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石文史】第612辑 灵石雀鼠谷考察简志(一)

.

灵石雀鼠谷考察简志(一) 汾阳、灵石文友在灵石艺术中心广场与“瑞石”合影留念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雀鼠长廊</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冯恩启<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前言</div>2021年9月12日,汾阳三晋文化研究会,汾州文化研究交流协作专委会武登云会长,引领汾阳市文联张立新主席,原老干部局局长孔宪泉、原汾阳中学校长王继民、文化学者侯荃,侯廷胜,汾州文化研究论坛群主冯恩启一行七人,沿108省道,走进汾河古道雀鼠谷,考察游览冷泉古村堡、两渡何泽慧纪念馆、何氏旧宅院、灵石县城艺术中心灵石、夏门梁氏古堡进行了为时一天的考察学习。<br>深入感受贯通三晋南北的汾河峡谷古道自然风情,人文历史故事,对加强汾州古地域文化研究,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在灵石受到了汾州文化交流协作专委会副会长武兴亮、灵石文联主席、政协文史委主任王俊才、文化学者何马元、程官义、灵石书画家裴春枝、灵石作家协会副主席张艳、两渡镇何泽慧纪念馆薛晋平、汾西矿业文学学会曹建红、冷泉村文化爱好者杨茂盛、崔鸿全的热情招待。<br>灵石朋友一路引路,一路讲解,真心诚意,让汾阳朋友深受感动。坍塌的堡墙、荒芜的宅院、戏台、空寂的古街、古巷、院落在灵石朋友的生动讲解下,死而复活,抖落着一身尘埃,生动地立在我们的眼前、身边。秋日阳光,照得山河锦绣。青峰叠翠、河道蜿蜒。横跨太岳、吕梁山的灵石县,地势高昂,表里山河、气势雄壮,锁南阻北、控东扼西,以自身独特秀美山川、文化气质,傲视苍穹,俯视人间,带着奇特的文化光芒,穿山破谷,从远古悠然走来,走进了新的时代,走进了我们的眼里,洒落在我们的心里,光亮了我们的心空,激动了我们心潮。<br>大家收获多多,满载而归。灵石百里雀鼠谷中知名的冷泉、两渡、灵石、夏门的人文传奇、自然风情,古老建筑景观,给我们留下挥之不去的美好印象。百里雀鼠谷,是灵石、乃至山西一条古文化相对集中的文化长廊。保护、开发、打造这一精品文化长廊,有着深远的时代、社会、历史意义。 灵石两渡何泽慧纪念馆合影留念 汾阳、灵石文友夏门古堡合影留念 【一】<br>雀鼠谷,最初名为调鉴谷,汉魏时称冠爵津。冠爵谐音鹳雀,寓意为只有鹳雀才能飞越的地方。冠爵津演化为雀鼠谷。自古以来,雀鼠谷,峭壁河急,险峻难行,喻为只有善于飞行的鹳雀、擅长爬行的山鼠才能穿越。水经注解:《水经注》卷六汾水注云:“冠爵津,汾津名,在界休县之西南,俗谓之雀鼠谷,数十里间道险隘。”<br>雀鼠谷,是贯通晋中盆地与临汾盆地的山间汾河峡谷。也是太岳山与吕梁山的分界线。雀鼠谷,夏、秋之际,汾河水暴涨,常常冲毁栈道,淹没人畜,故人们取道山上。遂有“千里径“”、统军川”远山间道。由于雀鼠谷,是贯通山西南北的重要通道,因而,成为自古军事、运输、行军通行的战略要地。谁控制了雀鼠谷,就控制了北上,南下,攻防进取的主动权。<br>从春秋战国,到秦汉南北,发生在雀鼠谷的战争不知有多少次。刘渊离石起兵,攻占介休,杀害县令贾浑夫妇(人们建龙天庙祭祀,祈求风调雨顺,四季平安),占据雀鼠谷,从离石迁都临汾。开启了前赵的历史,也导致了中国长达300年的分裂。隋末,李渊父子太原起兵,占据西河,攻取灵石,打败韩信岭狼将宋老生,隋军失去山西雀鼠谷最后屏障,败军一发不可收拾。李世民挥军南下西去,改隋建唐。