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为了发挥晋江市名教师工作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校际教学交流的进一步发展,2021年10月22日,晋江市刘全安名教师工作团队顶着今冬的第一股寒流来到晋江市深沪中学举行以“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为主题的“送教送研”市级教研活动,本场活动以“双减”背景下的教学评一体化化学课堂教学为研讨内容。领衔名师刘全安老师和团队成员、深沪中学蔡奕俊副校长及化学组全体老师参加了本场活动。蔡副校长对刘全安名教师工作团队到深沪中学进行教学研讨表示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在简要介绍了深沪中学校史后,希望团队成员能够在评课议课中畅所欲言,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沪中化学教师的成长。活动由团队核心成员季延中学英墩校区吴其特老师主持,共分为两个议程:课例观摩、评课议课。</p><p class="ql-block"><b>一、课例观摩</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深沪中学的陈志强老师和陈晓琴老师分别开设了名为《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的不同课例展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陈志强老师用广告、化学史等材料作为课堂导入,激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分子模型引导学生对原子进行归类,层层推进。在完成构建元素概念的同时,也引导学生认识到宏观元素和微观原子的区别。合理运用希沃白板游戏,加强学生对化学用语含义的认识,并将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有机结合,使知识构成完整的体系。教学过程自然流畅,教学手段形式多样,课堂引入资源丰富;教学氛围轻松愉快,教师语言精炼风趣,亲和力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陈晓琴老师从已学过的知识和日常标签导入,从已知到未知,衔接自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接着对学生逐步引导,以抽丝剥蚕的方法层层深入,善于抓住学生易错点进行有效教学,就学生的思辨思维训练进行问题的设计,教学重点明确突出。注重知识的引导归纳总结提升。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思维导图和游戏的教学策略,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师生互动良好。在物质分类的教学环节中,陈老师设计了开放式的学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既掌握了知识,也学习了科学的分类方法,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在授课过程中得到真正的落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二、评课议课</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授课结束后,参加活动的团队老师就两位老师的授课并结合“双减”背景下的化学课堂教学这一议题开展了评课议课的交流活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英林中学吴耀席老师:陈志强老师的课,教学手段丰富,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知识的欲望。课堂衔接合理,注重通过类比探究抽象的化学概念。陈晓琴老师的课,常态化教学,注重引导、归纳,师生互动良好,课堂节奏较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英林中学杨萍老师:陈志强老师的课,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得当,教学思路清晰,让学生了解了科学发展与研究的艰辛过程和对科技发展的促进,又在课堂中渗透了传统文化和德育教育。陈晓琴老师的课,教学方法灵活多变,使用了思维导图和游戏的策略,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师生互动良好,课堂体现了核心素养中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要求,练习题进行了适当的取舍,及时进行了教学评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池店中学王国光老师:陈志强老师的课可用“丰实”概括,穿插元素发现史和元素周期表发现,有眼前一亮之感,能吃透教材,有效突出重点并分解难点,教学设计环环相扣,教学手段丰富多样,多媒体运用娴熟。陈晓琴老师的课可用“实在”概括,元素概念和元素符号的含义讲得清晰明白,能抓住学生易错点进行有效教学,注重学生的思辨训练,从而达到教学重点突出的效果,注重引导归纳总结提升的方法,师生互动良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季延中学英墩校区蔡玲玲老师:陈志强老师在教学中插入广告、视频、化学史、小故事等相关内容,使得这节课既生活又有趣,课堂衔接流畅自然,轻松愉快地带领学生走进“元素”的世界。陈小琴老师整节课注重生生参与活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课堂充满着活力。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落实,板书设计完整,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季延中学英墩校区吴其特: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目标、学习目标、评价目标三位一体,评价贯穿于课堂中,教与学的反馈目标完成度较好。陈志强老师通过学生熟悉的广告视频创设问题情境引出元素,通过展示常见物质的分子模型,引导学生对原子进行重新归类,课堂层层递进,步步设问,不知不觉中完成元素概念的建构。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样化、形象化,情境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课堂活动既达成了知识目标,也注意培养学生的分类意识,渗透化学史教育。运用希沃课堂活动游戏、课堂习题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及时的诊断和评价。陈晓琴老师的课堂学生思维活跃,表现积极。在课堂的每个环节中都能依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评价内容,课堂中老师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链,通过单独提问、课堂习题、游戏活动等方式诊断学习目标的达成,设计开放式的学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即掌握了知识,也学习了科学的分类方法,过程与方法的得到真正的落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参加评课的老师也对两位老师在课堂教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总体建议如下:</p><p class="ql-block">1.两位老师的课堂容量均过大,可适当减少,将更多时间留给本节课的重点,例如增加元素符号书写和含义的练习。</p><p class="ql-block">2.对抽象概念的处理,仍然偏向于学生记忆,可结合实际生活物品,进行引导想像,拓展学生的思维,使抽象概念更加具现化。</p><p class="ql-block">3.每个活动的使用深度不够,资源的利用率还可继续挖掘,可在现有活动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活动的情况,生成新的课堂,使学生进入更深层的学习。</p><p class="ql-block">4.教学板书可进一步优化,以便学生更好的利用板书形成知识体系。</p> <p class="ql-block"> 最后,团队领衔名师刘全安老师做了总结:他指出教研活动要点出问题,不能一味说好话;教学要深入思考,挖掘教材,开拓思维,在双减形式下,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研讨活动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了,每一位团队成员都各抒己见,积极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在思维的碰撞中激发出了新的教学火花,在实践中解决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也让全体成员对教学评一体化有新的认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希望团队老师们通过不断地交流和相互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每一次的教研活动都使我们更新了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在反思中进步,在总结中提升。</p> <p class="ql-block">编辑:陈志强、陈晓琴</p><p class="ql-block">审核:刘全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