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一次抗美援朝战役</p> <p class="ql-block">10月25日,志愿军发起第一次战役。7时许,志愿军第40军第120师第360团在云山以北与北进的南朝鲜军第1师先头部队接触,将其击退。10时许,第40军第118师在温井西北两水洞地区与南朝鲜军第6师第2团第3营和1个炮兵中队预期遭遇,采取拦头、截尾、斩腰的战法将其全歼,从而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序幕。当夜,第118、第120师乘胜前进,占领温井。25日,西线美军第8集团军继续以师或团为单位分兵冒进。26日,南朝鲜军第6师先头营进至鸭绿江边的楚山,并炮击中国边境,该师主力位于熙川地区;南朝鲜军第8师主力进至熙川;南朝鲜军第1师主力进至云山地区;英军第27旅、美军第24师进至龙山洞、博川地区。根据战场形势,彭德怀迅速调整作战部署,决心以军或师为作战单位,分途歼灭冒进之敌。西线志愿军各部队边打边进,第40军主力于28日在温井以东龟头洞地区,向南朝鲜军第6、第8师各2个营发起攻击,至29日晨将其大部歼灭。该军第118师进至古场地区,于29日晚将南朝鲜军第6师第7团大部歼灭。与此同时,第39军进至云山地区,对南朝鲜军第1师构成三面包围。第38军进至熙川附近,第66军进至龟城以西地区,志愿军预备队第50军主力渡江,向铁山半岛集结。至10月31日,西线志愿军主力已进至古军营洞、塔洞、泰川以北、云山以北、温井、熙川一线,完成了战役展开,并歼灭南朝鲜军第6师大部和第8师一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联合国军”遭打击后,虽已发现志愿军入朝参战,但认为中国是象征性出兵,故以美英军接替南朝鲜军,继续向中朝边境推进。10月31日,英第27旅进至定州、宣川,美军第24师进至泰川、龟城,骑兵第1师北调云山、龙山洞地区接替南朝鲜军第1师继续北进,第2师进至安州地区作为第8集团军预备队,南朝鲜军则收缩防线,屏护美军右翼安全。志愿军领导人决心采取侧后迂回、结合正面突击的战法,以第38军沿清川江左岸向院里、军隅里攻进,断敌退路,以第40、第39、第66军对当面之敌展开攻击,先打南朝鲜军,而后视情歼灭美英军部队,力争在清川江南北地区各个歼灭敌人。各军按统一部署,于11月1日黄昏发起攻击。第39军向云山发起进攻,至3日夜,歼灭美骑兵第1师第8团大部和南朝鲜军第1师第15团大部,重创美军骑兵第1师。第40军经石仓洞、曲波院攻击前进,逼近宁边;第38军经球场沿清川江左岸攻击前进,占领院里地区,对西线“联合国军”侧后构成威胁;第66军主力进至龟城以西、以北地区,将美军第24师先头团阻于大安洞以南;第50军第150师由安东渡江后进至新义州以南,准备阻击进至南市洞的英军第27旅。美军第8集团军遭到志愿军连续突击,且侧后受到严重威胁,被迫于11月3日开始全线撤退。志愿军转入追击作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4日,第39军主力在上杨五里歼英军第27旅1个榴弹炮兵营;第40军在龙渊洞歼美军1个加强连;第38军攻占军隅里东北龙登里、飞虎山等地后受阻,配属该军作战的第42军第125师占领德川;第50军前出至铁山、古军营洞地区;第66军逼退美军第24师。“联合国军”除以一部兵力扼守清川江北滩头阵地外,主力全部撤至清川江以南,并占领沿江有利阵地。志愿军为保持主动,于5日停止进攻,结束西线作战。在西线志愿军主力实施反击作战期间,第42军主力在东线黄草岭、赴战岭英勇阻击美军第10军部队的进攻,保障主力的翼侧安全。10月25日,第42军先头1个营到达黄草岭占领阵地,抗击南朝鲜军进攻。27日,军主力到达该地区后,即以第124师部署于黄草岭以南草芳岭、烟台峰地区,并以该师1个加强营控制小白山要点;以第126师1个团部署于赴战岭以北地区,以另2个团为军预备队。28日~11月1日,第124师在人民军一部的配合下,多次击退南朝鲜军第3师的进攻。第126师第376团在南朝鲜军首都师1个团南撤后,进占赴战岭。11月1日,美军第10军调陆战第1师参战。2日,该师与南朝鲜军第3师在50余架飞机、40余辆坦克配合下,向志愿军烟台峰一线阵地猛攻。第124师依托野战工事,在给敌以大量杀伤后主动撤出烟台峰阵地。4日,美军和南朝鲜军以40余辆坦克、200余辆汽车和装甲车组成快速突击部队,在飞机掩护下,沿公路向草芳岭进攻。志愿军和人民军防守部队顽强抗击,有效迟滞了美军的进攻。7日,第42军奉命撤出黄草岭以南阵地转移至柳潭里一带组织防御。</p> <p class="ql-block">此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将“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击退到清川江以南,毙伤俘敌1.5万余人,粉碎了“联合国军”在感恩节(11月23日)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为以后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作战中,志愿军伤亡1万余人。</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抗美援朝战役</p> <p class="ql-block">志愿军入朝参战并取得第一次战役的胜利后,美国政府依旧坚持以军事进攻迅速占领全朝鲜的计划。“联合国军”总司令D.麦克阿瑟决定在朝鲜战场发动“总攻势”,计划先以地面部队进行试探性进攻,然后以美军第10军在东线、第8集团军在西线,向北发起总攻,在圣诞节(12月25日)前结束朝鲜战争。为实现这一计划,“联合国军”将位于二线的美军第25师和土耳其旅、英军第29旅调至西线,将美军第3师调至东线,使在前线的地面作战部队增至5个军共13个师3个旅另1个空降团,计22万余人。第一次战役即将结束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判断“联合国军”可能重新组织进攻,提出了巩固胜利、克服当前困难、准备再战的方针,如敌再进,让其深入后歼击之。