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戏剧应该属于文艺范畴吧?那么怎样把文艺与娱乐联系起来就成了我在戏剧节期间想到的问题之一。</p><p class="ql-block"> 小的时候,不顾大人的呵斥,隔着墙头,踮着脚尖,要去看一眼宣传队排练,算是文艺范的娱乐了;"样板戏"鼓点一响,就会扯起嗓子跟着喊,惊天动地;大院里放电影,搬着小板凳,找不到位子,坐到银幕反面去看,也算是娱乐了。大了以后,娱乐的水平提升了,尤其是这次,居然是兴师动众,劳驾到旅行社的小姐姐全家,四部手机同时为我们抢票!也仅抢到五张,座位还不在一起。后来的几位就只能说"对不起"了。</p> <p class="ql-block"> 三天看两部剧,总时长390分钟,就是九个半小时,而且还是在"慢节奏"的名义之下。这样看戏还是第一次,粗算了一下,剧场座椅每场每把平均收费¥2000元,给我留下了耳目一新的印象。仅说一个实例:观看六小时长剧《曾经如是》时,坐在我旁边的一位女子,大概也就是全场的那种平均年龄——30岁左右吧,与我以一种不太愉快的对话开始。当我拿起手机准备拍照时,她厉声轻语道,请尊重演员!我不屑地反问,怎么了❓演员和剧本应该得到保护,她说。俨然就是知识产权普法教育!环顾左右,确实没有人在拍照。我自知理亏,说了声“对不起”。接下来的两次剧场休息,我们俩聊了起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位姑娘居然是一个人,请了两天假,连续四天痴狂地看五场剧!我问她是从事什么职业工作的?这样看不累吗?她说她是做建筑设计的,就是因为太累了,加上喜欢,所以来放松放松。一语道破!年龄不同,连累与不累的本质差异都瞒不住。代沟啊!不仅仅是皱纹折子花白头,还有更深刻的。。。</p> <p class="ql-block"> 两部剧目分别是赖声川编导的话剧《曾经如是》和戏剧大师曹禺的名作,金星导演并主演的舞台剧《日出》。两部剧都列入了本届戏剧节重磅剧目之中。</p><p class="ql-block"> 我喜好旅游,原因之一是每次出游都让我真真实实感受到,旅游也是一种学习,而且是身临其境,寓教于乐的学习。前面说过,《曾经如是》是首演,但不是第一次演出,只是第一次在乌镇舞台上演出。舞台剧,除了原著相同外,它的编剧、导游、主演,甚至场地不同,都会使情节随之而变,融汇为广义的行为艺术,不像电影,一个拷贝,放之四海而皆同。 </p><p class="ql-block"> 赖声川的超长巨构《曾经如是》依托真实、虚构和真实+虚构的三个历史事件,以时间和空间为轨迹,以必然和偶然为逻辑,讲述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幸福在哪里和怎样获得幸福的道理。讲述的方式时而像是用玄学解读哲学,越说越难懂,时而又像是大白话,反复不停地重复,有些像由浅入深,再有深入浅的过程。结论就是:幸福根植在净土之中,当你的内心变成净土之后,幸福就与你常相伴。这是我的理解,也许是一种误读。</p> <p class="ql-block"> 《日出》是曹禺先生的经典之作,经典最难复述!现代舞蹈家金星就是有这种胆识,不仅在剧中饰演女一陈白露,还首次担纲舞台剧导演。她把自己一专多能,从事过多种舞台、银屏角色的经验和对世间百态、人情冷暖的感悟,用女性的肢体语言娓娓道来,很精彩!很金星⭐!她还专门为这台戏设计、搭建了一个倾斜度45°的舞台,把平面放大出立体感。</p><p class="ql-block"> 回到上海之后,不少朋友问我,这样看戏累不累?说实在的,当时真没有感觉累,演员谢幕结束后,观众们都迟迟不愿离去。我想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娱乐的效果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