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区十四小留守儿童一封家书活动</p> <p class="ql-block">对留守儿童来说,写家书是另一种陪伴和鼓励;对在外务工的父母来说,则是另一种沟通与见证成长。</p> 写家书寄思念 <p class="ql-block">秋天是思念的季节,中秋是团圆的节日。十人张籍的诗句“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见字如面的感动在信息化发达的今天已经很少见了。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刻地体会到父母亲情和生活不易,学校在中秋节组织留守的孩子们给远方的父母写一封家书。每个孩子都拿到一张雪白的信纸,有的咬着笔头不知如何开始,有的望着天花板发呆,有的已经开始奋笔疾书……写好信之后,老师们教大家填写信封,张贴邮票。有的孩子不知道父母的地址,现场打电话询问,因为寄出这封信,对他们来说有着不一样的特殊意义。</p> <p class="ql-block">“当我写这封信的时候,我的心里非常激动,我的笔久久没有落下。”</p><p class="ql-block">“现在你们可以不要关心我了,因为我有了保护自己的能量!”</p><p class="ql-block">“我很想念你们,小时候妈妈的不告而别让我很痛苦……”</p><p class="ql-block">“我很失望,但我也体谅你们,你们的辛苦我都看在眼里。”</p><p class="ql-block">“你都好久没有打我了,我都有点皮痒了,所以赶紧回来揍我吧。”</p><p class="ql-block">“我和父亲见面都是一些很难忘的节日里,而且时间匆匆”</p><p class="ql-block">“爸爸妈妈,不要担心我,你们在那边也要保重身体,不要太劳累,我以后一定会孝敬你们的。”</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半天真半认真的口吻,写的时候不经意,可每一句都扎在了为人父母者的心坎上,让人轻易破防,瞬间泪目!</p> 见字如面吾安好 <p class="ql-block">还记得中秋节我们寄出去的家书吗?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重阳节过后,我们果然陆陆续续开始收到回信。</p> <p class="ql-block">重阳节的时候我们请来了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喝菊花茶过重阳节。现场朗读了几位同学的回信,并视频连线,三代人在手机的两端共聚团圆,共话亲情。</p> <p class="ql-block">本期,我们朗读其中的两封回信。</p> <p class="ql-block">许妈妈的回信</p> <p class="ql-block">妈妈的爱是事无巨细的关心和叮嘱,从学习到生活,到安全,所有的事都逃不出母亲的交代。不十分严厉的字眼却让孩子瞬间眼眶红了,这是来自母亲的责问,也是一位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护!</p> <p class="ql-block">徐爸爸的回信</p> <p class="ql-block">这位父亲的字里行间透露着无奈和抱歉,无法陪伴在孩子身边既是对孩子的亏欠,更是自己的遗憾。生活所迫,背井离乡的父母心中最牵挂的就是孩子的健康成长、学习成绩,纸短情长,一两页的信纸远远书写不完父母对孩子们的爱,唯愿我们的孩子快快长大,好好学习,为父母分担压力。</p> <p class="ql-block">秋意起,天渐凉,一封家书最能添温暖。拆信封喜悦,见字如面的快乐,让这个秋天更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