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22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家国情 赤子心”解洪臣、朱春湖 、刘本涛 、朱春泗书画摄影作品展,在聊城运河博物馆隆重展出。</p><p class="ql-block"> 这是聊城地区原地委书记朱永顺的女儿女婿四位艺术家,阔别聊城五十多年后,特意来父母曾经工作革命的聊城举办的展览。作者满怀家国深情,挥笔泼墨,用相机定格美好瞬间,创作的绘画书法摄影作品有100余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前言</p><p class="ql-block"> 100个风雨春秋,100年奋斗不息,中华民族从贫穷走向繁荣,从落后走向崛起,从苦难走向复兴,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高昂赞歌。</p><p class="ql-block">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咬定目标,攻坚克难,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今天的中国,国富军强,已是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经济和军事强国,中华民族任人欺辱和宰割的朝代一去不复返了,每当看到今天的盛世中华,看到14亿人民幸福安康的生活,都会使我们怀念那些为民族独立和新中国的建立而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的共产党人。尤其怀念以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的领袖风范、伟大胸怀,还有他们身上所具有的老一代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将成为新时期每个共产党员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丰功伟绩,也将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p><p class="ql-block"> 我们作为老共产党人的后代,在党的百年诞辰之际,谨以此次展览的书画摄影作品,抒写我们的景仰和缅怀之情,庆祝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千千万万牺牲的革命先烈们。</p> <p class="ql-block"> 一进展厅的人物国画作品,是解洪臣根据朱永顺与伟人毛泽东、毛岸英、胡耀邦的背景故事创作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人民领袖毛泽东</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向毛主席汇报工作</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两次向毛主席汇报工作</b></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向毛主席汇报工作是1955年11月3日。时任德州地委第二书记的朱永顺接到通知,要他于清晨6时前到德州火车站向中央领导汇报工作,但没说是哪位领导。朱永顺于早5时到火车站站长室等候。</p><p class="ql-block"> 6点30分,一辆深绿色专列进站,叶子龙同志把朱永顺带进列车会客室并告知是毛主席要听汇报。朱永顺非常震惊和激动。当主席走进会客室和他握手时,朱永顺激动地连向主席问好都忘了,只是感到主席的双手温暖有力,似一股热流传遍了全身。</p><p class="ql-block"> 汇报工作持续了约二个小时。交谈中,毛主席询问了朱永顺的个人情况,当得知朱永顺的年龄是34岁时,风趣的说:“青年团!青年团!”“娃!!娃娃!”因此,朱永顺在山东党政干部中就有了“娃娃书记”的绰号。</p><p class="ql-block"> 在朱永顺向毛主席汇报工作的过程中,只有毛主席和朱永顺两个人,当时没有秘书在场,都是毛主席亲自口问手记。中间服务员进来倒了一杯水,随即退出。</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向毛主席汇报工作是1958年8月,时任聊城地委书记的朱永顺接到省委通知:要他马上到济南向毛主席汇报工作,朱永顺立即动身赴济,同去的还有寿张县委书记刘传友,寿张台前村党支部书记刘秀印。</p><p class="ql-block"> 汇报工作地点在省交际处一号会议室,参加汇报的有山东省委书记处书记夏征农、朱永顺、刘传友和刘秀印。</p><p class="ql-block"> 汇报工作开始前,主席和四人一一握手,当握住朱永顺的手时,说:“好面熟啊,你叫什么名字?”朱永顺讲:3年前曾在德州专列上向主席汇报过工作。落座后,毛主席又问朱永顺什么时候到聊城,在讲到聊城为什么叫东昌府时,又讲了几个历史典故,毛主席不但文采出众,历史知识也非常渊博。