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几撸“父爱之舟”——记“张园香,艾芳菲名师工作室”第十三次教研活动

裴丽明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船撸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水波荡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迎面吹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秋风牵着桂花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0月26日,芳香园的老师们齐聚一小,共同研讨吴娟老师为我们带来的《父爱之舟》。</p> 船撸摇动 <p class="ql-block">  《父爱之舟》是选自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舐犊情深”,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因此吴娟老师设计的环节都是围绕着双线并行的,让学生说场景、找细节、品情深。整堂课就是围绕着这样的一个核心进行教学,把长文短教。通过对一个场景的教学,教给学生方法;然后在第二课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去体会其他场景背后的深情。字词教学的多种形式也是在为精读课文提前做好铺垫,降低学习的难度。课后习题有这样一个问题:课文为何要以“父爱之舟”为题,这个背后涉及到小舟是个意象,小舟是行文线索,小舟承载了父爱。在这第一课时,吴娟老师没有直接去揭示这样的答案,而是渗透在课前诵读里,整体感知里,等到所有场景都学完了以后,再让学生感受为何要以“父爱之舟”为题。</p> <p class="ql-block">  从古诗中的“舟”意象出发,到吴冠中的画意与散文相融合,整堂课韵味十足。这一对慈父孝子,在吴娟老师的课上,乘坐一叶小舟,向我们缓缓驶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入画觅“舟”,寻踪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检查预习,知大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循“舟”入文,明文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登“舟”入“景”,悟父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随着板块的逐步推进,不知不觉间,这一叶满载父爱的小舟,已经驶入我们的心里。看,那眼眸中闪动的是对父爱的崇敬!听,那笔尖滑动的是对课堂的沉浸。</p> 波纹层层 <p class="ql-block">课后,老师们齐聚会议室。分享收获,交流体会,提出问题,解决困惑……</p> <p class="ql-block">  循“舟”之眼,品“爱”之细节!</p><p class="ql-block"> 吴娟老师的《父爱之舟》,循“舟”之眼,板块式教学条理清晰,目标明确。板块一,“诗画”中寻舟,做好了铺垫;板块二,检查预习,扎实高效,词语理解,形式多样,场景概括,整体感知;板块三,登舟品句,寻父爱踪迹,悟父爱深情。</p><p class="ql-block"> 学习板块三时,吴老师紧扣“心疼极了”“动心了”,通过想象画面,填补文本空白,资料补充等方法引导学生走进场景,感悟父爱,从而突破难点!如果课堂中老师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我想“言语训练”会更厚实,感情朗读就会更有个性体验!</p><p class="ql-block"> 循《父爱之舟》,悟品读之法!感谢吴娟老师,为你点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蔡睿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每次听吴娟老师的课,感受颇深,获益颇丰。吴娟老师今天执教的《父爱之舟》,体现了公开课常态化,常态课公开化。整堂课扎实且真实,课堂驾驭自然,教师语言凝练,评价语形式多样。在教学过程中,吴老师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概括场景时,先示范概括,提炼出方法,让学生迁移运用。在体会作者描写场景细节蕴含的感情时,先导学后自学,用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也是方法运用的过程。聚焦学习方法,从学生的学习实践中提取,可迁移运用的方法,总结出学习经验,在练习活动中渗透方法,培养学生的方法意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吴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吴娟老师的课堂干净利落,目标清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p><p class="ql-block"> 一、把握语文要素,教学目标明确</p><p class="ql-block"> 语文要素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是一把可以让我们明确教学点的金钥匙。在这个单元的篇章页,我们可以找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蕴含的感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吴娟老师围绕单元语文要素,教学目标明确。</p><p class="ql-block"> 二、采用板块式教学,教学内容集中</p><p class="ql-block"> 教学过程分四个板块:检查生字词、概括场景、聚集场景、细读品味,整个过程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非常清楚。</p><p class="ql-block"> 三、重视方法指导,促进能力提升</p><p class="ql-block"> 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概括场景先示范概括、提炼出方法,让学生迁移运用,体会作者描写场景、细节蕴含感情,先导后学,圈一圈,划一划,做批注的方式,聚集学习方法,总结学习经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陈淑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吴娟老师是一位诗情画意的女子,她的课更是充满了诗意。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展开教学,定位精准,设计巧妙,环环相扣,以“父爱之舟”为线索,带领着学生从一个个场景中、从字里行间的细节中感受深沉细腻的父爱。同时老师还非常重视方法的指导,在老师的评价语引导语中可以看出对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环节上设计了字音字形、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多种方式理解字词,以及锻炼概括能力和说场景找细节等学习方法。在吴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舐犊情深,而且也充分得到了锻炼,提升了能力,也给每一位听课老师以美的享受和教学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陈佳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吴娟老师的每堂课都充满着精巧的设计,人美,课美,课件美,板书美。清晰的教学环节,清爽的教学流程,无一不让人为之点赞!