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介绍

海艺校器乐教研室

海南省文化艺术学校创办于1960年初,是目前我省唯一的一所公办培养艺术职业人才的综合性专业学校,也是我省目前艺术类唯一的一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于2009年8月整体搬迁到海口市桂林洋经济开发区,校园129亩、校舍33000平方米、固定资产达1. 3亿元以上,拥有一批现代化的艺术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目前,学校拥有中高级以上职称专业教师60多人,聘请一批专家作为客座教授,形成了一支结构优化合理的教学成果突出的专业教师队伍,设有琼剧、舞蹈、音乐、美术、群众艺术等五个学科15个专业,在校生1020多名,实行高考和中职双轨制公共课教学。近3年来,学校先后创办了“海南广播电视大学艺术学院”、“海南省琼剧艺术教育示范基地”、“海南省文化艺术行业培训基地”、“海南省职业教育艺术设计实训基地”、“海南省第81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和“实验琼剧团”、“学校艺术团”,学校已经从单一的中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成为艺术职业教育大专、中专、岗位培训、职业鉴定、艺术服务为一体的办学新格局。学校现有的办学硬件和规模,已从4年前全国同类学校的倒数跨越进入全国同类学校的前茅。<br><br> 近年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海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决定》,重塑“创新、奋进”的学校精神,确立 “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以学生为根本,以特色为生命,以创新促发展”的办学理念,以传承海南特色文化艺术和服务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为宗旨,以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创建省级、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和以学校为基础创办“海南艺术职业学院”为重点,确立以琼剧教育为立校之本和做强示范专业、做大优势专业、做活艺术实训以及以琼剧、舞蹈、室内设计、音乐为重点主干专业的办学特色,顺应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艺术职业人才需求,迅速向以质量为重心的创新人才培养转变,向更高起点的内涵特色质量崛起和突破,打造艺术名校,锤炼一批名师,培育一批名生,精耕一批成果。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了3000多名艺术职业人才,目前省内艺术表演团体80%以上的演员均为学校培养,涌现出一大批国家级表演艺术家和文化产业能人。在历届毕业生中,获得艺术类正高职称有150多人,涌现出吴多东、莫青桥、陈素珍等一批享誉海内外的中青年表演艺术家。尤其是现定居美国的我校第一届舞台美术专业毕业生符福生先生,画风独创一格,成为琼州画派的创始人,是一位誉满国际画坛的大师。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达95%以上。 教学计划<br><br> 第一年:完成所有的基本功训练及儿童乐曲合奏。 <br><br> 第二年:完成初级考级曲目的学习及初级合奏曲目排练。<br><br> 第三年:排练中级以上合奏曲目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比赛。 <br><br> 第四年:组织参加、电视台大型音乐各类比赛,和与各个学校的文化艺术交流。<br><br> 第五年:合奏排练具有高水准的音乐作品及中高级以上专业考级乐曲。<br><br> 第六年:集中精力汇总六年的学习成果进行以音乐会专场的展示。<br><br>(在专业学习过程中都可以参加每年的各类考级测试)<br><br>为什么要学习器乐?<br><br>根据海南省教育厅义务教育,倡导在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艺术活动,上好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课,培养1-2项适合自己的艺术技能,提高对艺术的鉴赏能力,陶冶自身情操。<br><br>中国传统乐器种类繁多,大致分为打击乐,弹拨乐,吹管乐,弓弦乐四大类:<br><br>打击乐类乐器:中国大鼓,排鼓,定音鼓,小军鼓,花盆鼓,马林巴琴,钢片琴,镲,锣,板鼓,木鱼,军镲等<br><br>弹拨乐器:扬琴,古筝,琵琶,中阮,大阮,小阮,柳琴,箜篌,古琴,<br><br>吹管乐器:唢呐,笙,竹笛,管子<br><br>弓弦乐器:二胡,高胡,京胡,板胡,中胡,大提琴,低音提琴等<br><br>国乐,一般指的是国家级别的宫廷音乐或者音乐。<br><br>1.宫廷的乐队。 