这次汇报持续了一小时50分钟。</p><p class="ql-block"> 两次向毛主席汇报工作的经历是朱永顺一生的宝贵财富。毛主席的伟人气魄,亲民形象,渊博的知识,注重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给朱永顺留下了深刻印象并使他受益终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毛岸英在朝鲜</b></p> <p class="ql-block"><b> 和毛岸英的两次见面及长谈</b></p><p class="ql-block"> 朱永顺和毛岸英的第一次见面是1947年9月,在西柏坡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召开的青年工作会议上。当时朱永顺是渤海区青联主任,全国解放区共有20多名代表参加,毛岸英也参加了。和大家一块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并告诉大家说,他现在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主席对他的要求:“补课”,即补上中国国情这一课。</p><p class="ql-block"> 朱永顺和毛岸英的第二次见面是1947年11月6日在阳信县的李家桥村。毛岸英和中央机关的几名同志来到阳信,参加渤海区的土地工作会议。</p><p class="ql-block"> 一天晚饭后,朱永顺正和几名同志在村头散步,毛岸英和几个人迎面走来,是毛岸英首先认出了朱永顺。于是,这两个都只有20多岁的年青人坐在麦田边的地垄上谈了起来。当毛岸英得知朱永顺曾在1946年带领渤海区工作团在惠民县龙池区进行土改试点时,特别感兴趣,向朱永顺提了许多问题,如怎样划分阶级成份,怎样实行“中间不动二头平”;怎样保护中农利益,怎样确权发证,怎样发展党员和整顿农村支部,怎样建立农会等等。朱永顺一一作了介绍,同时,毛岸英也向朱永顺介绍了他在山西参加土地改革的一些情况和经验。时间不知不觉已过去近两小时,有人来喊毛岸英,两位青年人握手告别。</p><p class="ql-block">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毛岸英随彭德怀司令员第一批跨过鸭绿江,在朝鲜战场光荣牺牲。</p><p class="ql-block"> 2014年的一天,有记者采访时年93岁的朱永顺,问起他和毛岸英见面的情况,朱永顺这样说:“…毛岸英幼年遭受过苦难,青少年时期受过锻炼,在苏联留过学,参加过卫国战争,回国后又根据毛主席的要求,补上了了解中国国情这一课,他为人谦和又机敏,再加上有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对他的直面教育和指导,如果不牺牲,肯定是一个难得的栋梁之材,毛岸英牺牲的太可惜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好大一棵树</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胡耀邦视察聊城和“借地”</b></p><p class="ql-block">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来,加上1959年到1961年连续三年自然灾害,造成全国性粮食短缺。而安徽、河南、山东三省因“五风”问题和严重自然灾害的双重影响,成了全国的重灾区,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饿死人的现象。党中央和毛主席发现问题后及时调整了农村政策,毛主席在1961年1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讲话,号召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p><p class="ql-block"> 胡耀邦同志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于1961年9月初来到聊城的。而事前未通知聊城地委。刚刚复职才几个月的地委书记朱永顺(1958年因右倾错误被撤职)向胡耀邦汇报了聊城的情况,胡耀邦同志谈了中央对当前形势的一些政策措施,还谈到了他从德州地区进入聊城地区后看到的一户农家,那户家庭的情况很悲怆,胡耀邦同志谈起时心情很沉重。</p><p class="ql-block"> 汇报工作快结束时,朱永顺向胡耀邦同志提了一个要求:为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缓解缺粮造成的饥荒,能否在全地区实行每个农民借地半亩,自种自收,请胡耀邦同志向省委书记谭启龙同志反映一下,胡耀邦同志当即答应。</p><p class="ql-block"> 在胡耀帮同志离开聊城不久,聊城地委接到省委办公厅电话,同意聊城地区“借地”方案,这个饱受争议的“借地”政策就在聊城全区实行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母亲眼中的陈毅军长</b></p><p class="ql-block"> 诗人战将陈毅,在生死绝地的江西五岭山林中,写下了荡气回肠、视死如归的三首著名革命诗篇“梅岭三章”。