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之旅之七:都江堰怀古

IF

<p class="ql-block">  9月23日上午,我们来到都江堰游览。</p><p class="ql-block"> 早就知道,都江堰是一处享誉世界的古代水利工程,旅途中盼望着早点到这里看一看。</p><p class="ql-block"> 初到此处,但见一条大江分成两条支流,水流湍急;岸上山峦起伏,风光秀丽 。据说,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岷江水患频仍,百姓苦不堪言。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以疏导的方式,组织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其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都江堰工程竣工以来的两千多年里,一直发挥着防洪与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面积近千万亩。</p><p class="ql-block"> 都江堰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仍在继续使用的,年代最长、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两千多年,谁能说清楚她创造了多少经济效益,为百姓带来了多大的福利?</p><p class="ql-block"> 都江堰工程及李冰父子的功绩深受国人的崇敬及全世界的赞誉。都江堰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世界遗产”,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徜徉于岷江江畔,享受工程带来的喜人成果,欣赏宜人的风景时,一定要缅怀李冰父子和先人们的功绩。感恩于他们以自己的勤劳、勇敢与智慧,造福于亿万后世子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都江堰景区大门 。</p> <p class="ql-block">  浩浩汤汤的岷江。</p> <p class="ql-block">  离堆与宝瓶口。</p> <p class="ql-block">  离堆、宝瓶口全景。</p> <p class="ql-block">  宝瓶口。据说离堆、宝瓶口原来是连在一起的山坡。分洪需要在中间开凿一条宽20米,深40米,长80米的渠道。两千多年前,既没有炸药又没有钢铁工具,怎么办?聪慧的劳动者硬是用火烧裂了岩石,挖开了渠道。</p> <p class="ql-block">  分水鱼嘴将岷江分为内江与外江。</p> <p class="ql-block">  外江——岷江的主流。</p> <p class="ql-block">  用于分洪的鱼嘴。当时没有钢筋水泥,人们就用竹笼装上石头放到江里,修筑成鱼嘴形状。竹子易腐蚀,所以得年年维修更换 ,虽说费工费时,但在当时却是最先进的了。</p> <p class="ql-block">  滔滔江水流经宝瓶口,用于千万亩良田的灌溉 。</p> <p class="ql-block">  我俩在分水鱼嘴附近摄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孙老师、董先生也对此处情有独钟。</p> <p class="ql-block">  用于分洪排沙的飞沙堰。一旦发生洪水,流向宝瓶口的水流就会分流到飞沙堰。这样既可以排除洪水,又可以借助洪水排除泥沙。飞沙堰一举两得,充分体现出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p> <p class="ql-block">  二王庙。</p> <p class="ql-block">  眺望飞沙堰。</p> <p class="ql-block">  离堆公园。</p> <p class="ql-block">  伏龙观。</p> <p class="ql-block">  卧铁,是埋在内江江底的淘滩标准。据说李冰时期埋的是石马,到明 、清、民国时期改用卧铁。</p> <p class="ql-block">  横跨江上的安澜索桥。</p> <p class="ql-block">  滔滔江水奔流不息。</p> <p class="ql-block">  在离开都江堰之际,恋恋不舍地挥手告别。</p> <p class="ql-block">  我俩也说:“再见,都江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