11月5日,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同意彭德怀提出的作战方针,并指出:德川方面甚为重要,志愿军必须争取在元山、顺川铁路线以北区域创造一个战场,在该区域消耗敌人的兵力,把战线推到平壤至元山一线,而以德川、球场、宁边以北以西区域为后方,对长期作战方为有利。9日,毛泽东再次指出:志愿军应争取在一个月内,东西两线各打一两个仗,歼敌七八个团,将战线推进至平壤、元山一线,以利于长期作战。据此,志愿军党委决定采取内线作战、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方针,计划在西线将“联合国军”诱至大馆洞、温井、妙香山、平南镇一线,在东线将其诱至旧津里、长津一线,然后集中兵力各个歼灭。为增强志愿军作战力量,第9兵团(辖第20、第26、第27军计12个师)奉命入朝,担任东线江界、长津方向的作战任务。志愿军总兵力达到9个军30个师38万余人,在东西两线均形成优势。[</p> <p class="ql-block">作家魏巍将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松骨峰战斗写成了那篇著名的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p> <p class="ql-block">11月6日,“联合国军”开始试探性进攻。志愿军按预定计划以部分兵力节节抗击,诱敌深入,主力向后转移。在志愿军的迷惑下,“联合国军”全线北进,至21日,西线部队进至嘉山、龙山洞至德川、宁远一线,东线主力美陆战第1师进至长津湖地区,被志愿军诱入预定战场。11月24日,“联合国军”发起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25日黄昏,志愿军首先在西线发起战役反击。第38、第42军向德川、宁远地区的南朝鲜军第2军团第7、第8师发起进攻;第40军向球场以北的新兴洞、苏民洞地区美军第2师进攻;第50、第66、第39军则分别在定州、泰川、云山地区攻击美军第24师、第25师和英军第27旅、南朝鲜军第1师部队。26日,第38、第42军歼灭南朝鲜军第7、第8师大部,打开了战役缺口。为发展战役胜利,志愿军领导人决定采取侧后迂回结合正面进攻的战法,力争在清川江南北地区分割歼灭西线“联合国军”部队。至28日,正面突击的第40、第39军分别逼近球场、宁边;第66军进至古城洞、龙山洞;第50军进至五龙洞。担任外层迂回任务的第42军攻占北仓里,继续向假仓里、新仓里方向前进;担任内层迂回任务的第38军主力在嘎日岭、于口站地区击破土耳其旅的阻击,进至裴德站、瓦院地区。该军第113师14小时前进70余千米,于28日8时到达三所里,切断了美军第9军由军隅里经三所里通往顺川的退路。28日,志愿军调整部署,继续进攻。第113师在三所里击退美军10余次冲击,又抢占龙源里,切断了美军第9军由军隅里通往顺川的另一条退路。第42军先后在月浦里、假仓里歼灭南朝鲜军和美军各一部,进至新仓里。第38军主力歼灭土耳其旅大部和美军一部,进至凤鸣里。第39、第66军进到宁边以南地区,第40军进至院里地区,第50军进到博川以西地区。美军第9军陷入了志愿军的三面包围。29日,美军第8集团军开始全线退却。美军第1军撤至安州地区,准备经肃川向平壤方向撤退;第9军收缩至价川、军隅里地区,企图经龙源里、三所里向顺川突围。西线志愿军部队全力进攻,以美军第9军为主要攻击目标,在清川江南北地区对美军第8集团军展开大规模的围歼战。第113师在三所里、龙源里顽强抗击,坚守阵地,粉碎了美军突围与北援的企图;第38军主力迅速向第113师靠拢,从翼侧突入南撤的美军行列,展开激战;第40军攻占军隅里,以一部兵力协同第38军作战,主力继续向安州方向突击;第39、第66军先后渡过清川江,向南攻击前进,协同第38军歼击被围的美军部队;第42军继续在新仓里攻击美骑兵第1师主力;第50军从博川东南逼近安州。战至12月1日,美军第9军被迫遗弃大量辎重装备,转道安州会同美军第1军,经肃川退往平壤一线。西线志愿军部队遂于12月2日停止追击,转入休整。志愿军在西线发起反击后,东线美军第10军(辖第3、第7师和陆战第1师)并指挥南朝鲜军第1军团(辖首都师、第3师)仍继续向北推进。11月27日,美军陆战第1师主力和第7师1个加强团,进入了长津湖地区。27日晚,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宋时轮)集中第20、第27军在长津湖地区对美军展开反击,激战一夜,将美军第7师和陆战第1师各一部分割包围于下碣隅里、柳潭里、新兴里和古土里地区。美军被围部队为打开通路,连续不断地猛攻志愿军阵地。志愿军部队一面对被围美军展开攻击,一面坚决抗击美军反扑。29日,美军陆战第1师猛攻死鹰岭和富盛里阵地。志愿军第58师第172团第3连连长杨根思率领1个排扼守死鹰岭1071.1高地,连续击退美军8次进攻,最后抱起炸药包,冲入敌群,与敌同归于尽,保住了阵地。第60师在富盛里、小民泰里一线阵地击退英美军多次进攻,并乘胜向古土里方向实施反击,毙伤俘敌近千人。根据战场情况,第9兵团决定集中力量逐次歼灭被围美军。30日晚,第27军集中第80师和第81师主力对新兴里美军第7师第31团级战斗队(加强团)发起进攻,激战两日,将其全歼。此战之后,东线“联合国军”全线动摇,长津湖地区的美军开始向南突围。志愿军以预备队第26军投入战斗,克服天寒地冻、粮弹缺乏、冻伤减员严重等困难,对美陆战第1师展开围追堵截。12月12日,美军陆战第1师余部在美军第3师的接应下撤回五老里。“联合国军”在东西两线遭到沉重打击后,麦克阿瑟于12月3日命令部队向“三八线”实施总退却。志愿军乘胜展开战役追击。在西线,志愿军和人民军于6日收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临时首都平壤,并继续向“三八线”推进。23日,志愿军西线各军进至金川、九化里、朔宁、涟川、铁原、华川等地区,人民军第1军团越过“三八线”,解放延安半岛和瓮津半岛,第2、第5军团各一部进占春川、加平。在东线,人民军部队于9日收复元山,切断了美军、南朝鲜军的陆上退路。美军和南朝鲜军遂撤往咸兴、兴南地区。志愿军第26、第27军同人民军第3军团继续追击,17日占领咸兴,19日占领涟浦机场,24日收复兴南地区。美军第10军等部在300余艘舰船的接应下从海上撤退。第二次战役遂告结束。</p> <p class="ql-block">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发生在长津湖地区的一场战役。