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 一座桥

妮子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个村 一座桥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康兆妮</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在千年古镇佗城镇的东面,那里依山旁水、风光旖旎。美中不足的便是与圩镇隔着东江。</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隔河千里路”,东江河面虽然不算很宽,但是村民们为了渡江吃尽了苦头,从独木舟到柴油机船,这个横江渡口见证了船的发展史。</p><p class="ql-block">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有一次跟着两位婶婶坐上一只小艇过江,当时风平浪静,江面上波光粼粼,河水清澈见底,小艇的两边不时有小鱼跃起。起初,我非常好奇,很是兴奋,等到小艇被划出离岸几十米远的时候,小艇变得摇摇晃晃,我吓得蹲在艇上,双手紧紧地抓住艇玄,大气都不敢喘。掌竿的人不停地安慰我,并不断教我蹲稳的要领,我还是心惊肉跳,脸色发白。那真是一次终生难忘、惊心动魄的经历。当时在江中小岛——东坝种植的,有几十户人家,他们天天都要坐着这种小艇渡江去耕种,而且有时还是大风大雨,危险可想而知!那时候,乡亲们朝思暮想,这江面上如果有一座坚固的桥,那该多好啊!</p><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村里人渡江的主要工具是木船,一根竹篙,一位艄公,就这样吃力地横渡东江。由于来回一趟很不容易,一般要等上十几个人才渡一次,有时候,几乎要等上一个多小时。冬天呼啸的寒风,夏天火辣的阳光,人们都只能默默地忍受。船靠岸后,还有一段沙滩,夏天,太阳把沙晒得滚烫滚烫的,不管是两手空空还是肩负重担,都不得不飞快地跑,以免把脚烫伤。不仅如此,木船横渡江面,还时常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如江面浓雾弥漫的时候,木船行驶到江中,艄公无法辨认对岸的渡口,只能凭着经验和感觉撑着竹篙,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靠岸。遇上多雨的季节,江面变宽,浊浪滔天,浑黄的河水仿佛随时要把船只吞没。而更可怕的是,一旦出事,人身安全根本无法保障。</p><p class="ql-block"> 村民们永远不会忘记,1985年7月15日上午10时左右,江面风平浪静,木船上乘坐了二十多个人,其中有赶集的村民、刚放暑假的学生、到对岸割草的村妇,更多的是村里的养蚕专业户,他们挑着蚕茧,拖家带口,憧憬着自己的蚕茧能卖个好价钱……谁也没有料到,船行驶到江中时,船身漏水,船只沉没,造成了11人死亡的悲惨事故。村子里,几十个家庭经受了突然丧失亲人的悲痛,有老年失子的,有中年失偶的,有幼年失母的,悲痛欲绝的哭喊声,惊天动地!如果,这里有一座桥,这悲惨事故怎么会发生呢?!但是,村民们除了悲伤,就是无奈,无能为力。</p><p class="ql-block"> “7.15”事故后不久,江上多了一只烧柴油的机帆船,艄公的工作难度低了些,也没有再发生过安全事故。但是,在人们的心中,只要一想起那次事故仍然心有余悸,那个跨江之桥的美梦从来也没有停止过。</p><p class="ql-block"> 当修建宝龙东江大桥的消息传来时,小小的村庄沸腾了,乡亲们争相奔走告知,互相传递这一令人振奋的大好消息。人们纷纷议论:只有国家富强,百姓的梦想才能得以实现!</p><p class="ql-block"> 期盼了千年的跨江大桥——宝龙东江大桥终于竣工剪彩通车的时候,乡亲们个个笑容满面,喜气洋洋,早早地聚集桥头,见证这令人振奋的时刻。剪彩的时刻到了,现场礼炮震天,人声鼎沸,很是壮观。兴奋的乡亲们有的骑着自行车,有的开着小轿车,更多的是步行往返于东瑶——佗城,兴奋地感受了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同时,他们还通过电话、文字、视频等各种形式,将这个开启历史性新篇章的消息,告诉远在他乡的游子们,东瑶人民的千年美梦终于实现!</p><p class="ql-block"> 如今,在佗城古镇开车,从宝龙大桥跨过东江,只需三两分钟就可以到达东瑶村,尽情欣赏中国美丽乡村的秀美风光:十里飘香的百香果基地,满地黄金般的菊花基地,水清鱼肥的池塘……</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人们,每天穿梭在宝龙大桥上,笑容满面地走向自己的小康生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1年10月25日《河源乡情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