题画这一首是普通人最铭记于心的第一首。</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母亲路衣,十四岁即参加了由陈毅担任军长的新四军。在母亲眼中的陈毅军长仪表堂堂,高大威武,一身凛然正气,尤其是双目炯炯,特别有神。她永远记得陈毅军长骑在马上,带领八个年轻警卫骑兵战士,从远处策马奔驰而来的场景。从家乡的苏北水乡,到东北的白山黑水,母亲一生历经坎坷,却性情坚,在再大的政治风雨中都没有流过眼泪,只有在1972年1月得知陈毅元帅逝世的噩耗时,她长泪无声。那是在为心目中最敬重的一位开国元勋的离去而悲伤,是一位女战士为自己敬爱的军长敬礼送行。(作品背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朱永顺的家庭革命故事</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朱永顺的兄长朱志明</b></p><p class="ql-block"> 朱志明(1918—1946),祖藉山东寿光县,是朱永顺的兄长,也是他三名入党介绍人之一。</p><p class="ql-block"> 1937年冬组建“抗日救国团”,任团长。</p><p class="ql-block"> 1938年初带领部分骨干参加八路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39年5月任八路军寿光独立团五连副连长,年底任山东纵队第六军分区特务连指导员。</p><p class="ql-block"> 1940年8月任清河青年营营长。</p><p class="ql-block"> 1942年1月任清中军分区机炮营营长。1943年4月任垦利县独立营营长。</p><p class="ql-block"> 1943年10月任清河军区特务营营长。1944年1月任渤海军区特务营营长。</p><p class="ql-block"> 1945年9月任渤海军区特务一团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1946年任特务一团(七师一团)副团长,代团长。</p><p class="ql-block"> 在八年抗战和一年的解放战争中,朱志明指挥和参加战斗130余次,曾六次负伤。在日伪军残酷的“铁壁合围”和大扫荡中,他多次身临险境,1940年初,朱志明率71名八路军战士被500余日伪军包围在博兴县东王文村,经一天激战,毙敌70余人,我方牺牲21人,日伪军溃退,这是八路军山东纵队史上的一次经典战斗,受到各级领导的表彰,朱志明也一战成名,他所带领的特务连,也被称为“英雄连”。</p><p class="ql-block"> 1944年8月,朱志明单身入敌营,迫使利津崔家庄据点300伪军集体投降,被渤海军区首长誉为“孤胆英雄”。</p><p class="ql-block"> 1946年8月27日,朱志明率特一团(七师一团)在邹平县旧口地区与装备和数量上都占优势的国民党军进行了彻夜激战,毙伤敌军500余人,朱志明头部和腹部二处重伤,壮烈牺牲。</p><p class="ql-block"> 渤海军区授予其“渤海军区战斗英雄”称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朱永顺</b></p><p class="ql-block"> 朱永顺(1921—2018),祖藉山东寿光。</p><p class="ql-block"> 1937年冬参加其兄朱志明领导的“抗日救国团”。</p><p class="ql-block"> 1938年担任本村抗日自卫团团长。</p><p class="ql-block"> 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寿光县十区候镇区)及柴庄乡青救会长。</p><p class="ql-block"> 1940年任寿光县青救会长,青委书记。</p><p class="ql-block"> 1941年任清东地委青救会长。</p><p class="ql-block"> 1942年赴中共山东分局高级党校学习一年。</p><p class="ql-block"> 1943年任清河区青救总会副会长。</p><p class="ql-block"> 1943年任渤海区青救总会副会长。</p><p class="ql-block"> 1946年任渤海区青联主任,青委书记,渤海区党委实验区区委书记。</p><p class="ql-block"> 1949年任中共盐山县委书记。</p><p class="ql-block"> 1952年任德州地委第二书记。</p><p class="ql-block"> 1956年任聊城地委书记。</p><p class="ql-block"> 1958年因“右倾”被撤职,下放劳动。</p><p class="ql-block"> 1959年任山东省委财贸部副部长。</p><p class="ql-block"> 1961年山东省委给予平反,重新担任聊城地委第一书记,军分区党委书记,第一政委。