</p><p class="ql-block">长津湖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10军,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长津湖地区进行了直接较量,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志愿军在东西两线同时大捷,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p> <p class="ql-block">在战后的统计中,美军阵亡2万余人,南朝鲜阵亡一万余人,而我军阵亡一万九千人。除了阵亡的战士之外,还有四千人被严寒夺去了生命。因此我军的伤亡在两万三千人以上。</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彻底粉碎了“联合国军”占领全朝鲜的企图,解放了朝鲜北半部除襄阳外的全部地区,将战线推至“三八线”,并占领“三八线”以南瓮津半岛和延安半岛,迫使“联合国军”由进攻转入防御,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局。在作战中,志愿军基本歼灭南朝鲜军第7、第8师,歼灭土耳其旅大部和美军第7师1个加强团,给予美军第2师、陆战第1师以歼灭性打击,重创美军第25师、骑兵第1师,共毙伤俘敌3.6万余人,其中美军2.4万余人,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W.H.沃克也在撤退中身亡。此外,并缴获与击毁各种炮1000余门、汽车3000余辆、坦克与装甲车200余辆,缴获飞机6架。志愿军在此次战役中伤亡3万余人。</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战役历时29天,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战略意义最为重大的一次胜利。这一胜利,大大超过了毛泽东在志愿军入朝时及第二次战役前的预想。随着志愿军收复平壤、元山,美军开始大撤退,一直退到了三八线以南地区。志愿军不但彻底粉碎了“联合国军”所发动的“圣诞节攻势”,而且将战线由清川江推至三八线,收复了三八线以北(除襄阳外)的全部领土,解放了三八线以南的瓮津半岛及延安半岛,彻底扭转了朝鲜战局。</p><p class="ql-block">志愿军取得的胜利震惊了世界,在全世界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正如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所称的,这是“美国陆军史上最大的败绩”。它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在国际舞台上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在近代一直落后挨打的形象。至此,再也没有人会认为中国的这支“农民武装”式的军队是一支可以轻易侮辱的力量了。</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战争第三次战役,是1950年12月31日—1951年1月8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为打破美国政府“先停火,后谈判”,争取喘息时间,卷土重来的阴谋,突破“三八线”,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韩国)军进行的进攻战役。</p><p class="ql-block">此役,中朝军队越过三八线占领汉城,并前进至三七线,在世界上造成了巨大的政治影响。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经七昼夜的连续进攻,歼灭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一万九千八百余人,挺进八十至一百一十公里,前出到三七线附近,解放了汉城,粉碎了美国及仆从国在联合国玩弄的"停战" 阴谋,及守住三八线,争取时间,准备再次北犯的企图。进一步扩大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加深了美国及仆从国内部的矛盾。</p> <p class="ql-block">五十军刚经过精简由58000余人减至33000余人,不过大部分是云南兵,改编后又补入共产党的优秀干部、知识分子和工农成分的新兵,部队面貌焕然一新,战斗力急剧增强。</p><p class="ql-block">入朝时全军33000官兵,历经一、二、三次战役,特别是第四次的汉江南北五十昼夜阻击战,减员只剩10330人左右了,大概减员三分之二,两万多名云南子弟血洒疆场。</p><p class="ql-block">当时在战场上,美国为了瓦解50军斗志,从台湾叫来一个女子在战场上用高音喇叭直呼50团营连主要军官的姓名,让其不要替共产党卖命,这里有美女金钱等等。然而我五十军将士亳不动摇,英勇顽强消灭敌人。</p> <p class="ql-block">“联合国军”遭到志愿军第二次战役的沉重打击后,全线崩溃,被迫撤至“三八线”及其以南地区转入防御。美国统治集团内部对战争失败责任问题互相攻讦,对是否坚持朝鲜战争意见分歧。美国政府从其全球战略出发,决意坚持侵朝战争。12月14日,美国与英国磋商后,操纵联合国通过成立“朝鲜停战三人委员会”的决议,鼓吹先停火后谈判,企图争取时间,重整军队,准备再战。16日,美国总统H.S.杜鲁门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同时决定扩大征兵计划,加紧军工生产,增强军事力量。12月26日,美国陆军助理参谋长M.B.李奇微接替已死的W.H.沃克任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他一上任就表示一旦实力允许便立即恢复攻势。29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电令“联合国军”总司令D.麦克阿瑟:以保存联合国军力量为主,进行逐次防御作战。