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交流共同提升(三)

wowojiajia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数学组观摩郑州九中“三角测量法”听评课</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郑州九中行,感悟数学美</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王保贞</b></p><p class="ql-block"> 数学组从10月18日-10月21日,4天在九中参加听课、备课、评课、教研等教学活动。</p><p class="ql-block"> 10月18日上午第二节参加高二数学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10月19日下午第三节,全程参加了数学组的“三角测量法”教研活动,10月20日下午参加在职三年内青年教师“三次备课”教研活动,其余时间听11节6名高一高二老师数学课,1节高二英语,1节高一历史。可以说,这四天我们是深入参与到九中的教学教研活动中,从学习到评学,收获颇丰。</p><p class="ql-block"> 从听课方面,九中的数学课无论高一还是高二,都是非常扎实、厚重,让人感受最深的是老师们上课的激情和热情,课堂都非常有感染力。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从课堂提问、课堂演板等多种形式,让每一名学生在课堂中都学有所获。</p><p class="ql-block"> 在备课组集体备课方面,九中每个年级每个月都有详细的教学计划,每周一结合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际进展,及时调整安排每周具体的教学计划,落实到具体的章节、学时。全年级既能够统一步伐,但每名教师又可以根据本班实际,在一周时间内适当安排个人教学进度。另外九中的每周一测,对我们的教学安排启发也比较大。</p><p class="ql-block"> 在教研组活动方面,九中的入职五年内的青年教师的“三次备课”,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帮助非常大,从第一次个人备课,到第二次指导教师协助下的第二次备课,到授课结束后的第三次备课,让一名青年教师学会认真打磨每一节课,并及时进行反思、修正,非常有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p><p class="ql-block"> 全程参与数学组的“三角测量法”,学校安排有跟组领导,有主持人,课后从三名不同层次学生的反馈,来掌握课堂教学的达成度,教师从个人角度对本节课进行反思。指导教师再对授课教师进行指导、建议。从而引导教师关注课堂、关注学生,关注课堂上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效果。</p><p class="ql-block"> 这些天听课下来,收获满满,“每一节课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备”,“每一节课都可以进行多维度拓展”,希望以此为新的起点,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关注到每一个学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研讨交流发言</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充实的四天,累并快乐着</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高二数学 雷淑慧</b></p><p class="ql-block"> 充实的四天过去,免疫力一直不太高的我还是感冒了。为期四天的学习共听了13节课,旁听了三次教研活动。回顾一下,感觉还是收获满满,不虚此行,累并快乐着。也在此感谢领导的安排,从出行到就餐到午休都给予了周到的安排和照顾。 </p><p class="ql-block"> 学习第一天,我们就碰巧赶上了数学的备课组活动,每周固定一次,在周一上午的第三节。首先组长讲一下下一周的备课及教案计划,然后请本组的一位老师针对下周的某一节认为比较重要的课说一说自己关于这节课的思路,知识重点、难点以及教学上需要把握哪些方面。同时组长对最近的工作做下一步部署:针对即将到来的九校联考的期中考试,每人做一个专项的组题,10道,中等难度,题型以填空和解答为主。备课组这一活动倒是我们的常规,组题研讨的也都一直在进行。</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的教研活动是他们这学期开始的三角测评活动,听的是高二4班的年轻数学教师的课。听课的教学领导及数学组的老师一起去测评,同去的还有随机抽取的三位程度不同的学生。首先领导分别对三位学生提问:你认为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你学到了什么?