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 美美与共 ——“和美课堂”语文教学观摩心得

月无凌

上次与和美相遇,还是两年前。今而有幸再遇“和美课堂”第十七届全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聆听吉春亚、魏星、罗才军等八位名师大咖的课,感触很深,收获颇多。 语文本来就是美的:美的词藻、美的音韵、美的意境、美的意蕴。语文教学也应该是美的:美的朗读、美的语言、美的情感。好的语文课如画、如诗、如歌,给人以审美享受。罗才军老师在《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入情入境的吟唱,张学伟老师在《伯牙鼓琴》中的深情吟诵,让我深深为之折服。如果古诗文都这样诵读出来,就不必费尽心思启发学生体会作者情感了。 《三黑和土地》课上,魏星老师老师重锤轻敲,举重若轻,让孩子感受那个年代农民对获得土地的欣喜和热爱;《万万想不到 穿越真奇妙》课上,张祖庆老师因势利导,顺水推舟,孩子一步步走进穿越的黑洞,感受习作的快乐;《精卫填海》中,何捷老师穿针引线,左右逢源,让孩子走进上古神话的奇妙世界里;《风娃娃》课上,孙庆博老师巧点妙拨,游刃有余,让孩子在童话里续写快乐.......学生在平等的对话中,放言高论,自由发挥。喜怒哀乐流露无遗。 《神话故事单元整合》中,吉春亚老师对于单元导语中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点的重点呈现让我印象深刻。“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反复出现,课堂的设计落脚点也是对于这个目标的突破上。 本次学习收获最大的地方是,教学时,我们应该重新定位课堂教学,是“怎样学”而不是“怎么教”。我们在教学中常常去想着如何教好学生,而真正的教学应该是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好。“教”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名师们在这两天的课堂上给我们呈现出的新理念。<br>另外,学生的学习参与面要广、要关注班级中学生的“底线”,也是我本次学习的一大收获。前段时间我们学校里赛课,有老师在课堂上对好学生连续发问,一堂课下来所关注的学生面无非是那几个人。而在这两天的观摩的课堂上,我见到的却是“全面开花、生机勃勃”的景象。其中一个老师还实现了全员发言,哪怕只是说了一个词。这种情况是我们在平常课堂中所不敢尝试的,怕丢人。而名师却在课堂敢于正视,是我今后要着重学习。 值得思考的地方还有很多,经过为期两天的学习,让我再一次感受到语文教学的魅力,也充分地体会到想要教好语文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美的

课堂

语文

老师

学生

教学

课上

学习

观摩

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