</p><p class="ql-block"> 1966年“文革”开始后被夺权、批判。</p><p class="ql-block"> 1983年平反前曾任聊城地革委副主任,核心小组副组长,惠民地委书记,山东黄河河务局局长,省农委副主任等职。平反后任中共山东省顾问委员会常委(副省级)。</p><p class="ql-block"> 在两次担任聊城地委书记期间,他廉洁勤政,深入群众,每年约有2—3个月在基层,他走访考察了全地区所有的人民公社。带领全区干部群众同“旱、涝、碱、洪、沙”等多种自然灾害进行了长期斗争,取得了显著成效。</p><p class="ql-block"> 1997年12月离休。2018年10月在济南去世。系中共“八大”代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八大”代表证的时代特色</b></p><p class="ql-block"> 1956年9月,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朱永顺作为正式代表参加了会议。</p><p class="ql-block"> “八大”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作出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战略决策,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代表大会。大会正式代表1026人,候补代表107人,代表着全国1073万名党员。</p><p class="ql-block"> 这张代表证,体现着典型的时代特征,庄重、朴素、简明,为普通纸质,它和今天的豪华的各种代表证和请柬相比,愈发衬托出这张代表证的历史感和沧桑感,而这张代表证的编号也很有意思,00369是中国传统的吉祥数字。</p><p class="ql-block"> 历史不能重演,假如“八大”确定的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总方针能一直贯彻下去的话,我们国家就不会有那么多曲折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朱永顺的夫人路衣</b></p><p class="ql-block"> 路衣(1926—2000),祖藉江苏射阳县。</p><p class="ql-block"> 1941年参加新四军。</p><p class="ql-block"> 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43年任射阳县四区新东乡党支部书记。</p><p class="ql-block"> 1945年随新四军三师进入东北,任三师八旅旅部干事。</p><p class="ql-block"> 1946年夏返回山东渤海解放区任区妇联秘书。</p><p class="ql-block"> 1947年到1950年任渤海区国际和平医院一所指导员,院部协理员。 </p><p class="ql-block"> 1950年4月任盐山县城关区委书记。 </p><p class="ql-block"> 1952年4月到1956年曾先后在德州地区妇联、地委党校、德州通讯等部门工作。</p><p class="ql-block"> 1956年到聊城工作,任地委文教部科长。</p><p class="ql-block"> 1957年至1959年任聊城县委副书记。1959年到1961年任山东工学院党委常委、宣传部长。</p><p class="ql-block"> 1961年到1966年任聊城地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文革”中被错误批判。1981年平反。1982年按行政十三级离休。</p><p class="ql-block"> 2000年8月在济南因病去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赴延安</b></p><p class="ql-block"> 1945年七月,中共渤海区党委根据中共山东分局的通知、组成代表团赴延安参加全国解放区人民代表大会,朱永顺作为青年代表赴会。</p><p class="ql-block">代表们在山东东营村(现山东东营市)集合。为按时赴会,上级为每个代表配备了一匹马。并派军区骑兵护送。</p><p class="ql-block"> 队伍进行到明水时,因胶济线有日伪军重兵据守,领队决定弃马步行。过了胶济线的下个目标是临沂的莒南县。</p><p class="ql-block"> 当各路代表到达莒南后,山东代表通过了一个动议,成立自己的山东省政府。由此,全国第一个共产党领导的省级行政机构一—山东省政府成立了,黎玉任主席。</p><p class="ql-block"> 数天后,山东代表团到达河南濮阳。团长告诉大家,中央刚任命的山东军区司令林彪要和大家见面。林彪和山东代表团见面时,主要讲了政治和军事形势,当时他讲话的声音和语调比较清晰有力,大家听了还是比较受鼓舞的。完全不像“文革”中那样面黄肌瘦,说话拖着长腔,一个病态的样子,叶群也参加了见面会。