比较两个数或者两个代数式的大小的方法是什么?...这是从学生的角度测评。然后是教师说教学反思。这是教师自身角度的测评。最后是同组数学教师的发言,说她对这节课的看法,这节课的优缺点。这是第三个角度:同组教师角度的测评。三角测量法真切的体现了这节课的实效及这节课设计的优点及可以改进之处,也指向了一节课的终极目标:到底学生都学到了什么?</p><p class="ql-block"> 第三次教研活动是初高中一起的教研活动。这次活动是针对入职三年以内的教师的一个三次备课活动的汇报。初高中共7位教师分别汇报了他们的关于某个课的一个三次备课的过程、改进与改进原因。都是看得见的感受、提升。比如认识到教学目标要可操作性强;作业要分层布置;改进后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增加了变式提升了学生的认知和能力;明确常考的题型,题型要具体;课堂节奏要合理,不能前松后紧;搞好问题链,要加强各个问题间的逻辑关系;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时,要给学生机会说明原因,搞不好是老师片面了呢。这里有一个小插曲,老师讲了一个公式,它有一个很有趣的名字,叫“糖水不等式”。一般来说,糖水里再加入一点糖,糖水会更甜。于是,老师就问学生,糖水里再加入糖,是不是更甜了?学生回答:不是!老师以为学生搞错了,但也没有让学生说不是的原因,就略过去了。后续研讨时才发现还有“饱和糖水”的概念,学生九年级学化学时是知道的。这样的教研活动对年轻教师确实有很大的促进。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青春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观课后也很有触动。观的第一节课是朱老师的“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整节课节奏紧凑又平稳。首先把第三章的框架梳理一下,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三分钟。提炼出来这是讲生活中的“不等关系”,然后带领学生用不等式把不等关系准确的表达出来。然后讲第二个问题:实数比较大小,最后讲不等式的8个性质。不仅详略得当的讲了八个性质,用具体准确的文字比如“同向正数可乘性”给定理起名字,还用了配凑、作差法两种方法证明了这个定理。指出来定理7、8还可以尝试用幂函数的性质来证明。这节课让我震动的不仅是老师的每一个问题都有学生接住,显得特别流畅、灵动,而且老师并没有用课件。数学老师弄一个得心应手的课件有多难,做过的都懂。后面还听了孙老师、郑老师、杨老师等老师的课,看到了她们融入了自己多方思考后的最佳解法,比如项数不多时一一列举出来反而好算,也看到了她们在分析问题是不仅讲问题的区别,也带领学生去思考问题间的联系;及时提醒学生去思考,记笔记;也看到了习题课上老师让学生板演,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也看到了在学生体会到了更好的解法举手发言,听到了老师鼓励的话“此处应该有--掌声”,同时教室里响起来的热烈的掌声。如此种种,让人有触动有激动有感悟。</p><p class="ql-block">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让我们边学习边思考,一起继续努力。在后续的教学道路上,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继续认真准备每一节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笔记一丝不苟</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学习永远在路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杜景甫</b></p><p class="ql-block"> 10月18日—21日我们一行28人在郑州市第九中学进行了为期4天的参观学习。每天早上6:40匆匆地从家里出发,赶到学校乘坐班车和其他老师集体赶往九中,中午听完课为了节约时间,就在学校书吧休息。直到晚上5:40才能赶到家,其中的辛苦自是不用多说,但好在收获颇丰。现将学习感受总结如下。</p><p class="ql-block"> 首先,从课堂说起。这四天我们深入九中课堂,共听了13节随堂课,其中11节数学课,1节英语课,1节历史课。我们数学四人组听了高二7节数学课,高一4节数学课;数学新授课6节,习题课5节。他们的课堂注重实效,不在意形式,上课会先用几分钟处理一下作业,然后再开始新课,两节连排课可能一节课习题,一节课新课。上课形式无论是概念课,还是习题课更多是传统的粉笔板书,或者白板板书。我印象中只有多媒体能增加数学课的趣味性。高一14班海航班的杨老师那节《函数的概念》新课,没有用多媒体同样出彩。在杨老师幽默的语言和巧妙的引导下,学生思维活跃,巧妙的突破了函数概念的理解这一难点。在这个课堂中,你能感受到学生和老师思维的碰撞,能够感受数学纯理性的愉悦。高二7班的郑老师《数列章末复习课》上,老师的课堂节奏把握的很好。