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了进一步推动小初高语文教师对统编新教材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贯通小初高语文衔接,“初中语文‘单元教学’展示暨名家课堂观摩研讨会”如约在烟台市举行,23日早晨,龙口市小初高各学校参会教师在赵书记和山所长的带领下一起乘车抵达烟台,<span style="font-size:18px;">开启了研学之旅……</span></p> 《背影》教读课 <p class="ql-block"> 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在《背影》中设计了两个阅读训练活动:全文结构艺术分析和第六段的细节品析。同学们在朗读中概析每段的基本内容与作用,进而感知朱自清高妙的布局谋篇、叙事抒情技巧。文中对父亲的每处细节描写都充满着表现力,定格的背影镜头中流露出父子之间的至情至爱,在座的老师无不体悟到余老师在教学中真切的情感抒发。</p> 《白杨礼赞》教读课 <p class="ql-block"> 在教授《白杨礼赞》时,余映潮老师阐释了单元训练重点:散文学习,审美阅读,欣赏语言。又提到了他的教学创意:“要点”式阅读。</p><p class="ql-block"> 课上余老师疏通了知识要点,通过课后思考探究,让同学们体悟本节课的知识点,从而进行自主学习。接着,余老师对同学们进行了朗读训练:读清层次,把握语气,读好重音,深情读背。美文需美读,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也让听课的教师沉醉其中。最后,精读训练要点。余老师带领同学们品析第七段,欣赏了表达艺术之中的层次美。本节课环节衔接巧妙,让听众受益匪浅。</p> 《永久的生命》自读课 <p class="ql-block"> 余老师在《永久的生命》中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三次自读活动。(一)用课文中的一两个句子证明自己读懂了文章标题的含义。同学们在解说标题中顺利把握了文意。(二)引导大家品析表达之妙。同学们依托两个例证展开品析。(三)从课文中截取三个美句,形成一篇微文。同学们在训练思维的过程中也积累了语言。整堂课实践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自读训练与读写结合,</span>给人以思想的启迪。</p> 《关于高效阅读教学的专业知识》 <p class="ql-block"> 下午,余映潮老师为我们做了两场精彩的报告。</p><p class="ql-block"> 在《关于高效阅读教学的专业知识》的报告中,余老师首先为我们解答了什么样的教师是优秀教师,并阐述了学科教师切实奋斗的具体途径。余老师认为,高效阅读教学的关键有两点:一是科学可行的教学理念,正确的教学理念要面向全体,进行集体训练;二是语文老师优质的专业素养,这种素养不仅仅局限在个人,更应体现在课堂上的展现。高效课堂教学的可靠形式为“板块式”教学思路和“主问题”的活动方式,余老师以《<论语>两章》的教学为例,向我们进一步展示了这两种方式的优越性。整个报告环环推进,理论与课例相结合,在余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对高效阅读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p> 例说单元整体备课的基本要求 <p class="ql-block"> 《简说单元整体备课的基本要求》中,余老师送给了我们三句话。(一)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全套教材,关注单元教学的训练重点。余老师对教材有着极大的掌控力,详尽地为我们梳理了七到九年级的内容主题,训练项目,训练要点等。(二)要注意利用单元中的四种教学资源,单元教学目标、预习提示、教读课文的课后练习和自读课文的自读提示,并展示了《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和《诫子书》的教学课例,每一篇教学案例都可以变成一节精彩绝伦的优质课,可见余老师对课堂的把握能力之高。(三)要创新单元复习的形式与方法。“双减”政策正开展得如火如荼,用高效的单元复习课替代单元检测与考试势在必行。那怎样进行单元复习课呢?余老师总结了六点内容:记常识,识雅词,品奇字,摘美句,温精段,学妙思。74岁高龄的余老对语文教材的“精耕细作”,对教学设计的立意创新让在场的语文人敬佩不已,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还在身体力行地深究探寻语文教学的秘境,我们又怎能停止我们前行的步伐?</p><p class="ql-block"> 唯有学习再学习,探究再探究,提升再提升,用恒久的敬业精神,厚实的知识背景,高超的教学能力,执着的创新意识来武装自己,才能做一个无愧的语文人!</p> 示范课《玩转我的小传》 <p class="ql-block"> 李永红老师教给大家“幽默小传要素”,通过展示马三立、贾平凹和自己的自传,让同学们把握记叙文核心要素,并传授了写小传的秘诀。秘诀有两点,其一是选点要精当,其二是特色要鲜明。大家在课堂上仔细揣摩和领悟小传写作方法,都能写出满意的创意作品。李老师进一步引导每位同学都参与课堂,又通过对比反转、重复错位、语义失谐这些方法,让同学们自由选择要素,运用幽默的方法,为自己写了非常个性化的小传,大家出色的表现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李老师的语言生动活泼,在场老师都被这幽默而富有智慧的课堂打动。</p> 《逆向设计教学,写作走向精准》 <p class="ql-block"> 李永红老师带来了《逆向设计教学,写作走向精准》的讲座,李老师指出我们作为教师在讲作文课之前,要在头脑中想好课堂要达到的结果和目标,教学设计要做到研究清楚、设计清楚、教学清楚。