唐孟棨 《本事诗·事感》:“﹝ 白居易 ﹞因为《杨柳》之词以托意曰:‘一树春风万万枝,嫩於金色软於丝。 永丰坊 里东南角,尽日无人属阿谁。’及 宣宗 朝,国乐唱是词。” 清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舞蝇虎》:“上召国乐以举其曲,蝇虎盘回宛转,无不中节。”<br><br>2.指宫廷音乐。 唐 李讷 《命妓盛小丛歌饯崔侍御还阙》诗:“曾向教坊听国乐,为君重唱盛丛歌。”<br><br>3.国家制定的音乐,供庆典、祭祀时用。《辽史·乐志》:“ 辽有国乐,犹先王之风;其诸国乐,犹诸侯之风。”<br><br>4.指中国传统的音乐。 笛子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汉族乐器[1],也是汉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乐器。中国传统音乐中常用的横吹木管乐器之一,中国竹笛,一般分为南方的曲笛、北方的梆笛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音笛。音域一般能达到两个八度多两个。<br><br>笛子常在中国民间音乐、戏曲、中国民族乐团、西洋交响乐团和现代音乐中运用,是中国音乐的代表乐器之一。在民族乐队中,笛子是举足轻重的吹管乐器,被当做民族吹管乐的代表。 扬琴:<br><br>又称洋琴、打琴、铜丝琴、扇面琴、蝙蝠琴、蝴蝶琴,击弦乐器。<br><br>扬琴是中国民族乐队中必不可少的乐器。无论用于独奏、伴奏还是合奏, 扬琴的音色特点都可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br><br>扬琴是中国常用的一种击弦乐器,与钢琴同宗,音色具有鲜明的特点,音量宏大, 刚柔并济;慢奏时,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时音色又如潺潺流水。它的音色明亮,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清脆。表现力极为丰富,可以独奏、合奏或为琴书、说唱和戏曲伴奏,在民间器乐合奏和民族乐队中在常充当“钢琴伴奏”的角色,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主要乐器。 古筝又名汉筝、秦筝、瑶筝、鸾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乐器,属于弹拨乐器。它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它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因此它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古筝是一件伴随中国悠久文化,在这肥沃的黄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古老民族乐器。结构由面板、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组成。<br><br>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架“筝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最早以38弦筝为最多(分瑟·筝),唐宋时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二十五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通常古筝的型号前用S21,S代表S形岳山,是王巽之与缪金林共同发明,163代表古筝长度是163厘米左右,21代表古筝弦数21根。 琵琶,弹拨乐器首座, 拨弦类弦鸣乐器。木制或竹等制成,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有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br><br>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br><br>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琵琶”二字中的“珏”意为“二玉相碰,发出悦耳碰击声”,表示这是一种以弹碰琴弦的方式发声的乐器。<br><br>其名“琵”、“琶”是根据演奏这些乐器的右手技法而来的。也就是说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挑。在唐朝以前,琵琶也是汉语里对所有鲁特琴族(又称琉特属)弹拨乐器的总称。中国琵琶更传到东亚其他地区,发展成现时的日本琵琶、朝鲜琵琶和越南琵琶。<br><br>中国近代汉族民族音乐史上有“海派”(浦东派)琵琶、“浙派”(平湖派)琵琶、“汪派[1]”(汪派)等多流派。 中阮是“阮咸”,“阮咸琵琶”的简称,弹拨乐器。古琵琶的一种。<br><br>阮,又名阮咸、阮琴,中国的拨弦乐器,得名于西晋“竹林七贤”中的阮咸。