针对学生的问题,传统的板书的情况下,一节课讲了7道题目,学生也并没有跟不上。我们还听了一位青年教师的课。为了提高课堂实效,他们采用“三角测量法”来督促老师关注学生收获。具体操作是:学校设有类似学科的专家组,专家组先深入老师的课堂,听老师上课。课间教务处随机抽取好中差三类学生各一名展开进行课后检测和调研,接着让授课教师对该节课进行课后反思,专家组针对听课情况,老师课后反思及学生调研情况,对这节课进行指导和点评。这种方式很有挑战性,给上课老师很大压力。但几次这样的课上下来老师自然进步飞快。</p><p class="ql-block"> 接着,再看看九中的教研方面。他们的教研比较实。共有两种形式,备课组教研,和教研组教研。我们有幸参加了他们这两种形式的教研。我们到达的第一天就参加了高二备课组的教研。形式和我们大教研类似,备课组长主持,首先是按上周安排的老师进行《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的说课。然后备课组长布置下周的备课任务及知识的思维导图,以及周测卷的出题任务。最后传达学校方面的通知。周三下午我们还参加了全体数学老师的大教研。教研组长主持。这次教研共分两部分。首先是入职三年以内的青年教师进行《三次备课及反思》。每位教师自选主题,制作课件,体现自己该课题的自主备课,互助备课,反思备课这三次备课过程及反思。青年教师说完自己的反思后,青年教师所在年级备课组长进行点评和总结。最后,教研组长布置下次教研主题和任务。整个教研过程持续2个小时。三次备课及课后反思对青年教师的成长能起到督促作用。同时这次教研也给了我很大启示,给自己以后工作提供了努力方向。</p><p class="ql-block"> 午间休息时我对九中的图书馆产生了浓度的兴趣。图书馆在二楼,有学生借阅室,有教师书吧。开放时间,学生可以借阅,也可以在里面看。在图书馆里,时间也好像放慢了脚步。在充满书香气息的图书馆里,围坐在长长的书桌前,晒着暖暖的阳光,手持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那可真是惬意,学生怎能不爱上阅读呢?同时,九中很看重青年教师的个人发展。图书馆里有专门的教师书吧,里面有热水沙发,当然还有书,在这里老师可以静静的阅读,给自己充电。他们提供的书很多样,有教学方面的,更有扩大教师视野的书和期刊杂志。趁着学习这几天我发现了一本华东师大出版的学术期刊,是关于全球教育趋势的。我当时随手拿到后,里面的内容我很感兴趣,惊讶竟然还有国内外基础教育方面的期刊。只看了几篇,但里面的内容印象深刻。比较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老师不用担心自己落后时代,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也不只是说说而已了。我们有书就有努力的方向和无言的老师了。</p><p class="ql-block"> 学习永远在路上。希望以后学校多些学习交流的机会。见贤才会思齐。见的多了,老师才会发现差距,才能激发自己学习的动力。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批能干,能言,能示的,能理性思考的教育性教师又努力的老师来带领,必将收获翻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专注学生专注</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抓着课堂瞬间</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span class="ql-cursor"></span></i></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九中听课学习总结</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高二数学 任瑞</b></p><p class="ql-block"> 在九中为期四天的学习结束了,这几天的生活过的很充实,每天跟着九中老师的步伐,进班听课,在办公室集体备课,在会议室参加数学大教研,参与进他们学校青年教师的“三角测量课”中,收获满满。</p><p class="ql-block"> 第一天我们到了以后与高二数学组对接完毕,就参加了他们的小教研集体备课,每个老师都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对必修五第三章不等式及其应用这一章节的内容进行梳理,其中孙老师针对基本不等式这一节内容进行了说课。说课环节从知识的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突破开始,结合他们的资料优化方案,内容很详细。说课结束以后,组内又讨论了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十一月份的期中考试,最后决定每位老师负责一个知识点整理出一套中等难度(大于作业难度小于考试难度)的练习题,以填空题和大题为主,放在周三晚自习第一节进行数学限时测验。总的来说,这次集体备课的效率很高,既对本周要讲的知识内容进行了分析,又安排了接下来的任务,具体到每个人应该做什么,有的放矢。