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课堂,拔节生长——2021年“湖北好课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展评活动

Max.

10月21日,2021年“湖北好课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展评活动,在黄石市白马山小学如期举行。<br>  本次展评共七节课,主要聚焦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和数与代数两个领域的内容,来自全省各市(州)的200多名老师全程参与活动,而展示教师则从新颖的教学设计、先进的教学手段、紧密的探究活动、生长的交互课堂给我们呈现了精彩的“湖北好课堂”。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周长的认识》</b></h3> <p class="ql-block">  周长的认识,是我熟悉的一节课,它不光是本学期我即将要上的的内容,同样也是实验小学“核心团队”阮班艳老师打磨过的一节高质量的优课,但来自武昌中山路小学但张琼老师对于这节课的处理,还是让我感觉到惊叹。教师紧紧围绕六个周长的探究活动:找图形中的四边形、描图形的一周、说图形的周长、量图形的周长、比图形的周长和用图形的周长,整个课堂体现了五重:重生长、重感受、重体验、重发现、重比较,让学生从简单的探究问题中去实践,收获丰富的数学知识和双倍的数学乐趣。</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四边形的内角和》</b></h3> 《四边形内角和》是来自十堰市人民小学的王婷婷老师所执教的,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直接从四个四边形争论谁的“内角和”最大为入口,通过猜四边形内角和、探究四边形的内角和、总结探究内角和的方法、验证内角和的猜想。在探究活动中重点让学生体验分一分的方法,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展示四分法、三分法、二分法,体验二分的简便,同时渗透化繁为简、化生为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从引导而顺理成章的发现任意多边形内角和。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方与圆》</b></h3> 《方与圆》是一节六年级的图形课,授课老师是来自孝感市体育路小学的方杨老师,她的这节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教师通过让学生找一找老师身上的“方与圆”,幽默风趣的进入帮万叔叔装裱字画这个情境中,通过画一画、涂一涂、想一想活动找出已知条件和要解决问题,再通过思考圆的半径和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导学生攻克难点。在引导探究出方圆之间的面积大小后,教师又推动课堂进行深入研究:是不是所有外圆内方阴影部分面积大?最后通过平板收集、整理同学们的探究数据,总结出数学规律。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数面积》</b></h3> 《数面积》是黄石市广场路小学的屠彤云老师,根据对教材的梳理及学情调研后,自主设计的一节单元开启课。这节课从长方形的面积推导过程引入,借助方格纸“数”图形面积,唤醒学生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含义的认知,强化计算图形的面积就是选取一个合适单位进行密铺。然后出示生活中常见的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图形,提供方格纸为支架,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想象、操作、推理,得到不同图形的面积,并交流方法。在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图形转化中的“割补法”和“倍拼法,加深学生对面积及面积单位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倒数》</b></h3> <p class="ql-block">  教无定法,教有优法,来自宜昌市高新区实验小学的陈茜老师执教的《倒数》就是一节这样的课。教师借助图片模型通过正方形“小方”的形状的不断变化,让同学们在“小方”变与不变中发现小方长于宽的关系,进而引出一系列乘积为1的的算式引出倒数。接着通过构建模型,抽象出的倒数的意义,然后紧扣题义,归纳求倒数的方法,并通过数轴对比,延伸思考,巩固倒数的认识以及感悟到倒数解决问题的价值。课堂挖掘有深度,课后延伸有弧度,是一节体现知识有生长的课堂。</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b></h3> 这是由天门外国语学校的李欣老师,为我们带来的一节视频课,李老师这节课是面对一年级的小朋友,但是整节课一年级同学的小组合作和小组展示是整节课的亮点,其次教师灵活运用教具,利用计数器、小棒、小白板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了“凑十法”,最后是老师能够以学定教,设计符合学生年龄段的教学情景,利用六一快到了,激励同学们获得活动入场券,以及在评价练习中利用找朋友来强化巩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认识,达到来教学目标。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认识圆柱》</b></h3> 《认识圆柱》是本次展评的最后一节课,来自东道主学校的陈雪琴老师,整节课通过认识圆柱、对比圆柱、制作圆柱、探究圆柱、应用圆柱几个步骤组成,亮点主要体现在制作圆柱和探究圆柱的连个环节中。在制作圆柱环节中教师给出来5个圆形卡纸(其中两对大小一样)和一张长方形卡纸,让同学们合作完成,在此环节中让同学们注意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一样的,而选择长方形的长或宽作为圆柱的高,直接会影响圆柱的粗细大小。教师也是紧抓长方形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高之间的关系进行圆柱的探究,层层递进,让不同层次的孩子在不同的环节中都有所收获。 <p class="ql-block">  展评活动后,孔凡哲、周东明、李良数教授和刘莉、彭传新两位教研员对本次活动作出点评,指出此次好课堂活动是鲜活的,体现了我省的教育改革成果,并聚焦课堂问题和数学核心素养对培养与在场老师进行交流、互动。通过此次活动,我的收获颇丰,主要体现在:</p><p class="ql-block"> <b>1、把课堂贴的与学生“近”一点。</b>纵观七节好课堂,每节课老师都是紧贴着学生,每位老师都像家长问孩子们“你们饿不饿,想吃什么?”一样,向学生抛出启发性的问题“你们是怎么思考的?你会怎样做?你还能怎么做?”,充分尊重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体现了以生为本的课堂。</p><p class="ql-block"> <b> 2、把导学提示设计的“准”一点。</b>老师的每个导学问题指向都非常清楚,就是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张琼老师执教的《周长》,通过简短的导学问题,向同学们清楚知道刘图形的周是什么?长是什么?那种感觉就像引导学生吃东西细嚼慢咽,每一个知识都是先咀嚼碎了,再吃下一个,用简短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复杂的问题,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轻松。</p><p class="ql-block"> <b>3、把教学手段运用的“活”一点。</b>纵观整个活动,我认为此次的课堂是交互的课堂,教师灵活运用希沃白板、投影仪、几何画板、腾讯在线表格的手段,及时收集整理学生反馈的数据,更是利用数据的整理对比,让学生自己总结发现规律,打通了教师和学生及时反馈的中的一堵墙。</p><p class="ql-block"> <b> 4、把以学定教做的更“实“一点。</b>好课堂的背后是好团队,也是团队合作对学生和教材的深入研究。张琼老师会在课的反复打磨中,优化教学设计,在本节课已经获得省优质课一等奖后,仍然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做出教学上的调整。王婷婷老师会在课下调研中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对教学进行取舍,坚持引入图形的四分法和三分法,尊重学生已有经验,从而举一反三,用教授们的话,他们就是在做实验,做研究。</p><p class="ql-block"> <b>5、把学生培养的更加“优”一点。</b>通过屠彤云老师的上了课本中没有的一节《数面积》,让我感受到了数学学科在单元与单元之间,章节与章节之间也可以打破壁垒,通过对学生数学思想的渗透,从而承上启下,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老师对知识的延伸,向同学们提前渗透了出入相补、函数等思想,让课堂能够生长,学生更加优秀。</p>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通过此次的观摩活动,通过学习七位老师优秀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我也反思诊断自身在教学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我也在思考,既然数学可以打破单元和章节之间的壁垒,那么学科之间的壁垒可不可以打破呢?跨学科融合的课堂什么时候可以真正走进学生们的课堂,走向成熟呢?<br>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带着这些问题和收获,我会砥砺前行,见贤思齐,不停脚步,向这些优秀的老师们看齐。<br> <p class="ql-block">图文编辑:赵 博</p>

课堂

学生

老师

圆柱

图形

探究

内角

教师

教学

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