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浙江-走访嘉兴海宁

李朗诗

<p class="ql-block">嘉兴海宁盐官是一座千年古城,位于浙江省杭州湾北岸杭嘉湖平原。古城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动人的传说和壮观的涌潮,可谓一日游千年,满城尽奇观。</p> <p class="ql-block">盐官观潮胜地公园为东西向狭长地形,全长1360米、总占地16.24公顷。抗战前,海塘一带已有海滨公园。1994年起,重建海滨“观潮胜地公园”。&nbsp;</p> <p class="ql-block">盐官白石台广场集大型节庆活动、游览观赏、文艺表演、休闲娱乐于一体,是观潮胜地公园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海宁盐官镇被誉为“乾隆故里,观潮胜地”。 </p> <p class="ql-block">占鳌塔。明代崇祯九年、清代康熙十五年、雍正五年、乾隆四十年、道光十九年及同治、光绪,民国年间都几经修缮,清代康熙年间维修时改名“镇海塔”,意为镇海安澜,永保宁。1983年修缮后,复名“占鳌塔”。是观潮胜地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也是海宁古城的标志性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1923年9月28日,胡适、陶行知、陈衡哲、朱经农、马君武、高梦旦、曹佩声等人杭州下火车后,徐志摩带着他们上了早已租好的船。木船橹声咿呀,一路向盐官进发,在船上他们吃的是船菜,有小白菜芋艿、鲜菱豆腐、清炒虾仁、粉皮鲫鱼、雪菜豆板泥、水晶蹄膀和芙蓉蛋汤等。吃得胡适他们赞不绝口。在船中他们谈诗论文,别有一番情趣。&nbsp;</p> <p class="ql-block">乾隆手植古朴。相传乾隆南巡时,在盐官巡察海塘所植。</p> <p class="ql-block">盐官古镇始建于西汉,吴王刘濞煮海为盐,在此设司盐之官而得名。自唐朝至抗日战争前,一直为海宁州、县治的所在地。在唐朝,盐官就以其发达的经济和繁盛的宗教而名扬海内外;北宋大文豪苏轼就曾在诗中称之为“古邑”;至明清时期,更有海宁陈家“一门三阁老、六部五尚书”之荣耀而声名远播,乾隆六下江南四驻海宁的史实和乾隆身世之迷的民间传说,使这座地位显赫而又讳莫如深的陈阁老宅充满了传奇色彩。</p> <p class="ql-block">海神庙建于清代雍正八年(1730年)建,耗银十万两,占地四十余亩,专祀“浙海之神”,素有“江南紫禁城”之美誉。庙座北朝南,三路并列,以清官式建造,气度恢宏。中轴线上有山门、仪门、正殿、御碑亭和寝殿。东西两轴有斋厅、天后宫、道院、雷神殿、水仙阁及亭台池轩等。山门前有石筑广场、汉白玉石狮一对、跨街石坊二座,前临庆成河,河承庆成桥,桥南有草场及歌舞楼。</p> <p class="ql-block">海神庙除建筑肃穆端庄外,“海神身份”的传说使这里蒙上了“雍正篡位”的层层迷雾。内有清代四位帝皇所赐御匾五块,以及雍正、乾隆合题的父子双皇御碑,给海神庙带来了异乎寻常的皇家气度,也使“海神”之谜更加扑朔迷离。</p> <p class="ql-block">海神庙正殿建筑最为雄壮,仿故宫太和殿形式构造的,为重檐歇山顶式宫殿建筑,五楹陛四出七级。正脊为双龙抢球,并书有“保厘东海”、“永庆安澜”字样。脊梁两侧有高大的鸱吻,正脊、博脊、重脊上均塑有金刚人物像和寓风调雨顺等与风水有关的典故。海神庙是祀传说中的“浙海之神”。正殿中设一无名之海神,钱镠、伍子胥享配左右。 海神庙初建时正殿祀主神武肃王钱镠,吴英卫公伍子胥。正殿的建筑面积546平方米,高20米。陛四出七级,廊柱、台阶、石栏板全部用汉白玉精琢而成。石栏板上还雕刻龙虎花鸟云水之纹。像这样高大精美,用这么多汉白玉石作建材的殿宇、至少在浙江还找不出第二座!</p> <p class="ql-block">在正殿后有八角重檐攒尖顶御碑亭一座,亭内御碑通高约五米,为汉白玉石质。碑额浮雕飞龙朱雀,双龙抢球。碑身及碑座周刻飞龙、如意、万字及海水图案,精美绝伦。碑身阳面为雍正 《海神庙碑记》,阴面为乾隆帝的《阅海塘记》。</p> <p class="ql-block">御碑亭海神庙大殿后有六角重檐攒尖顶御碑亭一座,亭内为大型汉白玉石御碑。碑身阳面为雍正帝御制《海神庙记》,阴面为乾隆帝御制《御海塘记》。两代皇帝的御碑合在一起,极显帝王之气。</p> <p class="ql-block">盐官镇海楼</p> <p class="ql-block">海宁南关厢历史街区,位于硖石镇区东南部,北起大瑶桥,南至塘桥、会源庵,东临洛塘河,西靠人民路。南北长350余米,东西宽50余米。保存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典型的街道格局和风貌特征,为目前硖石镇区保存较为完整、所剩为数不多的历史街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南关厢老街,青石板铺设,临河而居、前店后坊,典型的江南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老街临河而建。环秀桥,亦名西环桥,俗称“塘桥”,横跨洛塘河两岸,建于明建文四年(1402)。</p> <p class="ql-block">会源庵,俗称关帝庙,始建时代不详,明清期间多次重修。</p> <p class="ql-block">关帝庙戏台</p> <p class="ql-block">衍芬草堂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硖石街道东山社区河东路,居邻蒋园里。这地方自清康熙年间起,渐为蒋氏一族聚居之处。衍芬草堂主人蒋光焴生于1825年。这幢大宅为其祖父蒋开基所建,开基性喜聚书、至光焴收罗尤勤,祖孙三代、共得图书珍籍数十万卷,藏于“衍芬草堂”,与同宗兄蒋光煦之“别下斋”齐名。</p> <p class="ql-block">衍芬草堂坐东朝西,前临市河,共有两条轴线,南轴线有临街房、“衍芬草堂”、“颐志居”、“思孔室”、“北苑夏山楼”,北轴线有“五砚斋”、“思不群斋”、“双峰石室”、厨房等。南侧有附房。轴线以高墙分隔,中有弄堂贯通。每幢房屋之间也以风火高墙阻隔,墙上设釉陶花窗。建筑独成院落,给人以高墙深院的感觉,体现出古藏书楼特色。其结构严谨,讲究装饰,尤以“双峰石室”前砖雕台门最为精致,并镌有“清芬世守”匾。原来的藏书主要存放在“衍芬草堂”和“思不群斋”楼上,“衍芬草堂”储宋、元名刻;“思不群斋”储明本、善本、抄本。“北苑夏山楼”以储宋著名山水画家董源《夏山图》而命名,《夏山图》今为上海博物馆镇库之宝。</p> <p class="ql-block">去到不同的地方,因为年龄的不同感受也不一样,用文字记录那一刻的心情,偶尔打开看看那些曾经,唤起所有的美好,很多细节大概也只能从这点点滴滴中找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