲。</p> <p class="ql-block"> 第二道工序是盛米浆(装杯)。用勺子把米浆倒入杯中9分满。</p> <p class="ql-block"> 第三道工序是上锅蒸。柴火土灶大锅30分钟后转中柔火再蒸约10分钟就可以了。为了省柴省时,可在锅盖上置些重物并在锅盖周边围上湿布,确保蒸汽不外泄。</p> <p class="ql-block"> 第四道工序是开锅开吃。蒸熟后的“发粄”从碗面隆起来,像一座尖顶的小山峰,且出现裂缝,客家人称之为“笑”,意为恭喜发财,红红旺旺、喜事降临的征兆,所以,发粄要“越笑越好”。听老人家讲:揭锅盖的时候心里要盼着、嘴里要念着粄一定要“笑”,并且脸上要露出笑容,做出的粄才会更加“笑”、更加“发”!</p><p class="ql-block"> 看着满锅欢笑的“玫瑰花”,怎能不令人心花怒放、食欲大振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