31日,李奇微命令其部队防卫一条从临津江到“三八线”的总战线,如被迫放弃阵地,则有秩序地按照调整线实施后撤。为此,“联合国军”在横贯朝鲜半岛250千米正面和60余千米纵深内,组成两道基本防线:第一道西起临津江口,经汶山里沿“三八线”至东海岸的襄阳;第二道西起高阳,经议政府、加平、春川、自隐里至东海岸的冬德里。此外,在第二道防线至北纬37°线之间,还准备了三道机动防线。其部署特点是:置南朝鲜军于第一线,美、英军于第二线,并大部集结于汉城(今首尔)周围及汉江南北地区之交通要道上,能守则守,不能守则随时准备撤退。此时,“联合国军”在朝鲜的地面部队总兵力为36.5万余人,基本防线的兵力为13个师另3个旅。此外,美军第10军(辖第3、第7师和陆战第1师)在大田、大邱、釜山地区整顿,并转归美军第8集团军统一指挥。12月初,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对朝鲜战局作了分析,认为战争有可能迅速解决,但也可能拖长,我们准备至少打一年。美国有可能要求停战,我们认为敌人必须撤出朝鲜,而首先撤至“三八线”以南,才能谈判停战。在“联合国军”向“三八线”败退时,毛泽东于12月13日致电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指出:目前美、英各国正要求我军停止于“三八线”以北,以利其整军再战。因此,我军必须越过“三八线”。如到“三八线”即停止,将给政治上以很大的不利。据此,彭德怀决心集中志愿军6个军和朝鲜人民军3个军团实施进攻,首先歼灭临津江东岸迄北汉江西岸地区第一线南朝鲜军,如发展顺利,即相机占领汉城和春川、洪川、襄阳、江陵一线。此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第一线部队有30万余人,其部署是:以志愿军第38、第39、第40、第50军并加强炮兵6个团组成志愿军右纵队,由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指挥,在高浪浦里至永平地段突破,向东豆川、汉城方向实施主要突击,并分别从两翼向七峰山、仙岩里迂回,断敌退路,歼灭当面南朝鲜军第6、第1师,得手后向议政府方向发展胜利。以志愿军第42、第66军并加强炮兵1个团组成志愿军左纵队,由第42军军长吴瑞林、政治委员周彪指挥,在永平(不含)至马坪里地段突破,分别向中板里、济宁里方向实施突击,以主力歼灭南朝鲜军第2师一部,得手后向加平、清平里方向扩张战果,切断汉城、春川间的交通;另以1个师向春川以北佯攻,牵制南朝鲜军第5师,策应人民军第2、第5军团南进。人民军第1军团主力于东场里以东向汶山方向佯攻,配合志愿军右纵队作战,并保障其右翼安全;第2军团(欠2个团)、第5军团1个师,于战役发起前越过“三八线”,在洪川东南隐蔽集结,准备配合正面进攻;第5军团主力和第2军团2个团由杨口、麟蹄间突入,向洪川方向进攻,配合志愿军左纵队作战。为达成战役的突然性,志愿军各部队从180千米外向作战地区隐蔽开进,主力在战役发起前一周开始秘密占领进攻出发阵地。同时,将战役发起时间选在1950年12月31日晚。</p> <p class="ql-block">50军是一支十分善于防守的部队,对于死守阵地他们有独特的办法。50军十分善于建筑工事保存自身实力,还会巧妙设置火力点打击敌人。</p><p class="ql-block">在与美军交战的时候,50军深知敌我双方火力悬殊太大,正面交锋肯定自讨苦吃。于是在美军炮火猛攻的时候,50军就多设置一些假阵地消耗美军火力。待美军回过神来,50军已经隐藏起来。</p><p class="ql-block">很多时候美军明明看到山头上已经没有人,谁知刚到山脚下就遭到50军猛烈的打击。当夜幕降临的时候,美军的战机失去优势的时候,50军却派出精干小分队出其不意打击美军。就这样不断和美军迂回作战,50军损耗了不少敌军兵力。</p><p class="ql-block">尽管50军的作战方式十分灵活,但是在美军的狂轰滥炸之下兵力也几乎消耗殆尽。在整个汉江阻击战中50军的牺牲也是非常巨大,多个连排班全军覆没。尽管伤亡是前所未有的大,但是我军最终完成了阻击任务,这就是王牌部队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1951年1月3日,志愿军在美军无线电报中截听到他们准备从汉城撤退的对话。彭德怀当机立断,志愿军右翼纵队39军、50军和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全线压上,迅速向汉城展开攻击,追着美军的尾巴狠揍。</p><p class="ql-block">接到命令的50军没有半点拖泥带水,急行军至碧蹄里,仅用20分钟就击溃在此担任阻击的美25师34团一个营。美军丢下阵地狼狈逃往汉城,仙游里的英军就成为了下一个倒霉蛋。在被50军痛击30分钟后,英军只能一边痛骂溜之大吉的美军,一边跟着疯狂撤退。</p><p class="ql-block">50军抢占仙游里,震惊了位于议政府的英军主力。仙游里高地的丢失,意味着英军29旅的一个皇家重坦克营被切断了退路,这支二战在北非战场扬名的英军王牌,彻底成为了志愿军眼中的“瓮中之鳖”。</p><p class="ql-block">为了挽回败局,英军在仙游里失守后,紧急从议政府调来一千主力,配合溃逃下的英军残部向50军展开反击。整整一天,200门火炮的轮番轰炸,下了血本的英军疯狂地发起了数十轮进攻。但令他们绝望的是,仙游里高地的山头都几乎被炸平了,但50军的阵地却岿然不动。</p><p class="ql-block">进攻的英军彻底死心了,他们无法突破50军的防守,只能灰头土脸后撤。身后的美军早已溜得不见踪影,如果继续在仙游里耗时间,他们也跑不掉。至于那支重坦克营,英军依旧充满了自信,因为他们无法想象,手中只有轻武器的志愿军,到底能靠什么拦住武装到牙齿的坦克营。</p><p class="ql-block">几乎就在仙游里英军撤退的同一时间,50军446团2营急行军至佛殊地设伏,对行驶在公路上的英军坦克营发起了突然进攻。但是战斗打响之后,志愿军战士却发现了情况并不乐观,他们的子弹和手榴弹根本对坦克毫无作用,连机枪的扫射打在坦克装甲上也是如同敲小锣一样,只有声响,却怎么也打不穿。</p><p class="ql-block">这时候的英军也从被打蒙的状态中醒了过来,驾驶着坦克毫无顾忌地冲向志愿军阵地,他们狂妄地意识到,眼前这群步兵,是不可能拦住他们的。但就在这个当口,战场上响起了巨大的爆炸声,50军发动了最直接的“三板斧”战术。