古代,此种乐器被称为秦琵琶,后因曲项琵琶传入,占用了“琵琶”这一名称,才以擅长演奏这种乐器的阮咸为名。<br><br>近代,阮咸得到了许多改革,现代阮音色中正浑厚,依其形制不同而有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低音阮,甚至拉阮的出现,广泛使用于独奏及合奏。如同笙在国乐团吹管乐器中扮演的角色,阮以其出色的音响融合性和便于演奏和声的长处,在国乐团弹拨乐器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一千多年的发展史中,二胡一直是戏曲的伴奏乐器 。  二胡构造简单,一根细细的木制琴杆,长约80厘米,琴杆上有两根琴弦,琴杆下装有茶杯形状的琴筒,还有一把马尾做的琴弓。琴师演奏二胡时采取坐姿, 左手持琴,右手持弓。二胡的音域可达三个八度。二胡发出的乐音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它以接近于人声的音色,成为一种富于歌唱性的乐器 ,有人还因此称它为"中国式小提琴"。由于二胡的音色听起来略带忧伤,因而善于表达深沉的情感。<br><br>1949年后,二胡的制作、改革和演奏艺术得到了发展,它可以独奏,也可以在歌舞和声乐以及戏曲、说唱音乐中伴奏。在中国民族管弦乐队中,二胡更 是一种主奏乐器,类似西洋管弦乐队中小提琴的角色。<br><br>由于二胡制作简单、廉价易学而又音色优美,因而深受中国人的喜爱,是中国民间普及率很高的乐器。 笙,是起源于我国的汉族古老的吹奏乐器,它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并且对西洋乐器的发展曾经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br><br>笙属于簧片乐器族内的吹孔簧鸣乐器类,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发音清越、高雅,音质柔和,歌唱性强,具有中国民间色彩。 板鼓是一种打击乐器,又名单皮、班鼓。唐代清乐中使用的“节鼓”可能是其前身。在民间流传历史久远。《清朝续文献通考》载:“班鼓,又名搭鼓,音嚼急,为各器之领袖,击法甚不易”。是中国戏曲乐队中的指挥乐器。 提琴(Cello) 是近代管弦乐队中必不可少的次中音或低音弦乐器。在民族音乐与管弦乐曲中大提琴声部经常演奏旋律性很强的乐句,也与低音提琴共同担负和声的低音声部。它也是非常为人们所喜爱的独奏乐器。 排鼓是鼓类乐器的新品种。出现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由中央广播民族乐团蔡惠泉、杨竞明等根据民间常用的中型堂鼓和腰鼓改革制作而成,以后又不断有所改进。排鼓由五个大小不同、发音有别的鼓组成一套,每个鼓的两面鼓框外径相同而内径不一,可发出音高不同的两个音来,故五个鼓有十个音。排鼓发音激烈、跳荡,高音坚实有力,中、低音宽厚宏亮,尤擅于表现热烈欢腾的情绪。<br><br> 唢呐,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也是中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br><br>唢呐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制,呈圆锥形,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喇叭口(称作碗),所以俗称喇叭。在台湾民间称为鼓吹;在广东地区又被称为嘀嗒 ,是广东“八音”乐器中的一种。<br><br>唢呐发音高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发展,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已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并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唢呐,在木制的锥形管上开八孔(前七后一),管的上端装有细铜管,铜管上端套有双簧的苇哨,木管上端有一铜质的碗状扩音器。唢呐虽有八孔,但第七孔音与筒音超吹音相同,第八孔音与第一孔音超吹音相同。 柳琴:典型的琵琶类弹拨乐器,外形及构造与琵琶相似,但比琵琶要小,通体长约65厘米,用柳木制作,四弦,形如柳叶,故又名柳叶琴。别名“柳月琴”、“土琵琶”、“金刚腿”等。演奏方法与琵琶类似,只是右手用拨子弹奏。<br><br>  柳琴原是流行于鲁、皖、苏一带的民间乐器,用作柳琴戏、泗洲戏等地方戏曲的伴奏及弹奏简单歌曲,发音响亮宏大,音色高亢刚劲,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由于柳琴的外形土里土气,非常民间化,中国老百姓亲切地称它“土琵琶”,长期流传在中国山东、安徽和江苏一带的民间,用于伴奏地方戏曲。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现已发展为独奏乐器,并常用于民族乐队中的高音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