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虚此行,美在此处--“和美课堂”第十七届全国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临涧镇中心小学 吴承慧

<p class="ql-block">  为回应新时代国家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帮助教师突破思维的峡谷、打破行动的枷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2021年10月23日,在临涧镇中心校教研室李娜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四人来到临沂兴华学校参加了“和美课堂”第十七届全国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共享小语盛宴!</p> <p class="ql-block">著名特级教师罗才军校长带来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对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已经是熟课,学过了,对于学过的诗词,罗老师经过和学生非常接地气的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探索欲望。</p><p class="ql-block">大家重新再次“围观”《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会学到新的知识吗?学生带着期待跟随老师进入课堂,不断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p> <p class="ql-block">一、反复诵读见真景</p><p class="ql-block">反复诵读不下十遍,罗老师在学生不断地诵读过程中,将“装腔作势”拽回到“正常读词”。尤其是“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的停顿,让学生自主发现,自由试错,发现,从而读出了正确的停顿。自然生成,毫无修饰,有浑然天成之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重编文字融真情</p><p class="ql-block">诗中见景,罗老师引导学生对诗词的景物进行重新分类,分类标准自己设定。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提炼出动静结合,举象见景。让学生将词语进行重构,自由写诗。学生们玩转诗词,佳作频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入境勾连,以诗解诗</p><p class="ql-block">崔峦教授说过,诗不可解,不能逐字句解析。中华古诗词浑然一体,诗词之间有其相通之处,景与景,情与情,相互印证。罗老师带领学生以诗解诗,以意解意,感受中华诗词独有的特别的含义。在我们优秀的文化里,“蛙声”象征丰收,“忽”带着惊喜……是外国人永远也无法理解的意义,罗老师对这一精粹,让学生深刻感受,从而完成文化的传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刘枝晓)</p> <p class="ql-block">何捷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以“明要素”为主任务将《精卫填海》这一神话故事有序有趣的放手给学生。学生和老师以对抗赛的形式拉开本节课的帷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何老师多次出其不意的提问让台下的老师也展开思考。如“故为精卫”的解释引出“为何一个人死后变成了一只鸟?”的问题,答案就在《山海经》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词语句段的翻译、理解,更多的是激发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大量的阅读,大量的思考才能拥有探究其本源的敏锐嗅觉,才能感受到行走在文字背后的精神力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讲故事补充时的追问,表演后对所说话语的追问,思考故事结果有无的追问……每次追问都让学生向更深处思考,无论是借助原有的知识经验,还是跳脱的思维,何老师都没有给予否定,“允许试错,学生才能进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坚持填海的精卫是以造福百姓为己任的神,围海造田的当代人也是为人民造福的新一代“精卫”!</p><p class="ql-block">“今天的人 上古的神 </p><p class="ql-block">都是一脉相承”</p><p class="ql-block">“今天的我们 </p><p class="ql-block">一直按照祖先的样子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从未听到的未看到的《山海经》背后与现代社会的文化传承❤</p> <p class="ql-block">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魏星老师,用“为什么”找到文章矛盾点,引发学生思考,贯穿整个课堂。魏老师认为思辨性的阅读才能带来学生真正的思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黑与土地》在新时代是否过时?这个问题引发学生激烈的探讨,明确了农民对土地特有的浪漫情感,新土改的意义,对土地的珍惜对环境的保护,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学生有了进一步的深入探索,课文不需多讲他们早已明白。</p> <p class="ql-block">孙庆博老师的《风娃娃》聚焦两个重点:字词的书写与感受,从朗读中感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横折里收,上下对齐。”攻克字词书写难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问题:风娃娃来到哪里,看见了什么,怎样帮助的,结果怎么样。使学生读课文时有了方向,效率得到提高,学生通过这样的句式回答问题表达清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教师范读很重要。魏老师范读时,学生会不注意的去模仿。在指导朗读时,魏老师提出“读出画面,读出变化,读出心情”的朗读要求,学生进行练习并掌握,真正学会了如何读书,如何读好书!</p> <p class="ql-block">古诗吟诵的魅力在张学伟老师身上虽只露一角,吾等心向往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伯牙鼓琴》这篇古文张老师让学生不同形式地读了不止十遍,读出钟子期听到琴声时的惊叹,读出两段故事情感不同时的停顿,读出伯牙得知知音已逝人虽在心已死的悲痛欲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伯牙的琴声也代表了他与钟子期的情深!古往今来,有关知音的故事不在少数,有张老师所列举的管鲍之交,更有无数诗词描绘知音难寻。张老师也把能觅得知己的美好祝愿送给大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戴建荣老师讲课与朗诵时不同的声音把我们的注意力牢牢握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带有方言味道的《泊船瓜洲》配合上动作,似乎有种临江作诗的气派!</p><p class="ql-block">“入声字往往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情感!”把握古诗的入声字,古诗就能读得有滋有味!也通过入声字字音的短促,结合王安石作此诗时的背景,诗人王安石澎湃激动的心情便从学生的朗读中跑了出来!</p> <p class="ql-block">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老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教师只有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敞开彼此的心扉,才能引导学生在充满乐趣的课堂中学习❤</p> <p class="ql-block">  “和而不同 美美与共”名师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方法的传递,更多的是观念的更新,思想的指引。感谢这些倾其所有,造福教育教学的名师探索者们。我们将追随他们的脚步,在语文教育的道路上边走边思、边学边教,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美好!</p>

学生

老师

读出

课堂

诗词

语文

思考

朗读

名师

精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