</p><p class="ql-block">炸药包、爆破筒,这些联合国军眼中已经被淘汰的武器,却成整个夜晚令他们最为恐怖的噩梦。2营的3班长周士杰用炸药包打掉了敌人的第一辆坦克,营指导员兴奋地大喊:“同志们!三班长炸毁了敌人的坦克,向三班长学习呀!”</p><p class="ql-block">看着敌人的坦克被“吓傻了”,四川籍战士李光禄直接冲出掩体,攀上一辆喷火坦克,掀开炮塔的顶盖,将手中的炸药包扔了进去,然后一跃而下。坦克爆炸的火星把李光禄的棉衣都烧透了,幸亏身边的战友们上前帮他扑灭了身上的火团。</p><p class="ql-block">李光禄的英雄壮举极大鼓舞全营战士的斗志,他们照着李光禄的方法,掐着时间把炸药包塞进敌军坦克里。敌人的坦克一辆接一辆的哑火,而公路上的爆炸声持续了整整3个小时。英军引以为傲的皇家重坦克31辆坦克,就这样被志愿军用最原始的方式全部击毁。</p> <p class="ql-block">英军皇家坦克营,成为了50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一道“开胃菜”。在接下来的战役中,50军442团1营第一个攻入汉城,拿下“汉城第一军”的光荣称号。一个月后,50军再战汉江南岸,用一场撼动军史的阻击战打出了赫赫军威,更令全世界认识到这支英雄部队的“不可战胜”!</p> <p class="ql-block">1951年1月4日:在朝鲜战争第三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五十军占领韩国首都汉城,1月5日五十军渡过汉江。</p> <p class="ql-block">12月31日17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全线发起进攻。志愿军右纵队在人民军第1军团配合下,迅速突破南朝鲜军防御阵地。第39军第116师仅用13个小时就突过临津江,前进12~15千米。该军第117师担任纵队的右翼迂回任务,沿途打破南朝鲜军五次拦阻,于1951年1月1日晨突入防御纵深15千米,攻占湘水里、仙岩里地区,割裂了南朝鲜军第1师与第6师的联系。第38军第114师担任纵队的左翼迂回任务,于1日12时突入防御纵深20千米,占领七峰山,但在与第117师构成合围前,南朝鲜军第6师大部已乘隙逃走。战至2日中午,志愿军右纵队和人民军第1军团推进到坡州里、仙岩里、七峰山及议政府东北一线,突入敌军防御纵深达15~20千米。志愿军左纵队突破后,担任迂回任务的第42军第124师,沿途进行大小战斗十余次,于1日12时前出到济宁里以南地区,切断了南朝鲜军第2师退路;担任正面攻击的第66军主力,至2日先后占领修德山、上南淙、下南淙地区,在第124师协同下,歼灭了该地区的南朝鲜军第2、第5师各一部共3200余人。随后左纵队乘胜发展进攻,占领加平、春川。人民军第2军团主力、第5军团第12师向洪川、横城、原州方向攻击前进,第12师31日晨进至洪川西南新_里地区,威胁了南朝鲜军后方,迫使其第3师南撤。至1月2日,“联合国军”在“三八线”既设阵地的防线全面崩溃。李奇微被迫于1月3日晨下令,全线撤至汉城以南组织防御。1月3日,志愿军和人民军转入追击作战。志愿军右纵队第50军在高阳以北碧蹄里击退美军第25师1个营的抵抗后,进至高阳以南佛弥地截断了英军第29旅退路,并于当晚全歼该旅皇家奥斯特来复枪团第1营及1个坦克中队。第39军在议政府西南回龙寺与美军第24师第21团遭遇,歼其一部,后又在议政府以西釜谷里歼英军第29旅2个连。第38、第40军追至议政府东南水落山地区,击溃美军第24师第19团。左纵队第42军主力和第66军1个师分别由加平、春川渡过北汉江向洪川方向追击。人民军第2、第5军团则继续在洪川、横城地区截击南朝鲜军。“联合国军”被迫于3日15时开始撤离汉城。4日,第39、第50军及人民军第1军团各一部进占汉城。5日,第50军及人民军第1军团主力渡过汉江,继续追击。志愿军右纵队其余3个军在汉城东北地区集结待命。第50军7日进占水原、金良场里;人民军第1军团8日收复仁川港。志愿军左纵队4日占领洪川、阳德院里后,第42军继续追击,于6日进占砥平里,并在横城西北梨木亭歼美军第2师一部,8日攻占骊州、利川。与此同时,人民军第2、第5军团占领横城、原州。1月8日,“联合国军”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打击下,撤至北纬37°线附近的平泽、安城、堤川、三陟一线。鉴于“联合国军”后撤似有计划进行,企图诱使志愿军和人民军深入后实施反击,彭德怀果断决定停止追击,战役遂告结束。</p> <p class="ql-block">我五十军攻占汉城,跳舞欢呼雀跃。</p> <p class="ql-block">此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迅速突破“联合国军”的“三八线”既设阵地和纵深防御,粉碎其争取时间、整军再战的企图,毙伤俘敌1.9万余人(其中志愿军歼敌1.2万余人),占领汉城,将战线推进到北纬37°线附近地区。</p> <p class="ql-block">第四次抗美援朝战役</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是指,1951年1月25日~4月2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为制止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韩国)军发动的攻势,争取时间掩护后续兵团到达,进行反击准备,在"三八线"南北地区进行的防御战役。</p> <p class="ql-block">“联合国军”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第一、第二、第三次战役的打击下,丢失汉城(今首尔),退至北纬37°线附近地区。由此,美国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对在朝鲜是撤是守,又一次展开争论,最后仍坚持不退出朝鲜的方针。为争取时间,恢复攻势,挽回其失败影响,美国操纵联合国大会第一委员会通过所谓“立即安排停火”的“五步方案”,同时在国内大力扩军备战,在战场上加紧作战准备,从美国本土和其他地区迅速抽调大批老兵补充在朝鲜的部队,决心发起大规模进攻,夺回汉城,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压回到“三八线”以北。