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心善遂人愿,会成人之好 </p><p class="ql-block"> 作者:林耀平</p><p class="ql-block"> 何谓心善?“心地仁慈而善良”也。</p><p class="ql-block"> 比如:他乐于助人,他对人友善,他待人热情、大方、爽快,他同情弱小、包容他人,为了这些,他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p><p class="ql-block"> “心软”有心善的成份,但其主要构成部分截然不同。心软容易被外界事物感动而生怜悯或同情心,这种怜悯或同情心往往失去原则,甚至不分青红皂白。这种人容易被人抓住弱点,有时他会想方设法去哄你、骗你,甚至坑你。因此,心善与心软,虽有联系,但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p><p class="ql-block"> 我生在偏僻的小山村,但我从小时候就很注意观察村里的人与事。从我五、六岁开始,记得每到晚上,点上煤油灯以后,我家里就会坐着多位上辈人在一起与爷爷聊天。我爷爷一生勤勉,待人和蔼可亲,与其同辈的人好像总是围着他转一样,或者说以他为中心。到了我爸爸这辈,我爸爸也类似于爷爷这样的人,人们都愿意跟他交往、聊天。这可能就是今天讲的“心善”所带来的社会效应吧?</p><p class="ql-block"> 写到这,回想起一件事来。在我老母去世的2017年9月20日,在办理丧事过程中,我房上大哥曾对我哥说:“天都就着你们。”</p><p class="ql-block"> 事情是这样的:88岁老母在老家去世,在此之前的2017年7月2日,因几天来桂林连降大雨,全村十几栋土坯旧瓦房被突如其来的特大洪水冲垮了。在处理老母的后世过程中,房上大哥指着装有老母遗体的棺木对我哥说:“如果你兄弟没盖这座混泥土砖房,7月2日大水把老房子冲倒了,老人家过世后真的摆都没地方摆。天都就着你们两兄弟。”</p><p class="ql-block"> 关于盖新房子的事,老母在去世前的十来年就开始说这个事了。常常跟我哥俩说:“老家的土瓦房已40年了,日久天长,年久失修,到处漏水,已是危房了,应该盖座新房子了。”那时看见老母确实是挺着急的,似有“不盖好新房子,死不瞑目”的味道。到了2015年底,老母因肾衰竭而病入膏肓,甚至已卧床不起。</p><p class="ql-block"> 为了实现老母的愿望,我哥俩经过商量,凑了30万元,把土坯危房拆了,在原址上建了一座两层砖结构的混泥土房子,于2017年3月竣工,总算遂了老母的心愿。</p><p class="ql-block"> 新房子盖好了,老母听到后极为高兴,即使已站立不起来了,她也要迫不及待地回老家去,说:“你们不回去,我回去守新房子……”。</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2017年5月1日送老母回到老家的,当她手扶凳子进得屋以后,环顾四周一看,到处是亮堂堂、白净净的,高兴极了,说:“比想象的好。”没曾想,仅过了两个月的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洪水(上游水库开闸所致),把老母吓得够呛,她住的一层那间房子里还进来了近十条不大不小的鱼。陪伴老母的两个妺妹只好把老母抬上二楼居住。</p><p class="ql-block"> 房上大哥说的话没错:如果天不就,如果新房子没盖好,一场特大洪水后,别说活着的人没地方住,就是老母去世后也就真的没地方摆了啊!</p><p class="ql-block"> 常常有人说:只要你心地善良,许多事天都就着你,这可能就是这个意思吧?何谓天就?“就”,就是凑近、靠近,或立即、立刻、马上、就能、就是、随同、顺从等等近意词。</p><p class="ql-block"> 人间大小事务,只要你保持一颗善良之心、一颗诚恳待人之心,唯心论者认为:天也好,上帝也罢,总是在护佑你,就会在就着你、顺着你的。在现实生活就往往会有这么巧的事。因篇幅所限,恕不赘述。</p><p class="ql-block"> 还有,善良之人是没有野心之人。孟子说:“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意思是说:听到鸡叫就起来,一心想着为别人做好事的人,是像舜那样善良的人;听到鸡叫起来,一心想着为自己谋取利益的人,是像盗贼那样的人。</p><p class="ql-block">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心善呢?我谈些不成熟的观点:</p><p class="ql-block"> 一要读书。一个人书读多了,一是遇事时他就能知道怎么做了;二是知识积累得越多,一般来讲他的思想境界就会越高;三是凡博览群书之人,大都是通情达理、具有一颗善良、怜悯之心的人。被誉为“半个圣人”的清末名臣曾国藩的家训说:“以仁爱为宗旨,就会让人心悦诚服。”儒家教导人们:没有什么比力求实现仁爱之道更高的目标了。仁爱的基础就是心善啊!</p><p class="ql-block"> 二要示范。这个“示范”讲的是长辈人对晚辈们要在思想、品质、为人处世方面为晚辈做好样子。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作为父母,平时对人总是凶神恶煞、不可一世、自私自利、满不在乎、处处总是占别人便宜之人,则肯定带不出来好孩子。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太重要了。</p><p class="ql-block"> 三要引导。当今之世,我们遇到了好时代,过着物质丰盈、无忧无虑的生活,这是从好的方面讲的。从负面方面讲,这给后辈们的教育、引导增加了难度。比如:无论是祖辈还是父辈,对几岁、十几岁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左一个“宝贝”,又一个“宝贝”地称呼。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喊他宝贝,弄不好变成累赘》。在“宝贝”声中,对孩子的管教会无度地宠爱,会造成一种“众星捧月”“唯我独尊”“神圣不可侵犯”之势,当他(她)走上社会以后就会把这种思想、这种意识带上,这是有害无益的!这种思想底子的人,绝不会有善良、善意之心的。弄不好还会捅出大篓子来,到时,那真是“吃不了兜着走”。</p><p class="ql-block"> 四要养成。善良之心不是一时一会就能形成的,是需要知识的积累、行为举止的一步步、一点点地慢慢积累而形成的。当你具有了一颗纯真的善良之心以后,你的朋友会遍天下。</p><p class="ql-block"> 五要反思。这个“反思”,更多的是对别人存在问题的反思,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去检讨自身的言论与行动。这是提高自身思想素质、思想境界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好方法。</p><p class="ql-block"> 六要坚持。善心、善良是需要坚持不懈的。常有网友跟我聊天说:“谁的忙你都帮,认识的、不认识,你都帮。”我说:“只要是合法合规的事,帮人家一下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回想起来,我这大半辈子确实帮过许多人:大到职务的晋升、调整,小到孤儿孤女的落户、思想教育引导等。</p><p class="ql-block"> 七要光大。中华仁义、善良之优秀传统文化,是需要每个国人继承、弘扬、光大下去的,让我大中华之仁义、礼让之邦光荣传统一代代传承下去并永放光芒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