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踏上三尺讲台13年,第三次参加县级课赛。每一次学到的东西不一样,收获也不一样。</p><p class="ql-block"> 2012年作为新手教师,第一次接触课赛,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上了一首活泼的现代诗歌《红领巾真好》,重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堂上具体的细枝末节已记不清楚,但那几台加在眼前的摄像机却历历在目,第一次让我感觉到了什么叫压力山大。在众多的参赛者中,我只记住了东道主徐家蕊老师,她上的《伯牙绝弦》扣人心弦,感人肺腑,让我记住了她的一颦一笑。也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教师的风采和魅力不是去一味的模仿和表演,而应在课堂中融入自己的个性和风格,你的深情并茂,你的循循善诱,你的抑扬顿挫,你的激情四射……都会激起学生心中的涟漪,点燃他们求知的欲望。这次大朝山之行,坚定了自己成为一名语文教师的信念。</p><p class="ql-block"> 2018年第二次走上赛场,还是曾经那个少年,不过早已褪去了曾经的锋芒,变得更沉稳了些许。这是一次《课外阅读》,是挑战,是机遇,更是学习进步的机会。对每个选手都是公平公正的,没有参照的蓝本,重在阅读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根据不同文本,不同的阅读需求,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虽正直初冬,但栗树完小已经有了一丝浓浓的寒意,加上抽签又抽到最后一天最后一节的,我的心更是从头凉到了脚后跟。不过在接下来两天的观摩中,让我感受到了团队的重要性。赛课,虽是选手之间的角逐,个人实力的体现,其实比的是背后的一个团队,一个组织,从课题的精心选择,到课件的精美打磨,再到教师的个人展示,这是一个“点面结合”的呈现。这次课赛很幸运,听到了何江华老师对课外阅读教学作的培训,让我见识了,原来课外阅读课有那么多的开展方法和形式,也让我从心里重视起来学生的课外阅读。</p><p class="ql-block"> 2021年的今天,第三次受组织信任,相约在田心完小,早上《口语交际》的比拼拉开序幕。因为个人准备不充分,记错了时间,结尾掉了链子,除了满心的自责,就是遗憾。同时也点醒了自己,学习这条路是永远走不完的,不是在路上,就应该在途中,不是跟人学,就得自己学。此外,人生中很多事是没有后悔药的,尤其是机遇,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没有付出更多的努力,就算天时地利人和都站在你一边,如果你没有珍惜,没有把握好,即使好运近在咫尺,你也只能阙阙相忘。</p><p class="ql-block">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遗憾也是一种成长,让人放下了心浮气躁,让人及时反思得失,让人正视自己的不足,也让人更加有危机感,争先进位意识。相信这一次也一定会收获满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