写作课应以研发单元写作课例为抓手,把握写作课的前提、基础、关键。教师要关注学生生活中的独特体验,只有亲身经历写出来才具有真实性。李老师提出要记叙独特的体验,就要做到材料真实、叙述清楚、叙述具体、叙述生动。会议最后李老师对一线教师提出了建议:教师愿写作,能写作,会写作!教师愿教写作,能教写作,会教写作!</p> 示范课《学习新闻》 <p class="ql-block"> 丁卫军老师展示了一节别开生面的活动探究课——《学写新闻》,刚上课丁老师采访同学们什么是新闻,让同学们对新闻有初级了解,在师生问答中构建了真实的习作过程。同学们自主探寻新闻问题的对应关系,合作撰写采访提纲,丁老师从旁指导。整堂课完全交给学生创造,活动任务安排合理,让学生拾阶而上。同学们还在现场采访在座的老师,和老师们互动交流,获得消息。</p><p class="ql-block"> 丁卫军老师通过妙趣横生的语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一线教师的作文教学打开了新思路,指明了实践的方向。</p> 统编教材视域下活动探究教学例谈 <p class="ql-block"> 丁卫军老师带来了《统编教材视域下的活动探究教学例谈》报告,会议开始丁老师便指出要以学为中心,建立学习共同体,让学习真实发生。他强调可见的学习,学习更多地呈现为学生在情境与任务中成长。学生要有主动的经历,才会产生有意义的思考,基于这点,教师要培养从一组不同类型的文章中学习核心知识或关键的能力。丁老师举了《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作为论据,阐释了在处理经典文本时,需要基于学生思维发展进行课程设计。教师应该把握项目化学习的基本要素,以终为始,通过一系列任务的完成,最终达到项目目标的学习方式。</p> 示范课《世说新语》二则 <p class="ql-block"> 在《<世说新语>二则》中,林忠港老师打破了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从四个方面让学生深度理解课文内容。(一)表情联读。林老师通过选择与文章人物相匹配的表情包引导学生揣摩人物心理,生动有趣,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内核联读。从儒家价值观“仁、义、礼、智、信、忠、孝、悌、和”中分别选取一个字概括两篇文章的内核,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三)语用联读。林老师以对联的巧妙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语言的运用。(四)风格联读。通过联读,同学们把握了文本中深刻的内涵。</p>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春望》 <p class="ql-block"> 在《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春望》联读教学中,林忠港老师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学思维。上课伊始,林老师向大家提出了一个韵味深长的问题——雪融化后是什么?从而加深了学生对于文学思维的印象。接着,学生比较了两首诗描绘的不同春景,从春景中感受其不同的情怀。所谓愁思,看春不当春,最后林老师以文人的伤春情结收束全课。整堂课以文学思维为基调,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与能力,更是文学素养的浸润。</p> 《超语文教学观》 <p class="ql-block"> 在微报告《超语文教学观》中,林老师从三个方面向我们阐述了超语文教学。(一)语文教育史。林老师认为,语文教育大体可分为大语文,纯语文和超语文教育,每一阶段各有其特点,现行阶段正是以情境驱动学习的超语文学习阶段。(二)素养进行时。现阶段,语文教学格外注重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着重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三)教改试验场。林老师展示了一些课程设计。林老师以《猫》为例,强调单篇课文教学也要注重知识的关联,并以“月色入户”与古体字“闲”的写法,进一步阐释了文本内部解读的关键。接着,林老师重组了《论语》十二章的学习顺序。最后,林老师以古体字“望”再述《野望》与《春望》的联读。整篇报告从远至今,从理论到实践,使我们对超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p> 课堂记录 交流研讨 <p class="ql-block"> 一天课例和报告学习结束后,所有老师都收获颇丰,赵书记组织大家交流讨论,进行思想的碰撞。每位老师都分享了自己的收获和反思,赵书记根据余映潮老师的报告,探究了“主问题”的设计流程,精彩的发言给予教师们教学实践的启示。随着语文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也催促着教师拓展个人成长的维度,向特级教师学习不仅增长了见闻,而且也为自己未来的教学发展指明了方向。</p> 研学成长 <p class="ql-block"> 学习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两天的研学之旅很快就结束了。24日的下午我们满载而归,将把这些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一线的教学中去。我们要向这些优秀的特级教师们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相信通过我们不懈地努力,能够在教育道路上高歌向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