隋末唐初,刘武周攻陷娄烦,掠走汾阳宫女,献突厥。于是,得到突厥战马兵助,夺雁门,取晋阳,陷平遥,占介休,雀鼠谷打败唐军,下晋南,威震长安。李世民奉旨出征,刘武周败退,退守雀鼠谷,李世民驻兵秦王岭,与刘武周在雀鼠谷展开激战,刘武周最终败出雀鼠谷。发生在隋末唐初雀鼠谷两次重大战役,都以李世民取胜为结局,为建立大唐,开创大唐辉煌永载史册。<br> 夹在太岳、吕梁 险峻的汾河峡谷,自古是军事、政治要地,也是战争年代,人们的逃难地,避难所。更是明清时期,贯通南北晋商必经大通道。70多千米的雀鼠谷是灵石,乃至山西古代军事关塞、商史运输集中的文化长廊。无数的历史传奇,让人神往,无数的文化故事,感人肺腑!<br>雀鼠谷以风貌奇特,路途险峻闻名于世。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传说隋文帝在北巡太原其间,在雀鼠谷汾河畔挖出一块是铁非铁,满身多孔的苍然瑞石,上书“大道永吉”。遂起名灵石,割介休西南地置灵石县。神秘的雀鼠谷汾河古道,从此,名扬天下,开始了真正的历史。隋炀帝,连舟数百,旌旗蔽日,穿过雀鼠谷,穿越太原盆地,去汾阳宫享乐。时内史郎薛道衡,在天池宴会上即兴赋《随驾天池应诏》诗一首:"上圣家寰宇,威略振边陲。人维穷眺览,千里曳旌旗。驾鼋临碧海,控骥践瑶池。曲浦腾烟雾,深浪骇惊螭。"描写了当时隋炀帝游住天池汾阳宫宴的豪奢气派。<br>奢侈安逸的生活,醉生梦死的享乐,被反叛的刘武周打破。刘武周趁天下大乱之际,劫掠汾阳宫,抢走美女、珍宝后一把火把汾阳宫烧为灰烬。从此,美人化作了天池依依不散的云烟霞彩,汾阳宫成了记载于史,飘飞在天池旁废墟上游人以及考古者的笑谈野说。书诗一首五律《汾阳宫美人今何在》,也来舒展一下我苦苦追寻历史的情怀:<br>览镜为谁装,临轩望帝伤。<br>红纱生玉色,碧水挽斜阳。<br>舞尽箫声绝,宫深夜雨凉。<br>天池依旧在,千古雁飞翔。 汾州文化交流协作专委会汾阳武登云(右)灵石武兴亮(左) 【二】<br>不管刘武周军势有多强大,他叛国投敌,败亡是注定的。尽管李唐初建,力量薄弱,但顺应历史潮流,为万千苍生和平安宁而战,胜利是一定的。翻开厚重的史书,我们看到,为民而战的人,虽死犹生,人民把他们记在心里,建庙祭祀,千秋万代。不顾国家利益,人民安定,叛国投敌的人,尽管会一时气焰嚣张,但终究会被人民扔进垃圾堆,千夫所指,遗臭万年。<br>仅仅存世三十八年的大隋王朝地域广阔,南征北战,东征西讨,威震四方。公元609年,隋大业五年,隋炀帝渡过黄河,在河西走廊张掖城外的焉支山下举行了有史以来最为浩大的“万国贸易博览会”,多民族融合达到空前盛况,人口达到4600多万。远远超过唐贞观年间人口3600万,开元盛世天宝二十年4500多万。开运河,疏通雀鼠谷,开创科举制度,建立正确的人才观。但急功近利,超负荷高压运载政策,使一部庞大的国家机器崩溃。隋朝的历史功绩,灭亡的历史教训,无不让人深思。庞大的车子,快速飞转的车轮,永不休整地飞驰,崩溃是必然的。后来善于治世者,不得不谨慎。以人民为中心,协调发展关系,社会才能健康发展,立于不败地位。<br> 作者简介:冯恩启,网名神龙。汾阳市政协社情民意特聘信息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诗词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诗词》月刊编辑。汾阳三晋文化研究会汾州文化交流协作会副秘书长。汾阳市古建文化、红色文化专委会委员,汾阳市民俗会员。汾阳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华神龙文轩作家群主,汾州文化研究论坛群主。近年来注重汾州地域历史、古建、文化考察、研究、保护 责任编辑:梁志友 张钰