</p> <p class="ql-block">1951年1月25日,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M.B.李奇微指挥美军第1、第9、第10军和南朝鲜军第1、第3军团共16个师又3个旅、1个空降团,计23万余人,由西至东逐步在全线发起大规模进攻。中国人民志愿军接连取得三次战役的胜利,士气高涨。但由于连续作战,部队十分疲劳,兵员未得补充,物资供应十分困难。因此,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从1951年1月8日起转入休整,计划两个月后发动春季攻势。当“联合国军”发起大规模攻势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于1月27日停止休整,转入防御作战。此时,志愿军第一线部队有6个军21万余人,人民军有3个军团7万余人。具体部署是:由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指挥第38、第50军和人民军第1军团(简称韩集团),在金浦、仁川及野牧里至骊州以北68千米地段上组织防御,抗击“联合国军”向汉城方向的进攻;由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指挥第39、第40、第42、第66军(简称邓集团),在人民军前线指挥部司令官金雄指挥的第2、第3、第5军团(简称金集团)配合下,在东线横城地区寻机实施反击。在西线,美军第1、第9军在野牧里至骊州地段先后发起进攻,每日均在大量坦克、飞机、火炮的支援下分多路轮番攻击。位于该线防御的韩集团,依托临时构筑的野战工事,顽强坚守每一要点,战斗异常激烈。在东线,“联合国军”集中8个师,从1951年1月31日起,从原州、武陵地区向砥平里、横城方向发起进攻。志愿军邓集团和人民军金集团各以一部兵力节节阻击,诱敌深入。2月11日17时,邓集团多路向横城以北之南朝鲜军发起反击。战至12日,将南朝鲜军第8师大部包围于下加云北山、鹤谷里和广田地区,经一天激战,将其3个团全部歼灭;人民军第3、第5军团在横城东北向釜洞里、花田里、铜山地区之敌发起攻击,歼灭南朝鲜军第3、第5师各一部,有力地配合了邓集团的反击作战。横城地区反击作战,共歼南朝鲜军和美军1.2万余人。随后,邓集团集中8个团于13日开始进攻砥平里的美军第23团(附法国营)。美军在大量坦克、火炮和援兵的支援下顽抗,志愿军误将预有防御准备之敌当作立足未稳之敌,未作充分准备,无充足火炮支援,协同不周,无法歼灭美军,于15日晚撤出战斗。在东线进行反击作战时,西线志愿军第38军和第50军1个团始终坚守在汉江以南,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抗击“联合国军”连续进攻,有力地配合了东线反击作战。1951年2月17日,志愿军和人民军决定全线转入运动防御,准备以空间换取时间,在南起汉江北岸至横城一线、北至“三八线”一线地区,部署三道防线,每道防线力争坚守20~30天,共争取两个月的时间,掩护第二番作战部队开进集结和进行反击准备,待“联合国军”深入后再行新的反击。防御部署是:以人民军第1、第2、第3、第5军团和志愿军第38、第42、第50、第66军为第一梯队,在西起汉江口,向东沿汉江北岸经杨平、中元山、横城、烽火山、酒峰至下珍富里一线展开;第二梯队以志愿军第26、第40、第39军和人民军第1军团1个师,共3个军1个师,在西起汶山里,经议政府、铸锦山、青雨山、座防山、洪川江北岸至洪川、丰岩里一线展开。2月19日,“联合国军”首先在东线发动进攻,在志愿军和人民军的节节抗击下,进展缓慢,至3月6日推进到杨平、横城、下松滨迄东海岸之江陵一线,将东西战线拉平。7日,“联合国军”在西线以5个军共14个师又3个旅、2个团的兵力,再次发动进攻。志愿军和人民军采取兵力配置前轻后重,火力配系前重后轻的战术原则,实施宽正面、大纵深的运动防御。从10日起,按预定计划将第一梯队各军逐步向北转移,由第二梯队继续进行运动防御,14日晨主动撤离汉城。16日开始,“联合国军”继续采取“主力靠拢”“等齐发展”的战法向北推进,至23日进占高阳、议政府、加平、春川、瓦野里、注文津一线。志愿军和人民军采取重点设防、梯次配备、扼守要点、以点制面的部署,以阻击结合反击、伏击、袭击等各种手段,依托每一阵地,与进攻之敌进行逐山逐水的争夺,予敌以大量杀伤。战至3月31日,志愿军和人民军全线转移至“三八线”以北附近地区。4月15日,新入朝的志愿军第3、第19兵团分别进至“三八线”附近地区完成集结,原在元山地区休整的第9兵团也重返前线。“联合国军”发觉志愿军后续兵团到达,加上部队损伤严重,除在铁原、金化地区继续进攻外,在其他地区基本上停止了进攻。4月21日,志愿军将“联合国军”阻止在开城、长湍、高浪浦里、文惠里、华川、杨口、元通里、杆城一线,第四次战役遂告结束。</p> <p class="ql-block">此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非常艰难的条件下进行坚守防御、战役反击和运动防御作战,历时87天,毙伤俘敌7.8万余人(其中志愿军歼敌5.3万余人),完成防御任务,赢得时间,掩护了志愿军后续兵团集结,为进行第五次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役,志愿军伤亡4.2万余人。</p> <p class="ql-block">第五次抗美援朝战役</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是指,1951年4月22日~6月1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为挫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韩国)军从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的企图,在"三八线"南北地区进行的大规模反击战。</p> <p class="ql-block">中朝人民军队转移至"三八线"附近</p><p class="ql-block">中朝人 民军队为争取主力集结休整,总结作战经验,造成尔后有利态势,决定主力北移"三八线"南北地区。