</p><p class="ql-block"> 在濮阳期间,另一个令人想不到而又震撼人心的消息传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全体代表欢欣异常,吃饭时大家以水代酒,祝贺抗战的胜利。时局的突然变化,中央决定:代表大会不开了,各路代表返回驻地,而林彪的山东军区司令也未到职,改任东北民主联军司令。</p><p class="ql-block"> 山东代表怀着着日寇投降的喜悦和没有见到毛主席、朱总司令的遗憾踏上了归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西柏坡的记忆</b></p><p class="ql-block"> 西柏坡和延安一样,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都留下了不朽的历史丰碑。西柏坡精神和延安精神一样,鼓舞着千百万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英勇奋斗。“两个务必”作为西柏坡精神的核心,是毛主席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的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直至今日“两个务必”仍是中国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指路明灯,是每个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行事准则。</p><p class="ql-block"> 1947年7月17日到9月18日,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和青年工作会议,时任渤海区青联主任的朱永顺作为山东代表参加了两个会议。</p><p class="ql-block"> 会议期间,各位代表有机会在各种工作和生活场合,近距离接触了中央工委书记刘少奇、朱德总司令;及董必武、彭真、叶剑英、康克清、邓颖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p><p class="ql-block"> 刘少奇、朱德、叶剑英等看望山东代表的情景,康克清、邓颖超二位德高望重的大姐为代表们缝衣打饭的感人细节,在朱永顺和代表们的心中留下了永久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和朱总司令打扑克</b></p><p class="ql-block"> 1947年7月17日至9月13日,以刘少奇同志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全国土地工作会议和青年工作会议,朱永顺作为山东渤海区代表出席了会议。</p><p class="ql-block"> 临近大会开幕前的一天下午,山东的几名代表正在院子里树荫下打扑克,突然有人喊:“噢,这不是朱总司令吗!”大伙一齐向门口望去,只见朱总司令已跨进大门,正微笑着向大伙走来,多年来悬挂在革命阵营中的“朱、毛”画相,使大家早已熟悉了这位伟人的面孔。大伙“呼”一声站起来,不约而同的喊出“朱总司令”,总司令笑着同大家一一握手。并让大家继续打扑克,他观阵。大伙哪有心思打扑克,只想听总司令给大伙讲几句话,但朱总司令坚持让大伙继续打,而他也算一个。大家看到总司令兴致这样高,找了一个高点的小板凳,让总司令坐下。朱永顺也是打扑克者之一,打了四把后,朱永顺提议请朱总司令给大家讲讲目前形势,这个提议立即得到大伙的赞同。朱总司令笑呵呵的给大家讲了国内外时局和战场形势,当一个同志讲,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时,朱总司令大声说:“不要说纸老虎,就是铁老虎,我们也要打!”随即,朝大家做了一个有力的手势,用拳头向腿上一击说:“我们就是要打铁老虎!”</p><p class="ql-block"> 正当大家听得聚精会神的时候,朱总司令起身要走了,他和大家一一握手作别。然后矫捷地骑上枣红色高头大马,大家站在路旁,目送着统帅千军万马的一代名将,大家衷心拥戴的总司令向西柏坡方向缓缓而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解放初期的记忆</b></p><p class="ql-block"> 抗战期间和解放战争时期,在河北、山东解放区及敌占区工作的共产党及八路军基层干部。大都配有“老三件”,也称三大件,即:匣枪、钢笔、搪瓷缸。匣枪是他们防身和战斗的武器,女干部则配一支撸子枪。钢笔是他们工作的主要工具,还有一些干部把钢笔视作一种有文化的象征,别在胸前,颇感自豪。搪瓷缸则用一个布袋和编织袋装着,随身携带,喝水、吃饭、刷牙三用。这种老三件的搭配建国后直到国家统一收枪和配枪前,在县、区、乡的干部中仍然流行。这些区委书记的着装和配物,具有鲜明的年代特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怀念杨得志将军</b></p><p class="ql-block"> 开国上将杨得志,以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立下的赫赫战功而英名远扬,在人们心目中享有崇高威望,同时,他敦厚朴直的高尚品德,真诚谦和的人格魅力更是深得人们的敬重。