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0月22日上午,本次方仁艳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与海南省中片区特级教师工作站联合开展的教研送课活动进入第三阶段,我们继续向小说课堂的“真相”进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阶段的第一个环节,我们有幸聆听了是龙敏老师为我们带来的“小说学习活动设计及课堂呈现”专题讲座,讲座内容有深度、有厚度,为我们小说实践拨开了迷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龙老师首先我们澄清了小说教学的任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龙老师谈到,当下小说教学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有些课堂把重点放在评论故事、社会学解读、思辨训练等等,这些做法都没有抓住小说教学的根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学家要反映的是这种现象,社会学家要尝试解决这个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龙老师指出,初高中的教材在小说选文上有所差异,在高中阶段,现代小说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许多高中生在碰到现代小说时就感觉无法理解。其实,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树立一种认识:小说强调的是艺术的真实,心灵的真实,许多小说并不会呈现出清楚的结论,这是作家对读者解读空间的尊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说教学的关键是我们进入到小说所呈现的世界,这既需要我们充分了解作品的时代环境,也需要我们积极地调动自己的阅历和经验。读小说不单独是读懂小说的主题,更是要读懂小说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厘清了小说教学的根本任务的基础上,龙老师为我们分享了小说学习活动设计的丰富案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龙老师提到,我们生活的阅读往往是缺乏敏锐感知的意识的,所以小说课堂意义所在就是要训练直觉经验的品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龙老师认为,小说教学活动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为学生展现出“这一类”的阅读图式。诗化小说、反讽小说、乡土小说、荒诞小说,阅读的方法和路径是不同的,在设计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沿着小说的类型找到阅读的正确方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除了帮助学生读懂“这一类”,我们在设计学生活动时,还要考虑“如何突出这一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设计学生活动时,我们要考虑的第三个方面是小说的文体特点——叙述和虚构。我们要思考作者叙述的角度及虚构的意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孤独之旅》中,作者对鸭群的详细描写正是要衬托人物内心感到的无聊与单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故乡》中的“圆规”代表科学,有一种反讽意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在设计学生活动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言语方式和言语特点。龙老师分享了一个美国学生读《花木兰》的案例,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就是在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体会到小说、电影在言语形式及特点上的差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阶段的第二个环节是李瑞玲老师为我们带来的的《小说门》阅读分享。《小说门》是作家曹文轩创作的文艺理论作品,李老师的阅读分享让我们对小说教学的研讨有了理论的提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为什么要读《小说门》?为什么要吸收文艺理论知识?李老师谈到,“新课改”后,学生的素养在快速发展,现实在倒逼我们做理论提升,以此帮助我们填补阅读过程的苍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小说门》这本书中,曹文轩教授想要尝试的是不依赖于西方批评经验,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符合民族心理的小说理论和研究系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曹文轩教授在“空间”这一章节,特别强调了空间的隐喻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于小说中的“环境”,我们不能停留于“三要素”这样僵化的理解,在小说中,环境往往是一种场面,而曹教授告诉我们,场面是保证人物能够活动的舞台,并且常常具有一定隐喻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小说的各种空间之中,李老师尤其关注“异境”,异境就是异乎寻常的环境,它往往与现实拉开距离,有很强的隐喻性。例如《百年孤独》,用一个与世隔绝的小镇,以一个家族百年兴衰呈现拉丁美洲世纪的变迁;再如《红楼梦》里的大观园象征着青春的王国。关注小说中“异境”的设定,往往能帮助我们读懂作者的深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活动的最后,工作室主持人方仁艳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小结。方老师感叹道,教育教学的事务总是忙碌而繁琐,然而在事务缠身的情况下,仍有那么多老师主动承担了任务,坚持参加了活动,这些优秀的伙伴对我们都是激励和鼓舞,工作室正是一个抱团取火的地方,让我们继续向着光、成为光,继续前进、成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由“新视界”看“新世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海口市琼山中学 叶冬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屯昌之行,我们在绿意环绕的屯昌中学,向小说课堂的更青处漫溯,去寻索小说课堂的本源,去探问小说教学的“真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观摩了四节诚意满满的小说课,聆听了三节丰蕴小说教学实践与理论思想的专题讲座,当我们的探索之船到达终点的时候,我们要带走的是自己摘取的星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本次的路程中,我最大的收获是领悟到:阅读小说,我们要找到“新视界”,从而打开小说的“新世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视界”首先是环境视野之新。小说往往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在阅读小说时,如果我们不对当时的时代环境进行调查与了解,往往很难对人物的心境有深入体会。若我们能走出自身惯常的时代语境,投入到小说人物所处的时代环境中,我们便会看到新世界——属于人物的世界。例如,在《我的叔叔于勒》中,为什么菲利普一家对姐姐的婚事如此紧张?在龙老师为我们介绍了英国19世纪女子就业的状况以及婚恋的年龄等背景之后,我们才真正明白母亲对于姐姐婚事的深深忧虑,也更体会到在这种情境下重遇于勒时母亲的揪心。可见,充分了解不同时代社会的风貌与人物的生存状态,我们才能真正坐上小说这一架神奇的“时光机”,去往那一个个斑斓多彩的想象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视界还意味着心灵体验之新。作家卡尔维诺说:“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一个读者在不同的年龄同读一本书却往往常读常新,正是因为经典往往蕴含了深邃的心灵体验。正如作家路遥所说:“作家最大的才智应是能够在日常细碎的生活中演绎出让人心灵震颤的巨大内容。”当我们带着不同年龄的经验与阅历去触碰文本,这些心灵的体验就是我们的新视野,它往往能带我们发现过去不曾关注到的那些“细碎生活”中的“心灵震颤”,让阅读最终抵达“六经注我”的境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家王安忆说:“小说是心灵的历史。”阅读小说的过程正是我们尝试打破有限生命之藩篱的过程,我们要出走,走出惯性思维,走出旧的自我,用新的视界去发见小说内部的新世界。当我们在这心灵的历史里深切地体验一遍,归来的时候,我还是我,却已不是那个最初的我。</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