学生跟随老师,一步一个脚印,从点滴进步,抓场景描写,从语文要素入手,可见学生的成长。总而言之,吴娟的课真让人惊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吴楠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听吴娟老师上课是一种享受。整堂课结构清晰明了,主要围绕“检测字词、概括场景、聚焦场景、细读品味”四个板块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将文本与情感完美地结合起来,巧妙地把学生引入作者描绘的场景中,让学生进入了课文丰富的感情世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汤丽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听吴老师的课,受益良多,她的课行云流水,娓娓而来,让人仿佛畅游在山水之中,不急不缓。从她的身上,我不仅看到了一个老师在专业上的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还看到了一个良心老师坚守本心的品质。整堂课真实有效,结构紧凑。吴老师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抓住梦境中那些难忘的场景进行讨论,交流,体会父爱的深沉和伟大,这样以句带篇,以点带面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归纳能力,又有效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而且,课堂上的讨论与交流,营造了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学习氛围,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学生在研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切磋中激发出创新的灵感,在交流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程江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 <p class="ql-block">  课如其人,吴老师的课,正如她本人一样令人爽心悦目,正如秋日的天气一样温暖怡人。听完之后,仍沉浸在那浓浓的父爱之中,眼前仍摇摆着小舟的影子。</p><p class="ql-block"> 上课伊始,吴老师精心选取了含有舟的古诗词,读一读,品出作者们承载在小舟中的情感,为本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p><p class="ql-block"> 词语的教学独具匠心,首先分组教学效率高,并且渗透了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再而词不离句,读出画面,读出理解。</p><p class="ql-block"> 读文品文环节,吴老师紧紧抓住关联词,品细节之妙,让学生习到方法,品到情感。在圈点勾画,品词朗读中,孩子们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与深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周锐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 向着前方 <p class="ql-block">  吴娟老师这堂课的优点很多,犹如珍珠成串,散落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关于教学的改进,还有几点值得探讨:</p><p class="ql-block"> 第一,解读教材要准。我们要学会与教材的编者对话,对于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我认为场景中既可以悟深情,细节中也可以悟深情,在板书设计上应该体现这点。</p><p class="ql-block"> 第二,教学目标,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比如这一个场景:卖茧子买枇杷。当老师问:“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的回答超出了老师的预设。张老师认为是因为老师的提问不太准确。此时,老师要恰当地引导学生概括场景的方法——谁?在哪里?干什么?</p><p class="ql-block"> 张老师强调这是一篇<span style="font-size:18px;">叙事散文,和记叙文不同,语言是相当凝练的,叙事没有记叙文那么详细的细节描写,如同吴冠中的画一样,是有留白的。“场景”一说和记叙文中的“事件”不同。在七个场景出现了后,让学生找共同点,学生找出共同点是都体现了父爱,这个时候老师顺势总结:这就是散文的特点——形散神不散。</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都基于老师清楚自己要教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 第三,品读细节有方法。</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方法是想象画面。找到“心疼极了”这个关键词,再让学生读一读句子;然后,学生描述自己看到了什么?在学生结合文本说出父亲的动作后,老师适时引导——“你还听到了什么?”从而想象父亲可能会说的话。这是从想象画面的方式走入细节。</p><p class="ql-block"> 第二个方法是再现情景。可以先问学生“动心”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说“心动”。再问“父亲动心了,他会想说什么话?”看到父亲动心了,“我”会想说什么?通过再现情景,让父亲和我开口说话。如果还不够的话,再出示资料。这样,就给了学生说话的空间,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人文要素和语言要素也就一同落实了。</p><p class="ql-block"> 如何让学生情动词发,这才是我们语文老师要绞尽脑汁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听张老师的评课,顿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舒畅!轻风拂面,一份窃喜按下——在芳香园,真的很幸福!</p> 满是芬芳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充满鲜花的世界到底在哪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如果它真的存在那么我一定会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想在那里最高的山峰矗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不在乎它是不是悬崖峭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蓦然回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充满鲜花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它就在芳香园里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片:程江萍、吴丹</p><p class="ql-block">文字:裴丽明</p><p class="ql-block">审核:张园香、艾芳菲</p>

老师

父爱

场景

学生

吴娟

教学

方法

细节

之舟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