</p><p class="ql-block"> 1957年,一次工作上的交流,杨得志认识了时任聊城地委书记的朱永顺,此后的几十年中,特别是在动乱年代,朱永顺身处逆境时是杨得志将军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让朱永顺度过了那最困难的时刻。30多年来,杨得志将军对朱永顺的知遇之恩,关怀之情,使朱永顺终生难忘。</p><p class="ql-block"> 2张和杨得志将军的照片也成为朱永顺一生珍贵的纪念。照片一,在1964年全军大比武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济南军区部队,奉命进京向毛主席和中央领导作汇报表演,返回济南后,优秀射手在济南腊山靶场向省委领导和济南军区领导又作了—次射击表演。这张照片是省委领导和济南军区领导及当时13个地市委书记与射手们的合影,作为地委书记的朱永顺本来站在边上,但杨司令把他拉在了身边,朱永顺说,这哪是我站的地方啊?杨司令说:怎么不是你站的地方啊!于是这张朱永顺站在杨得志将军和谭启龙书记中间的照片就成了一个永远的历史资料。</p><p class="ql-block"> 第二张照片:杨得志将军和朱永顺1990年登山节期间在泰山脚下合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李先念视察聊城</b></p><p class="ql-block"> 1965年3月2日,时任聊城地委书记的朱永顺,接到省委通知,要他到济南向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汇报工作。</p><p class="ql-block"> 朱永顺于当天赶赴济南,向李先念同志汇报了聊城地区近几年台田,条田在治理涝碱方面取得的成效。汇报结束后,朱永顺向李副总理提出,可否到聊城去看一下,李副总理当即同意。</p><p class="ql-block"> 3月3日,在副省长粟再温和朱永顺陪同下,李先念北渡黄河,开始了这次计划外的聊城之行。李副总理首先到达茬平城南吴官屯大洼。他看着一望无际的整齐的台田、条田和配套的道路桥梁,台面上开始返青的麦苗,神情振奋,满面笑容,连声说:“好!好!”“很好!很好!”。在两天的时间里,李副总理又看了聊城县和临清县的大面积台田、条田。对朱永顺说,你们的工作做得很好,工作的重点抓得很正确,取得的效果也很好,比我想象的还好!朱永顺说:我们争取尽早在全区摘掉吃统销粮的帽子。李先念说:“对!把吃统销粮的帽子统统扔到大海里去。”</p><p class="ql-block"> 视察结束时,李先念握着朱永顺的手说:“永顺同志,我准备和谭老板(主管农业的谭振林副总理)商定,明年下半年召开三省十区会议,地委书记、专员,县委书记、县长都参加,你要在会上做典型发言。”。然而,1966年,“文革”开始了,三省十区会议也就永远地搁置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刘少奇视察聊城</b></p><p class="ql-block"> 1958年7月16日至18日,全国人大委员长刘少奇同志视察聊城,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舒同、聊城地委书记朱永顺陪同视察。</p><p class="ql-block"> 几天的陪同视察和向刘少奇同志汇报工作,使朱永顺有机会目睹了刘少奇同志如何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关心群众、体恤下属、注重调查研究和实事求是,尤其是他和夫人王光美同志艰苦朴素,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和生活细节,更使朱永顺倍加感动。</p><p class="ql-block"> 刘少奇委员长在聊城的几天时间,除听取朱永顺和有关人员的工作汇报和介绍,大部分时间在基层,很时间在农民家中或地头田间,朱永顺在其回忆录《亲历与怀念》一书中,记叙了刘少奇同志视察聊城时的一些细节往事。从这些往事中,可使人们从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启迪,让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得到继承和发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展馆掠影</b></p> <p class="ql-block">笔者与书画摄影作品作者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家国情怀挥笔泼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传承故事再谱华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