为掩护主力转移和休整,各兵团留1个师至1个军的兵力,进行运动防御,迟滞敌人前进。5月22日黄昏,第39、第15军开始转移。23日晨,"联合国军"集中4个军13个师的兵力,实施全线反扑。以摩托化步兵、炮兵、坦克组成的"特遣队"为先导,在航空兵掩护下,主要沿汉城至涟川、春川至华川、洪川至麟蹄公路,多路向北推进。</p><p class="ql-block">中朝人民军队由于对"联合国军"迅速实施全线 反扑估计不足,转移的组织计划不够周密,担任运动防御的部队,有的尚未进入防御地区,有的虽已进入但未很好控制要点与公路,组织有效的交替掩护,以致全线出现多处空隙,使"联合国军"的"特遣队"得以乘隙而入。志愿军有的部队被隔于敌后。24~27日,第27军主力在麟蹄、县里地区展开,英勇抗击美军第2师、空降第187团、南朝鲜军第5师的进攻,将其阻于昭阳江南北地区,有力地掩护主力转移。第60军第179、第180师在春川方向北汉江两岸地区顽强抗击美军第7师、陆战第1师、南朝鲜军第6师的进攻;因敌乘隙突入,第180师在驾德山地区几乎陷入敌人全面包围,突围时由于指挥失误和组织接援不力,部队遭到重大损失。被隔于深远敌后的第12军第31师第91团,由于指挥员沉着坚定,机智灵活,带领部队绕道翻越雪岳山,胜利撤回,与主力会师(见三巨里撤退)。</p><p class="ql-block">27日,中朝人民军队迅速将志愿军第63、第64、第15、第26、第20军及人民军第5、第2、第3军团主力,展开于临津江、汉滩川以北、芝浦里、华川、杨口、杆城地区进行防御。防守部队有重点地配备兵力,以火力封锁敌主要进攻方向的公路、铁路,并机动灵活地出击,积极打击敌人。28~30日,第65军对进攻涟川之美军第1军实施反击,歼其一部;第20军对进占华川地区之美军第9军实施反击,歼其一部(见华川地区防御战斗)。6月1日,志愿军第47、第42、第20、第27军于新幕、伊川、鸡雄山、黑云吐岭一线构成纵深防线。至10日,中朝人民军队将"联合国军"阻于"三八线"附近之汶山、高浪浦里、铁原、金化、杨口、明波里一线,第五次战役遂告结束。</p> <p class="ql-block">1951年3月下旬,"联合国军"将战线推进到"三八线"附近地区。这时,美、英、法等国对是否再次越过"三八线",以及用何种方式结束朝鲜战争,发生了争论。美国政府在与英、法等国磋商后,从其全球战略出发,决定在不扩大战争范围的前提下,继续稳步北进,待军事上占据有利地位后,以实力政策为基础,或与中朝方面进行谈判,或继续其军事行动。据此,"联合国军"于4月初再次越过"三八线",并计划从中朝人民军队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将战线推进到平壤、元山一线。4月11日,"联合国军"总司令D.麦克阿瑟因与美国总统H.S.杜鲁门在侵朝政策上有分歧而被撤销一切职务,由M.B.李奇微继任"联合国军"总司令。4月中旬,李奇微发现志愿军后续兵团集结,判断中朝人民军队可能于4月下旬或5月初发动攻势,遂决定以一部兵力继续在铁原、金化、金城地区保持进攻,其他方向暂时转入防御。此时,"联合国军"的地面作战部队为6个军(军团)共17个师又3个旅、1个团,计34万余人。第一线兵力为12个师另2个旅,第二线和后方兵力为5个师又1个旅及1个团。其部署:美军第1军位于临津江两岸及涟川以西地区,第9军位于涟川以东至华川地区,第10军和南朝鲜军第3、第1军团分别位于杨口、元通里、杆城地区。美军骑兵第1师(机械化师)、空降第187团及南朝鲜军第2师为预备队,分别配置于春川、水原、原州地区。南朝鲜军第2军团第8师位于大田。</p><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作战图</p><p class="ql-block">中朝人民军队在第四次战役中,赢得了时间,掩护了志愿军第19、第3、第9兵团集结,从而使志愿军第一线作战部队增至3个兵团共11个军33个师另4个炮兵师,加上人民军3个军团,总共60万余人,地面兵力居优势。但志愿军新入朝兵团,对敌情、地形不熟,准备仓促;后勤保障尚无重大改善,只能保持最低限度的供应。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关于"战争准备长期,尽量争取短期"、志愿军后续兵团到齐后"再进行有力的新的战役"的指示,经与人民军商定,在"联合国军"实施登陆之前发起第五次战役。战役的主要目的是,消灭敌人几个师,挫败其登陆计划,夺回战场主动权。在战役指导上,实行战役分割与战术分割相结合、战役包围迂回与战术包围迂回相结合。在部署上,集中志愿军3个兵团共11个军及人民军1个军团于西线,在汶山里至春川间实施主要突击;以其中一部兵力从金化至加平劈开战役缺口,将"联合国军"东西割裂,使其不能互相增援。以人民军2个军团在东线牵制美军第2、第7师,使其不得西援。以志愿军3个军位于肃川、元山、平壤地区,人民军2个军团位于淮阳、沙里院地区,分别担任反登陆和反空降任务。</p> <p class="ql-block">“联合国军”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第一、第二、第三次战役的打击下,丢失汉城(今首尔),退至北纬37°线附近地区。由此,美国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对在朝鲜是撤是守,又一次展开争论,最后仍坚持不退出朝鲜的方针。为争取时间,恢复攻势,挽回其失败影响,美国操纵联合国大会第一委员会通过所谓“立即安排停火”的“五步方案”,同时在国内大力扩军备战,在战场上加紧作战准备,从美国本土和其他地区迅速抽调大批老兵补充在朝鲜的部队,决心发起大规模进攻,夺回汉城,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压回到“三八线”以北。</p> <p class="ql-block">上甘岭战役:秦基伟一仗打出“千岁军”</p><p class="ql-block">上甘岭唯一的我志愿军女兵,美军朝上甘岭撒尿,被她志愿军新兵一枪击毙!荣立一等功。上甘岭战役,美方称为三角山战役,是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展开的一场著名战役。