</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听了郑艳老师、朱丽老师、孙加萍等老师的十多节课,有数列的习题课,也有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的新授课。这些老师各有自己上课的风格和特点。朱丽老师经验丰富,给人的感觉很温柔,她的语言组织的特别好,数学语言精准(这需要自身有扎实的数学功底),整节课逻辑清晰,课堂松弛有度,总是引发学生思考,在一问一答中就把知识重点讲完了,让我很是佩服。郑艳老师总是给人一种积极自信的感觉,上课的时候说话语气很有气势,让人不得不专注到课堂中来。她的习题课在讲解习题的过程中注重对知识点的总结,这点很值得我学习,因为咱们的学生需要时时刻刻对知识点进行复习。另外她的板书也很整齐工整,一目了然。孙加萍老师是一个认真细心的老师,她讲课会把细节处理的很好,习题课上将同类型的题目放一起攻克难点,认真细致地分析,直到学生理解透了为止。高一的杨进生老师的课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他教的是高一的海航班,讲的是周测的卷子。学生们个个积极阳光,老师一提问题就踊跃回答,虽然不一定正确,但是课堂气氛特别活跃,让我很是羡慕。再加上杨老师讲课也很幽默,课堂效果特别好,学生们的激情让我这个听课老师都很激动。这些老师身上的闪光点都值得我学习并在以后的课堂中加以实践。</p><p class="ql-block"> 周二下午我们听了九中特有的“三角测量课”。徐园园老师是一名入职第二年的青年教师,这节课由她来上,内容是“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新授课。课堂结构很完整,效果也比较好。为了更深入了解“三角测量”的内容,我们又参加了课后研讨。第一个环节是选A、B、C三个层次的三名学生分别对这节课进行评价。评价是以问答的形式进行的,由数学组老师提问,三名学生分别回答本节课自己收获了什么,哪些知识点记得比较清楚,会用哪些方法证明不等式。其中B、C两名学生回答的不是很理想,生A回答的很好,这也间接反映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决定他们能学会多少知识。第二个环节是徐园园老师自己反思,她反思课堂上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一味地讲,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做。第三个环节是组内互评和领导点评,点评的内容让我也学到很多。比如在新授课上要注意给学生规范作答步骤,要将课堂的重心把握好不能偏移,要对学生容易出错的细节加以处理和强调,要让学生多说多练,给课堂适当留白,要多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找出结论而不是直接给出结论,要控制好讲课速度,在讲重要内容的时候慢下来等等。这些点评都是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的,点评的很到位,也让我对自己平时的课堂加以反思。</p><p class="ql-block"> 周三下午我们参加了九中的数学大教研。本次教研主要是新入职一到三年的青年教师对自己的“三次备课”进行总结,然后由同组的备课组长进行点评。三次备课指的是第一次自主备课,第二次组内互助备课,第三次课后反思备课。从九位老师的发言中可以看出来九中很注重对新入职的老师的培养,他们在三次备课的过程中成长的很快。这些新老师在备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也会遇到,有一些细节引起了我的共鸣。比如上课的时候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怎么办,学生就是计算不出来答案怎么办等等。总结来说还是要让学生真正参与进课堂,重点是学生的学习,而不是老师的教授。同时数学这门课还需要课下多进行巩固练习,强化学生的记忆。针对咱们的学生,还需要精心挑选作业,要考虑到学生们写作业时间有限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这几天充实的学习时间很有意义,接触其他学校的老师和学生让我学到了一些东西,也有许多感触。感谢学校和九中给我们的这次机会,相信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把这些心得体会运用在自己的课堂中,让自己有所进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记牢这个细节</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span class="ql-cursor"></span></i></b></p>

老师

学生

备课

教研

课堂

九中

青年教师

教师

备课组

这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