</p><p class="ql-block">1952年10月14日,“联合国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防守地约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阵地发起猛攻,志愿军防守部队进行了顽强抵抗,阵地多次失而复得。双方随后不断向上甘岭地区增加兵力和重武器,使上甘岭发展为局部战役规模。激战持续至11月25日结束。在持续43天的战斗中,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志愿军共击退“联合国军”900多次冲锋。最终志愿军守住了阵地,取得了胜利。</p><p class="ql-block">上甘岭战役激烈程度为前所罕见,特别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最高水平,志愿军在此次战役中打出了国威军威。</p><p class="ql-block">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p><p class="ql-block">朝鲜中部金化郡五圣山南麓村庄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1952年10月初,种种迹象表明,志愿军已经越来越明显地掌握了地面作战的主动权,驻韩国的联合国军司令詹姆斯·奥尔沃德·范弗里特对此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关注。在10月6日写给上司——远东美军司令马克·韦恩·克拉克的信中,他敦促尽快通过一项在美国第9军前线发动一切有限目标的进攻计划,他说:“为了扭转局势,我们必须首先采取小规模的进攻行动,使敌人陷于被动的防守地位,目前我们都是为应付敌人的进攻而采取防守行动,致使我们遭到了1951年10月和11月以来所有战斗中人员惨重的伤亡。</p><p class="ql-block">为避免这一趋势继续发展,范弗里特建议采纳第9军团代号为“摊牌行动“计划。他认为那样将会改善金化以北防线的情况。范弗里特指出,在该城以北不到3英里的地方,第9军和敌人的军队都设有工事,双方间隔只有200码。在598高地和该高地东北面大约1英里多的地方有一条从西北伸向东南的狙击岭山脉(中方称537.7高地),那里的敌对力量正好卡住了我方的咽喉,故此死伤就相应要大得多。假如能把敌人驱逐出这些山头,范弗里特继续说,他们将不得不后撤到1250码以远的另一个防守阵地。考虑目前弹药库存所能提供的最大火力以及空中力量的最大近战支援,第8集团军司令对“摊牌行动”的可能性是乐观的。</p><p class="ql-block">虽然克拉克在过去曾反对过夺取高地的冒险行动,但是他也终于表示,“摊牌行动”将可以非同寻常地创造一个好机会,可以不付出过大的牺牲就能拿下一些阵地。假如一切按计划行事,仅美国第7师和韩军第2师的2个营就可以圆满完成这一使命。野战司令官们估计,此行动将进行6天,会造成200人的伤亡。由于有多达16个炮兵营的280门大炮和200多架次战斗机和轰炸机的支援,估计步兵不会遇到很大的障碍。于是,8日克拉克批准了“摊牌行动”计划,但仍提醒范弗里特对该行动只作例行的新闻报道,同时要特别考虑夺取高地的战术意义。</p><p class="ql-block">597.9高地由东北和西北两条山梁组成,好象英文字母V,又像是个三角形,所以被美军形象地称之为三角形山,共分为十二个阵地,东北山梁上依次是2号、8号和1号阵地,2号阵地的左前方有个小山梁,上面就是整个高地的最前沿11号阵地;西北山梁上依次是6号、5号、4号和0号阵地;高地主峰则是3号阵地,主峰前面的突出部是9号阵地,9号阵地的右后方是10号阵地,左后方是7号阵地。其中9号阵地是主峰的门户,位置非常重要,日后将成为双方殊死争夺的目标。防守此地的是志愿军第一三五团的九连和八连的一个排,为一个加强连的兵力。</p><p class="ql-block">537.7高地(美方称狙击兵岭)是两个南北相对形同驼峰的山岭,南山被美军占领,北山则在志愿军手中,(应确切称之为537.7高地北山,本文简称为537.7高地,下同)上面有九个阵地,组成一个不规则的十字形,从西到东依次是9号、3号、4号、5号和6号阵地;由南到北依次是1号、2号、7号和8号阵地,其中8号阵地是最前沿的突出部。整个北山高地由志愿军第一三五团一连防守。</p> <p class="ql-block">上甘岭战役,美方称为三角山战役,是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展开的一场著名战役。</p><p class="ql-block">1952年10月14日,“联合国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防守地约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阵地发起猛攻,志愿军防守部队进行了顽强抵抗,阵地多次失而复得。双方随后不断向上甘岭地区增加兵力和重武器,使上甘岭发展为局部战役规模。激战持续至11月25日结束。在持续43天的战斗中,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志愿军共击退“联合国军”900多次冲锋。最终志愿军守住了阵地,取得了胜利。</p><p class="ql-block">上甘岭战役激烈程度为前所罕见,特别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最高水平,志愿军在此次战役中打出了国威军威。</p> <p class="ql-block">此役,中朝人民军队取得了胜利。经50天奋战,毙伤俘敌8.2万余人(其中志愿军歼敌6.7万余人),挫败了"联合国军"以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在朝鲜蜂腰部建立新防线的企图,摆脱了第四次战役时的被动局面,锻炼了新入朝的部队。经过这次较量,"联合国军"对中朝人民军队的力量重新做出估计,不得不转入战略防御,并接受停战谈判。这次战役由于发起时间提前,准备比较仓促,战役歼敌目标企图过大,进攻纵深过远,志愿军伤亡较大(7.5万余人),因而取得的胜利不够圆满。</p> <p class="ql-block">世界和平万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